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23年3月27日我校一行6人登上了成都行的航班,开启了走出职业倦怠,改善心理状态的行程。</h3> <h3>油麻藤,生于山地林边,常缠绕于其他树上或附于岩石上。听说可以吸引麻雀,能给热闹的街市带来不同的弦乐。</h3> <h3>蜀绣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并称中国四大名绣。蜀绣,起源于古蜀国的民间刺绣,距今已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h3> <h3>张飞牛肉产于四川省阆中市,是具有浓厚的四川风味的特产。张飞牛肉表面为棕红色,切开后肉质纹丝紧密,不干、不燥、不软、不硬,食之咸淡适口,宴席配餐,伴酒佐餐均宜。因其外观特征为“表面墨黑内心红亮”恰好和猛将张飞的形象相似,故称“张飞牛肉”。剖其横格,轻撕切面,如银丝松针相联,细细咀嚼,其味无穷。1998年获中商部优质产品奖,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铜奖。</h3> <h3>故地重游</h3> <h3>绵绵小雨,几人游走在锦里的小路上</h3> <h3>残荷败絮下正在孕育着新的生命</h3> <h3>等闲日月任西东,不管霜风著鬓蓬。满地翻黄银杏叶,忽惊天地告成功。千年银杏树鉴定了多少历史啊。</h3> <h3>花朵水晶冻,看着漂亮,吃着无味。</h3> <h3>一步一景,别有洞天。</h3> <h3>武侯祠博物馆公元223年建,是全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馆前合个影,身材太胖了,露个脸吧。😃</h3> <h3>第二天早晨,清水河公园一角,开班仪式。</h3> <h3>蜀文化划分为夏、商、西周时代的早期蜀文化(古蜀文化)和东周以来的晚期蜀文化(巴蜀文化)。</h3> <h3>三星堆</h3> <h3>“蜀”字的多种书写形式</h3> <h3>陶器是古代相当长时期内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器具之一。考古家通常根据陶质、陶色、纹饰、器型的变化来确定年代序列和考古学分期,并依据各地典型陶器的组合关系来确定其文化内涵及传承关系。陶盉,夏代,三足是为了底下生火。</h3> <h3>黏合术的广泛应用,是三星堆制陶工艺的重要特点。</h3> <h3>山海经.海内经记载,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灵寿实华,草木所聚。富裕的粮食,就能酿成了美酒,也就有了盛酒的容器。</h3> <h3>此件玉璋出土时已经破损,而且有被烧的痕迹。与它一同出土的器物,大都是这种情况。这些器物,在埋葬之前都被特意损毁,而且经过火烧。这些器物也是分层埋葬。画中有山、有人,还有礼器牙璋,画中人物的打扮也不尽相同,而且有站有跪。因此,研究者认为,画中可能描绘的是古蜀人的“祭山”场景。图画从上到下分为五层,层与层之间以两条平行刻线为界。最顶层有三人,头戴平顶冠,并排站立,双手握拳,置于腹前。往下一层,有两座山,两山之间有一个像船一样的图案,两山外侧有两只“巨手”,拇指压在山腰处。最中间一层为云雷纹图案。再往下是三个头戴穹顶帽之人,跪在地上,双手抱拳,置于胸前。最底一层是两座山,两山外侧各有一个牙璋,两山之间有一个角状物。</h3> <h3>金面罩,什么时候金子都是硬通货。周礼。考工记载,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失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h3> <h3>世界上早期的金面具,古埃及图坦卡蒙金面具,古希腊黄金面具。而我国出土的金面罩比古希腊早了两个世纪,13世纪。</h3> <h3>以玉通神。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 ,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h3> <h3>商代晚期公元前1250年的铜尊</h3> <h3>三星堆青铜器制作流程图</h3> <h3>三星堆文物修复馆</h3> <h3>青铜历史</h3> <h3>三星堆发饰集录</h3> <h3>青铜跪坐人像,青铜兽首冠人像</h3> <h3>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h3> <h3>青铜鸡,太阳鸟,青铜龙柱形器</h3> <h3>太阳树</h3> <h3>三款青铜面具雪糕</h3> <h3>又到吃饭点了</h3> <h3>建设巷,我们来了,这是成都本地人来的街巷,相当于天津的金街。</h3> <h3>肥肠包大葱,这种南北结合的吃法,没有勇气品尝。</h3> <h3>年轻人的队伍</h3> <h3>建设巷排长队等候的人群</h3> <h3>心理疏导老师到我们到公园里冥想,让我们彻底放松。</h3> <h3>我抽的心愿卡片</h3> <h3>成都管道井盖都这么有特色的</h3> <h3>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br>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h3> <h3>在大雅堂房顶上看到了一个小神兽,这个很奇怪,咨询洲洲导游,原来大雅堂的前身是草堂寺的大雄宝殿,寺庙上面是有神兽的。</h3> <h3>大型彩釉镶嵌磨漆壁画</h3> <h3>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了上百首诗歌,这里因此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现今的杜甫草堂是经宋、元、明、清多次修复而成。</h3> <h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h3> <h3>竹子也有琉璃疙瘩。</h3> <h3>因为杜甫号少陵野老。雍正帝之弟果亲王允礼书碑</h3> <h3>街道边一景色</h3> <h3>百年老字号,创始于1862年。</h3> <h3>成都博物馆分五层,以“花重锦官城”为主题布展。门口遇到穿汉服的女孩,希望五千年悠久文化传统能流传下去。</h3> <h3>皮影戏大志分为南北两大流派,如河北、陕西、北京、山西与东北地区属北派,而浙江、广东、台湾、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属南派,其他如河南、安徽、江苏等则兼具南北风格。</h3> <h3>戏谱</h3> <h3>能流传至今,也是宝贵的文化财产。</h3> <h3>文庙后街新茶馆,四时花卉果清幽。最怜良夜能招客,羊角灯辉闹不休。形形色色的茶碗,茶的文化。</h3> <h3>在博物馆里看到了义工,为孤寡老人送些文化财富。</h3> <h3>彩绘陶琵琶俑、定窑白瓷孩儿枕。(960年--1279年)</h3> <h3>明彩釉陶侍从俑1368年--1644年</h3> <h3>石犀,与李冰治水有关。</h3> <h3>粉彩蝴蝶纹瓷赏瓶(清)</h3> <h3>张献忠剿蜀纪实史料《滟滪囊》</h3> <h3>漆床床尾板(战国)</h3> <h3>陶轺车,轺车,古之时军车也。一马曰轺车,二马曰轺传。</h3> <h3>铜扁壶西汉晚期</h3> <h3>博物馆外的皇城清真寺,与我所见的清真寺不太一样,以往的都是以圆顶为代表的。</h3> <h3>鹤鸣茶社,以年轻人居多,现在都躺平了吗?不是节假日,不是寒暑假,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年轻人?</h3> <h3>一盒茶点,一杯浓茶,四人摆龙门到华灯初上。</h3> <h3>诗酒趁年华。</h3> <h3>夜游九眼桥,目标定位九眼桥,真正参观的是安顺廊桥,离九眼桥一步之遥。</h3> <h3>锦官城夜景</h3> <h3>成都熊猫博物馆</h3> <h3>8个月大的熊猫</h3> <h3>小小的竹叶,可能又是一个品种。</h3> <h3>熊猫冰糕,须尽欢。</h3> <h3>心里有孩儿的妈妈们</h3> <h3>菜走平常,味贵家常</h3> <h3>转角处又一片新天地</h3> <h3>看到铁桶的用处了吗?</h3> <h3>桢楠</h3> <h3>深淘滩,低作堰。对人生的启示是:就是要不断的努力学习,不断的修生养性,厚德方能载物。</h3> <h3>安澜桥。古代又名“珠浦桥”、“许事桥”,明代末被毁,清嘉庆八年(1803)年何先德夫妇倡议修建竹索桥,以木板为桥面,旁设扶栏,两岸行人可安渡狂澜,故更名"安澜桥";民间为纪念何氏夫妇,又称之为"夫妻桥"。它是沟通内、外江两岸的交通要道。</h3> <h3>五大古桥分别是:安澜索桥(四川-,绳桥或竹藤桥)、赵州桥(河北赵县-石拱桥)、洛阳桥(福建泉州-跨海梁式大石桥)、广济桥(广东潮州-以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的独特风格)、卢沟桥(北京-石造联拱桥)。</h3> <h3>飞沙堰。起到分洪和减灾,调节水量,减少泥沙的作用。</h3> <h3>宝瓶口。宝瓶口同飞沙堰配合具有节制水流大小的功用,是控制内江进水量的关键。内江水流经过宝瓶口流入,灌溉成都平原的大片农田;在洪水期间,内江水位提升高过飞沙堰,洪水就进入外江流走,再加上宝瓶口对水流的约束,达到了防洪的作用。</h3> <h3>竹笼填石。在离堆右侧,还有一段低平河道,河道底下有一条人工暗渠,那是为保障成都工业用水的暗渠。那段低平河道,当洪水超过警戒线时,它又自动将多余水量排入外江,使流入内江水位,始终保持安全水准,这就便成都平原,有灌溉之利,而无水涝之思。</h3> <h3>张松银杏。距今已有1800年了。相传是三国时西蜀的张松栽种的一颗古树。最值得提及的地方,它便是最经典的80年代版《西游记》中《偷吃人参果》一集中的那棵人参果树。</h3> <h3>纯正的牛油火锅</h3> <h3>晚上几人去体验了当地的足疗,手法不错。</h3> <h3>闲暇之余,骑上小蓝车,遛了当地的蔬菜批发市场,圆形的西葫芦和手掌大的鲜木耳是我第一次见。最后一个当地人叫山芋。</h3> <h3>原味花生酥,是当地的特产。</h3> <h3>给同事和朋友购买的特产。</h3> <h3>同事给老公买的外卖,机器人送货上门</h3> <h3>最后一顿在巴国布衣吃的,这是很有民族特色的一景。</h3> <h3>完美收官。在红毯上来张合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