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少年时的初春,太阳初升,云蒸霞蔚,一群少年来探庙。</p><p class="ql-block"> 两进院落,坐北朝南。大殿内尘封土积,蛛网纵横。塑像残缺不全,壁画色彩斑驳。</p><p class="ql-block"> 万佛殿前的两株槐树,形象奇特,形似撑伞,枝干屈曲交织如网,树叶才显嫩绿,好似左右二法守护大殿。这座古寺始建于五代北汉天会七年,初名“京城寺”,明嘉靖时改称“镇国寺”。厉经劫难、勉强留下的这座古寺,此时经不诵钟不敲,小学生的朗朗读书声也早已成为过去。这群鲜衣怒马的少年郎没求福没求财,有的只是朗声大笑与激情飞扬,忘了哪个坏小子,随手一摇寺内角落那株含苞待放的丁香树,花蕾纷纷落下,惊飞了古槐树上的一众麻雀。</p> <p class="ql-block"> 那年的阳春,再探镇国寺。不为求富贵,不为多子嗣。不虑多情损梵行, 入寺不恐别倾城,世间总求两全法, 先拜如来再望卿。诵经声还是不见,晨钟依旧不敲,叫卖声婉转悠扬,佛场内生意兴隆,当年的古槐已被称为“龙槐”“虎槐”,只等导游来编写个美好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此时古寺已与古城、双林寺并称县内三宝。全木茆榫结构的大殿木墙已被青砖加护。不管你来与不来、求与不求、还愿与不还愿;也不管是生意好还是不好、叩拜者的功德捐还是不捐,释迦依旧慈眉端坐,笑而不语。</p><p class="ql-block"> 一阵阵浓郁的花香扑面而来,抬望眼,寺内墙角处的那株丁香,在阳光下开的正艳,随风轻摆。</p> <p class="ql-block"> 经年后的今天,三访古寺,天空迷雾饶眼,两棵古槐,树冠遮天蔽日,树干愈见苍劲。万佛殿依旧保持着始自五代时的风貌,释迦还是笑而不语。</p><p class="ql-block"> 一阵风刮过,春寒雨骤,镇国寺内的那棵丁香,盛开的一簇簇丁香花纷纷落在雨里。</p><p class="ql-block"> 花瓣在雨中随风飘零,但暗香依旧阵阵袭来,芳香四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飘零的花恰似散落四方的人,回忆断断续续,就像东西碑亭五代时期的半截碑,残缺不全述说着的艰难与悲怆。</p><p class="ql-block"> 那些鲜衣怒马的伙伴都去哪儿了?是门口开饭店的老板;是他乡门厅的保安;是接送孙子的大爷;还是实验室熬夜的学者。如果说突然想起某个人,也就算是再一次重逢了吧?那么,如果忘记了,也就算是一种放空自由了。</p><p class="ql-block"> 这么多年,既无出世的能耐,也无入世的精明,周转于人情世故间,笨拙又生疏地应付着一地鸡毛。面对偶尔碰到的不怀好意,挣扎抗争总是杯水车薪。那么就请简单地生活吧,相聚一天或是五十年,甚或是一辈子,终归也会有一别。删除一些无关紧要的人,清空一些错综复杂的纠缠。忘记不了就铭记,坚持不了就放弃。只有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陪伴,一人一灯一孤影,一粥一饭一杯茶;<span style="font-size: 18px;">聚时一团火,散时满天星。</span></p><p class="ql-block"> 万佛殿中释迦依旧笑而不语,寺院内丁香花在雨中依旧在落下,那么等到卸下肩上担,就来镇国寺晨钟暮鼓可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