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烟魁习俗.省级非遗

曹操

<p class="ql-block"><b>福建永定是著名的“烤烟之乡”,也是曾经的“条丝烟王国”。“好烟是地里种出来的”,位于福建省龙岩市、北纬24°烤烟黄金种植带的永定县有着烟草十分适宜生长的土壤、气候环境,加上客家先民的辛勤耕耘,掌握了当时先进的烟草栽培、制作技术,使“永定晒烟独著于天下,本省及各省虽有晒烟,制成烟丝,色味皆不能及”。</b></p> <p class="ql-block"><b>至公元16世纪以后,永定条丝烟成为朝廷贡品,被清乾隆皇帝赐名为“烟魁”,享誉天下,并在南洋劝业会和美国旧金山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据《永定烟草志》记载:烟草,由菲律宾传入我国。明万历年间传入漳州后,由漳州传入永定,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永定的烟田↑</span></p><p class="ql-block"><b>在苏州开设赖氏烟号社前烟商赖存觉1757年秋在运河边巧遇从紫阳书院出来的乾隆皇帝,乾隆提出搭乘他的商船,赖存觉满口答应。在船上与乾隆皇帝拉家常,当谈及地方人文风俗时,乾隆不时称赞永定是个魁星临幸之地。乾隆上岸时,赖存觉赠送了一些食物和条丝烟给他。不久,赖存觉意外得到了乾隆御赐的“烟魁”牌匾。</b></p> <p class="ql-block"><b>“永定烟魁传奇”流传于永定区抚市乡里民间和营销地,成为永定的品牌。民众便借用乾隆皇帝“魁星临幸之地”的口谕,将“烟魁”与“魁星”巧妙融合起来,创建了自1758年来260多年历史的元宵“出魁”大型民俗活动,“烟魁”转化成为“魁星”,推动永定教育事业的发展。</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民国永定万字牌条丝烟,写着条丝烟的功效↑</span></p> <p class="ql-block"><b>御赐“烟魁”传奇,把永定条丝烟发展推到巅峰,烟商建立起十几个省的营销网络,南方39个城市商号林立,长江以南成为永定条丝烟的天下。“永定烟魁传奇”极大推动永定经济发展,为世界文化遗产——客家土楼的建设提供源源不绝的资金支持,创造了“东方古堡”神话。</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卖到香港的永定烟标↑</span></p> <p class="ql-block"><b>烟魁习俗主要包含“烟魁传奇演绎的商业品牌习俗”、“出魁民俗活动”习俗、土楼建设习俗、书院建设“尊师重教”习俗。</b></p> <p class="ql-block"><b>在龙岩烟草工商企业的不懈努力下,“魁”文化内涵和“烟魁传奇”的历史价值得到进一步挖掘与传承,牵头申报的“永定烟魁习俗”成功入选第七届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此背景下,烟魁习俗非遗馆应运而生。该馆坐落于振成楼先民教化育人的“醒庐私塾”,以烟草入闽路线图、大事记为引入,介绍了“烟魁”习俗、土楼营造技艺和“采善堂”三种“非遗”,它们的传承和发展都与烟草产业密不可分。</b></p> <p class="ql-block"><b>烟魁习俗非遗馆展示了永定客家人烟魁传奇故事、出魁民俗活动、土楼建设习俗、书院建设等风土人情,承载着传播崇文重教、慎终追远、耕读传家、精忠报国的客家精神的历史重任。通过客家土楼这个“世遗”窗口,展现了烟草行业“责任如山,‘惠’聚成海”的经济贡献和社会担当,也显示了龙岩烟草行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助力乡村振兴的显著成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素材来源于网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