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自己,打造好模版

左珊珊

<p class="ql-block">  在思考孩子的问题时,我们永远不要忘记“智人”这个原点。</p><p class="ql-block"> 人类成为地球的主宰,进而建立地球文明,主要因为人类大脑的能力,他的潜能是无限的。作为个体的人,一生的成就大小,幸福与否、快乐与否、健康与否,达到生命的高度和长度,都要取决于大脑能力开发的程度。大脑能力既是一个独立的能力,又是其他三类能力(1.按智人的方式控制自己的肢体行为的能力。2.与人交往的能力,3.参与社会合作生存技能.)的总统领。直接决定其他三大能力的训练、开发以及实施,。大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记住每一次伤害,下一次当类似的情形出现时,启动战斗与逃跑程序,采取攻击或逃跑。当一个孩子在童年时做任何事都被强迫或被打骂。如果孩子受到的痛苦足够强烈。他的大脑就会记住这种情景就会启动战斗与逃跑程序,及时逃开,因而关闭了大脑的思考程序。我深刻的记得董老师拿他自己的手表做例子,那你说是100万的手表重要一点?还是一个孩子的大脑没有被伤害或更重要呢?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必须记住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要做到有所不为,有所为要难得多!我们很多时候都处在无意识中,当我们有所不为的时候,需要有爱心、有智慧、有意识、有边界。我认为有边界是最难把握的,我们需要时刻保持有意识,心智健全,心智正常。在优秀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不是家长的有所为,还是家长的有所不为。我们必须对保持原材料不被破坏,给予孩子足够的容错空间,人是通过做错事学会了做正确的事情!孩子不是我们实现自己虚荣的工具,不带功利主义、与人攀比,把手伸短一点、拉链拉上,哪怕什么都不做,顺势而为,快乐教育,静待花开就好!</p> <p class="ql-block">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我是没有太懂的!每个家庭都是独特的,每个家长都是独特的,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世界上最愚蠢最可怕的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的简单化!宏观知识解决的是方向问题,中观层面上,规律性知识解决的是具体操作层面上必须遵守行为准则。微观层面,家长需要在宏观规律方向指引下,在中观规律指导下进行二次创造。找到具体做法,把自己面临的问题解决,是上帝给每个家长布置的必须自己独立完成的人生作业,绝对不能投机取巧,抄别人的作业!学我者生是讲家长学习董老师讲的知识、原理、规律以及思维方法。似我者死,只模仿抄袭董老师的具体做法(比如东施效颦)。</p><p class="ql-block"> 我们通常借由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生活在别人的二手时间里,活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当中,我们需要相信自己,用眼睛去看,去观察在一手的世界里。功利主义价值观把我们的注意力导向结果因而忽略了至关重要的过程、非此即彼的两极思维、根深蒂固的官本位影响等使我们把自己不成功归结为别人的使坏,或者是自己单纯不努力造成的。所以,我们需要认清自己,认识自己。在教育孩子这个主题上,认识我们自己,是可以找到一些有价值的线索,供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参考和借鉴的。课上董老师带我们回顾了书上的回忆自己童年的经历,让我们自己打勾或打叉,通过回忆自己的童年经历,我们有可能走进孩子这个神秘的世界。当我们走进这个神秘的世界,教育孩子是一趟充满紧张、焦虑、快乐、喜悦、幸福和成长的人生旅程。这不仅是孩子的人生,而是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走向了终身成长,成为杰出的人的道路。通过回忆自己的童年,认识自己,也是对自己人生的梳理。让我们敬畏生命,对这个小生命,“智人”由此产生敬畏之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关于“怎么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谁是主体?孩子是主体。我们两千多年的传统教育一直是老师和家长是主体,孩子、学生是被教育塑造的客体。在教育领域,教师是教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两个平等的主体合作关系。同样,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人格平等的血缘关系。所以,无论孩子做任何事,都要把孩子当成主体,都要征求孩子的意见,由孩子自己决定,当孩子不知道怎么决定,家长有意识地去引导,手不需要伸的太长,孩子是主体,家长是协助者。我们需要尊重孩子,他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有个比喻很形象皇上不急太监急。我们干涉的太多、主体错位、做移交责任。</p><p class="ql-block"> 所谓功利主义价值观,就是事情做的好坏的评价是以结果的好坏为标准。结果好就是事情做的好,结果坏就是事情做的坏,学校成绩的好坏跟人未来行为和成就没有直接相关性,没有人知道一个孩子将来会成为怎样的人,会做什么事情。我们不能用分数代表孩子未来每个孩子都有成才的可能性。希望我们当代的家长不要那么焦虑、焦灼,把所有的重心重点都放在孩子的学习上自己问问自己,孩子考不上好大学真的那么重要吗?孩子的分数真的那么重要吗?!</p><p class="ql-block"> 我们不能用说不的方法教育孩子。如果你告诉他什么是错的,他就只知道错的,却无法知道什么是对的。如果我们。重复和孩子说不能做什么,会导致大脑死机。妈给你。我们允许孩子犯错。人是通过做错事学会做正确事的,没有例外。在重要事情上征得孩子同意,教会孩子正确做法,与孩子平等协商,制定规则,用规则来约束孩子,规则是经过全体成员平等协商而制定的,所有成员都需都得遵守,没有例外。我想到第二天晚上的活动,孩子想去追剧,谈恋爱,上网。听音乐打球等都不行,还到学习的时候又让孩子滚……我们都在对孩子说不,请问我还能干什么?我有没有自己的自我价值?当一次次被拒绝的时候,我的心门是不是关上了?我们家长在过往对待孩子教育过程中,是不是只做到了关心事而不关心人?孩子会不会认为?学习没有任何意义,没有快乐感,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没有任何的动力。我们有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人来对待?他是不是学习的主体?我们有没有敬畏生命,有所不为?孩子到底快不快乐?有没有给到孩子容错的空间,成长的空间?</p> <p class="ql-block">我特别喜欢董老师说的,如何走进孩子这个神秘的世界。这句话。我记得特别的清楚,家长们辛辛苦苦把孩子教坏之后,他们又愤怒的说,他们怎么成了这样的人?无奈和感慨!对教育孩子这件事绝不能仅凭自己的经验和主观意向或者是道听途说来教育孩子,我们需要保持有意识,先想好再行为。我们对孩子这个人而进行生命要有敬畏之心。还有怀着好奇心去观察孩子,当我们去掉价值评判,怀着好奇心、探究心理去观察孩子,我们走进了一个奇妙的世界。比如。孩子为什么喜欢这种食物而不喜欢那种食物,喜欢这件衣服,而是不喜欢那件衣服?为什么答应去做的事情转身就忘了?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也很奇妙,我也感觉很奇怪,咦?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会进入一个奇幻的世界。夜深人静的时候,自己一个人躺在床上,想象自己是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想象自己是出生没几年的幼儿,想象我们是青年、是少年。当我这样想象完了,然后我们再去实际观察,再跟孩子互动,来观察孩子的行为,以此验证我的想象是否正确!我们同意客观回忆自己童年所经历的世界,我们可以推举孩子在相同的情境下的心理反应。借由此走进孩子这个神秘的世界我们常说对孩子误解是常态,理解是特例,那么我们需要真正的去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奇幻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我们家的孩子处于三到六、六到十二这个年龄段,我的顾问席彬彬经常跟我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给足孩子的安全感以及孩子的自我价值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呀通常是取悦家长活着。讨好家长欢心,引起家长注意和关注。他发现做你不许的事情,来引起你对他的关注。我们<span style="font-size:18px;">给予爱是孩子安全感的原材料,陪伴是建立孩子安全感最好的方式,地基是良好的夫妻关系。通过与家长互动的行为(而不是语言)建立安全感!</span>同时孩子也在模仿学习我们家长的行为,家长是模板,孩子的言谈举止是从家长那里模仿过来的,要孩子优秀,必须模板好!那么,好的模板从哪里来?那需要我们打造自己,成长自己,遇见更好的自己,才能遇见更好的孩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