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母亲已逝去29年了,每每清明祭祀跪拜墓前时,心里总是酸酸的,她那辛劳、悲伤的身世就会一幕幕呈现在眼前。</p><p class="ql-block">母亲出生在湘江边一个还祘富裕的人家,按理家里供她读书是供得起的,然而,由于外公常年在外地供职,外婆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她的宗旨,经过不断地斗争,母亲总祘是争得了在乡间私塾旁听的权利,,学了一些《百家姓》、《三字经》之类,认得了一些字,肚子里也装着一些古典故事。“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就是一段古典故事中的话,小时候,母亲给我讲的这个故事,至今还记得。</p><p class="ql-block">记得小时候,有下雨天室外不好玩时,就会缠着母亲给讲故事,她说的就是私塾里学的一些故事。这里说的是一段与后娘有关的事。</p><p class="ql-block">孔子有一个叫闵子骞的学生,很小母亲就去世了,他父亲又续娶了一房,继母又生了两个儿子。一天,下大雪,闵子骞的父亲命三个儿子驾车外出,看见大儿子抱肩耸背,不使劲,很生气,抽了他一鞭子,一鞭子抽下去,闵子骞棉袄裂开了,他父亲怔住了:大儿子棉袄里絮的不是棉花,而是芦花!再摸摸两个小儿子的棉袄,软软的,心中顿时怒火中烧,他要把这个后老婆休了,闵子骞说千万使不得,跪在雪地上说了兩句话:“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那意思就是,继母在,只有我一个人受虐待,继母被休了,将来再来一个继母,那就是我们兄弟三人受虐待了。</p><p class="ql-block">母亲讲的故事还有一段也是讲亲娘和后娘的,里面有这样一段话:“前娘杀鸡留鸡腿,后娘杀鸡留鸡肠,我不吃,我不偿,倒在门外大树旁。”</p><p class="ql-block">母亲只读过几年私塾,能够传承的文化也只能是这些没有多大教育意义的文化,七十多年过去了,竞没有忘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