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庐陵文化,从秦汉至唐达800年,明初,吉安府督朱政任内开始以庐陵先贤的事迹来教育感化后人,对城池、学宫书院等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扩建,因此形成了一个庐陵古村落群。这些村落都是庐陵文化的一个缩影,都出过大才子大学士。</p> <p class="ql-block"> 渼陂古村,始建于南宋初年,距今已有800多年,村民都姓梁。渼陂村现存明清时期建筑有367栋,属于江右民系古村。从明初奖励垦荒到明中后期,虽然仍然以农业为主,耕读结合,但是商品经济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江右帮兴起,与山西帮、徽帮并称为全国三大帮。</p> <p class="ql-block"> 南宋初,渼陂村梁姓开基祖梁仕阶带领族中子孙徙居于此,始建村。梁氏按照古代宗法制度建祠堂,修族谱,订族规,在族中建立尊祖敬宗、强化族权。梁氏族人奉“耕读为身家之本”教育族中子孙力田孝悌、勤读诗书。</p><p class="ql-block"> 古朴雅致的永慕堂,飞檐高挑,有着二层三进的砖木结构,高大的斗拱依然显示出当年的恢宏气势。</p> <p class="ql-block"> 梁氏总宗祠,祠堂正面书“翰林第”,是族中人为激励后人,以一位一生奋斗在科场,直至65岁才考取功名的梁家璋为榜样,才将此牌匾放在总祠的大门。这里曾被文天祥赞誉为“文献名宗”“衣冠望群”。这座建筑在元末明初时曾在战火中被毁,后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重建,以后历代多有加建修葺。</p> <p class="ql-block"> 祠堂两侧门楣上书:型仁讲让。出自《礼记·礼运》:“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即以仁爱为准则,讲求礼让的儒家文化。</p> <p class="ql-block"> 门口两边的石狮子,石刻古拙。据说左边的这个石狮,是整个祠堂里留下来最古老的物品。</p> <p class="ql-block"> 以“耕读为身家之本”为传统,在祠堂大门右侧门横额大书“入则孝”,左侧门为“出则悌”,此句出自孔子的《论语·学而》。为人子弟者在父母跟前时要孝敬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兄长。</p> <p class="ql-block"> 永慕堂大门左右两侧门精美的文字与雕花图案,“入则孝,出则悌”,这些图案及文字使用了灰塑技术。</p> <p class="ql-block"> 永慕堂斗拱上的雕刻精致,有图案还清晰可见有隶书刻写的吉祥与励志的文字:浩然正气、气贯霄云、云飞五色、诗书门第、三星拱照、斗门阀冠、积厚长流、簪缨册家远等。</p> <p class="ql-block"> 这些部位有岭南建筑特色,使用灰塑技术来完成这样文字与图案,近看有民国字样,应该是民国时期补修过。</p> <p class="ql-block"> 永慕堂第一进,文元登科,这块教授牌匾的意思是,族中出过一位“江州教授”和“太常博士”。整齐的鹅卵石铺就的地面上赫然摆放两个“门海”,古人家里的这些水缸,里面的储水可以饮用,可以用来防火,也是有风水的意思,聚财安康。水主财位,所谓“藏风聚气,得水为上”。</p> <p class="ql-block"> 这是永慕堂第一进围栏上的石刻。</p> <p class="ql-block">石刻艺术</p> <p class="ql-block"> 第二进中堂高悬“永慕堂”堂匾,应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告诫族中子弟要永远尊敬自己的祖宗,仰慕祖先的才学,牢记祖先的恩德。</span></p> <p class="ql-block"> 永慕堂全祠有石屋柱17对,对联20副,每副对联皆嵌以“永慕”两字。族长为激励年轻学子努力治学,要求村里的所有学子春节前都要来祠堂里以嵌“永慕”二字书写对联,写得好的便镌刻在石柱上。也许因为如此,渼陂的文风才得以代代鼎盛。</p> <p class="ql-block"> 认真读读这些对联,永慕二字嵌在联中不同位置。</p> <p class="ql-block">不同的书体书写的对联</p> <p class="ql-block">找到了永慕吗?</p> <p class="ql-block"> 这是祠堂里摆放的堂鼓,一般是村里发生了大事时召集族人时才擂鼓聚众。民间有“左钟右鼓”之说,可见一般家族祠堂都有摆放鼓的习俗,但是这鼓的摆放却不能随便摆,有点讲究:首先是皇宫里的朝天鼓,彰显皇家至高无上的权力;其次鼓面与墙面平行,显示这个姓氏出了大官;最后鼓面与墙垂直,是一般祠堂的摆法。</p> <p class="ql-block"> 祠堂中线的这条道,叫官道,贯穿整个祠堂。前方的亭子叫抱厦,也叫参亭,其建筑风格融入了园林的亭台楼阁设计理念,给整座祠堂平添一份大气。屋顶上的宝瓶插着“方天画戟”,既是华丽的装饰,又有避雷作用。</p> <p class="ql-block"> 这里两边的墙壁分别有斗书“忠”“信”“笃”“敬”四个大字,这四个字高度概括了做人处世的道理,是儒家思想的体现。“忠”,即要忠于自己的国家;“信”,为人要讲信誉;“笃”,做人做事不虚浮,要实事求是;“敬”,就是尊敬他人,互敬互爱。应该是渼陂村人的座右铭在时刻提醒族人。</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第三进,祠堂内的牌坊。这个牌坊采用官帽式结构,风格别具一格,飞檐翘角的喜鹊聚巢式。牌坊上“对越在天”四字意义深远,“对越”二字出自于《诗经》,意思是“遥对周文王的在天之灵”,借以表达“梁氏后裔遥对祖先们的在天之灵,唯有毕恭毕敬的份”,因为“安寝孔”是安放祖宗牌位的地方,毕恭毕敬地表达了梁氏后裔对祖先们的在天之灵的遥拜心意。</p> <p class="ql-block"> 安寝孔,此处是安放祖宗的牌位的地方。寝成孔安,出自《诗经·颂·商颂》寝:指所建的寝庙。古时的寝庙分两部分,后面停放牌位和先人遗物的地方叫“寝”,前面祭祀的地方叫“庙”。孔:很。意思为寝庙落成神灵安恬。</p> <p class="ql-block"> 每进祠堂都有一个方块状地面,第一进方块状是族中衣锦还乡的读书人落轿的地方,也是闺女出嫁或新娘落轿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在第三进官帽式牌坊下面,因穹顶有公鸡踩在鸡冠花上,寓意“官上加官”,地面的这个正方形方块正对穹顶,站在这方块里面暗喻此人日后能“官升三级”。在旅游旺季,这个正方形里面应该是挤满了渴望升官的人群。</p> <p class="ql-block"> 族人以朱子家训书于祠堂第二进永慕堂后壁板上。朱子家训: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等。</p> <p class="ql-block"> 使用楷书是方便认读吗?</p> <p class="ql-block"> 用吉祥的图案来装饰,两边窗格做成双喜。</p> <p class="ql-block"> 木制墙壁上用诗书画来装饰,诗书传家。</p> <p class="ql-block"> 精美的木雕艺术与绘画。</p> <p class="ql-block"> 这些整齐的窗格,随着岁月的流逝,还是那么完好,可是窗里发生的故事一如板壁,斑驳没落了,或许地下的青苔还能在青了又青时偶尔忆起一点?</p> <p class="ql-block">窗格的不同设计风格</p> <p class="ql-block"> 天井处可以仰望星空,倘若下雨天,雨水将直接落在天井处的排水沟。</p> <p class="ql-block"> 古代建筑的排水系统。</p> <p class="ql-block"> 从这里走出永慕堂,这是大门的后面,让人离开时不忘这里是唐源名宗。多少代人在这里追思,在这里得到精神营养,从这里出发,走出一条自己的康庄大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