<p class="ql-block"> 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这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对于他的是非功过应该如何评价,人们曾发生过尖锐的争执。</p> <p class="ql-block"> 海瑞嘉靖年间中举,中举后无力再读书,便出仕做官。开始被委任为福建南平县的儒学教谕(正八品),一次省提学御史(省督察教育方面的官员)来学校视察,别人都下跪迎接,只有他谨记作为教育官员,见上级只要求作揖、不要求下跪的规矩,所以站在中间不下跪,象个笔架,后来人送外号“海笔架”。</p> <p class="ql-block"> 在福建儒学任期四年,到1558年升任浙江淳安县知县的时候,他已经45岁了。淳安县山多地少,地方穷苦。当时很多乡绅地主家有土地成千上百亩,却不需要缴纳分毫的捐税,农民没有土地,没有多少收人,却要缴纳各种税费,于是富的越富,穷的越穷。面对这种情形,海瑞上任后,决定重新清丈土地,规定赋税负担。这样,淳安农民的负担有所减轻,不少逃亡民户又回到故乡。他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改革了许多弊政,几年后,他总结经验,并把这些措施编成一部书,叫做《淳安政事》。</p> <p class="ql-block"> 海瑞在淳安做了两件事,让这个七品芝麻官的名声开始为人所知。一件是挡了都御史鄢懋卿的大驾。鄢懋卿是当时权臣严嵩的党羽,以都御史身份奉命巡查盐政,权势熏天。这位钦差大臣带着家人游山玩水,到处贪污勒索,地方官员疲于应付。而且鄢懋卿还大言不惭先发出通令,称自己“素性简朴,不喜承迎”,为自己的奢靡遮掩并达到沽名钓誉的目的。海瑞巧妙地利用了这点,在鄢懋卿尚未来淳安前,先给他来了个禀贴,把鄢懋卿的通令原文节录后,说自己听说钦差大臣以前所到之处,铺张浪费,超标接待,淳安地方穷苦,容不下鄢老爷的大驾。鄢懋卿接到这样的禀贴,自然是绕道其他地方不敢再去淳安。</p> <p class="ql-block"> 一件是浙江总督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县,住进淳安驿站,因为饮食不够丰富,向驿吏发怒,鞭打驿吏。海瑞知道后,将计就计说:"过去胡总督考察巡视各部门,命令所路过的地方不要供应太铺张。现在这个人行装丰盛,一定不是胡公的儿子。"让人打开胡公子的袋子,有银子三千两,海瑞把银子没收到县库中。随后给胡宗宪写了一个禀贴,说在淳安县捉到一伙冒充大人公子的匪徒,现在派人将他们押往省城,让大人亲自处理。胡宗宪看见儿子和禀贴,明知海瑞在捉弄他,却也是有苦难言,不敢把海瑞怎么样。</p> <p class="ql-block"> 海瑞生活节俭,他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浙江总督胡宗宪曾告诉别人说:"昨天听说海县令为老母祝寿,才买了二斤肉啊"。但因为得罪了胡宗宪、鄢懋卿之流,所以即使海瑞治理淳安政绩很好,还是被排挤调离到江西兴国县。1562年,历任首辅二十年的严嵩被嘉靖帝罢官免职,严嵩的党羽也相继倒台,其中包括胡宗宪和鄢懋卿。由于在他们当权的时候,海瑞敢于和他们抗衡,为此他的声望再度大增,成为众人心目中的道德偶像,不久就被推举升职做了户部主事(正六品)。</p> <p class="ql-block"> 执掌大明王朝45年的嘉靖帝,晚年不在朝堂处理政务,深居西苑,专心设坛求福。总督、巡抚等边关大吏争着向皇帝贡献有祥瑞征兆的物品,礼官总是上表致贺。对于皇帝这种愚昧行为,海瑞明察后,经过一番考虑,决定冒死上疏。海瑞在棺材铺里买好了棺材,并且将自己的家人托付给了朋友。然后向嘉靖帝呈上《治安疏》,批评他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等弊端。洋洋洒洒数百言,深刻尖锐,咄咄逼人。嘉靖帝读了海瑞的《治安疏》,十分愤怒,把《治安疏》扔在地上,对左右侍从说:"快把他逮起来,不要让他跑掉。"宦官黄锦在旁边说:"这个人向来有愚名。听说他上疏之前,自己知道冒犯该死,买了一个棺材,和母亲妻子诀别,他是不会逃跑的。"嘉靖帝听了默默无言,捡起疏文看了一遍又一遍,似乎说的有些道理,但那尖刻的笔锋和言语让他感到极为刺眼。思前想后,没有找到合适处理海瑞的办法,只好暂时把他关押起来。</p> <p class="ql-block"> 1566年,嘉靖帝终于一病不起,临终前他良心发现,无罪释放了海瑞。九个月后海瑞重新回到户部。由于他一贯廉洁、忠心和刚正不阿的性格,在之后的任职中,他办事常常和上司、同事意见不合,所以很快就受到臣僚的疏远、排挤和仇视,在万般无奈下,吏部决定将他调离京城到南京任职,官阶也慢慢从五品升到了正三品。海瑞当然不安心做闲职,他愤然向隆庆帝请求辞职。皇帝当然不会允许这样一个高品格的模范官员辞职,他被迅速任命为南直隶巡抚。当时南直隶共管辖贫富差距很大的十府,许多朝廷大员都在这里栽过跟头,而任命他的张居正和吏部,也正是要利用这个,在政治上置海瑞于死地。</p> <p class="ql-block"> 海瑞一上任,马上就发出了布告,严禁贪污,打击豪强。他之前的声望让下属地方官有贪污的胆战心惊,罪恶较大的马上就辞职。乡绅大户吓得把显眼的红色大门赶紧改成了黑色,唯恐被海瑞给盯上。海瑞在短短八个月南直隶巡抚任上,主要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打击豪强和大地主,把他们非法侵占的农田退还一部分给农民,海瑞做的很坚决,连之前在嘉靖帝面前替他说好话、救了他一命的前首辅徐阶也不放过。二是兴修水利,他经过调查,设计方案,亲自监督,把年久失修、河道淤积的吴淞江清理整修好,让人民大得利益。海瑞主政南直隶,让广大百姓得到了好处,却极大地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他们勾结在朝官员,不断诽谤海瑞,说他为了自己好名声,不顾朝廷的政策,仅仅八个月,海瑞就被迫退职,回到海南老家闲居。</p> <p class="ql-block"> 1585年,已退职15年的海瑞被万历帝重新起用,任命他为南京右佥都御史,后改任南京吏部右侍郎(从二品)。此时的海瑞已经72岁的高龄了。海瑞风尘仆仆从海南来到南京,一路上的劳顿还没恢复,便立刻向万历帝上了一篇疏文,希望朝廷依照朱元璋的祖训,加大对贪污的处罚,贪污数目大的,甚至要处剥皮实草。海瑞此言一出,朝廷议论纷纷,反对者居多,认为这不符合本朝的“仁政”。不得已万历帝叫来吏部,要求他们给海瑞一个处理意见,吏部的官员们商讨后,认为海瑞这个人过于偏执,不善融通,建议不任命他重要实职,但仍保留都御史的正二品的官阶待遇。朝廷需要的是他“镇雅俗、励颓风”的作用,但海瑞又岂肯整日在欲干不能、欲罢不休的处境中艰难度日?海瑞一连上了七道辞呈,但万历帝的御批每次都是“所请不准”。</p> <p class="ql-block"> 万历十五年(1587年),74岁的海瑞终于在极度的忧郁愤懑中走完了他的人生路途,在南京的住所逝世。他一生结了三次婚,又有两个小妾,三个夫人先后为他生过三个儿子,但都不幸夭折,两个妻子都在性格乖僻的母亲的吵闹中,先后离他而去,小妾也在太夫人的威逼下不明不白死去。母亲死后,他的后半生已经没有任何亲人可以倾吐愤懑,只能把满身的积愤与痛苦连同他从政的文件信函加以整理印发,聊补生活的缺憾。帮他办理葬事的官员,见这位骨瘦如柴、白发似雪的海大人躺在一张破旧的木床上,身边堆积着陈旧的粗布被褥和衣衫,不禁潸然泪下。海瑞的积蓄还不够买一副棺材,官员没办法,发动同乡捐款,才没有使海瑞暴尸荒野。</p> <p class="ql-block">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海瑞小时候,父亲游手好闲、不思进取,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含辛茹苦把他养大。但母亲常常以父亲为反面教材严格要求海瑞,让他自小就养成了性格刚烈、坚守原则、不事变通的极端人格,在以后工作、生活中,他视礼制、祖训和各种规条为红线,只认原则不认人,所以很难处理好上下级官员关系,工作、生活处处陷入绝境。亲爱的朋友,你对海瑞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请你和我们一起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