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令人震撼的由2700年前古战场传承下来的彪悍狂野疯狂的古民俗活动——跑鼓车

赵军彦

<p class="ql-block">  在山西省襄汾县汾城镇一带,有一项十分特殊而又古老的民间活动,其流传历史之长、参与人数之多、影响范围之广、观众热情之高,在其它地方绝无仅有,这就是跑鼓车。</p><p class="ql-block"> 襄汾鼓车是山西省襄汾县的地方传统民俗活动。每年正月十五、三月十六和清明时节,襄汾县汾城镇沿山一带的村子,像尉村、三公村、南北膏腴、南北贾岗等村,身强力壮的青壮年男子,或两村各组成一队,或一村分成两队,拉鼓车以接力赛。襄汾鼓车表达了劳动人民欢欣鼓舞的心情和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p> <p class="ql-block">  襄汾关于跑鼓车的来历一是说来源于古时战争中的战车,早已习惯了战争的将士们,面对着平静的生活,竟把那本是在战争中用来击鼓进兵、鸣金收兵的战车演变成了一种团结合作、拼搏向上的赛事。</p><p class="ql-block"> 据《晋中史记载》,公元前718年,因曲沃庄伯公进攻晋都,晋鄂公逃至“鄂邑”(乡宁县),为御敌追剿,晋鄂公在今尉村北筑城堡,故名“鄂公堡”。此后,“鄂公堡”的驻军脱离了军队建制,演变为民,但擂鼓的演练却保持了下来。至唐代,尉迟公被封为“鄂国公”,在此屯兵、屯田和演练军队,并采取兵农合一政策,鼓车民俗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演练军队的一部分。尉村鼓车因有军事色彩,其鼓点、阵法秘不外传,所以成为全国绝无仅有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p> <p class="ql-block">  另一种说法则来源于强身健体这一目的。据南膏腴村村民讲,该村兴建于明崇祯年间,当年村内有三四百人,有一年村里发生了一场瘟疫,一下子就死了几十口人,村里人对此十分恐惧。过后,村里一个名叫董建昌的进步青年认为是人们不运动的缘故,因此,他利用人们在清明节祭奠亲人的风俗,开始在每年的清明节组织年轻人跑起了鼓车,由于这一活动所特有的激烈性 ,从而得到了群众的喜欢,所以南膏腴村的跑鼓车一般都在清明节当天举行。</p> <p class="ql-block">  悠悠岁月,在历史演进的过程中,虽然战争总是被和平不断的取代,屯兵之处的兵也早已成了民,可是擂鼓驱车的军事训练,却被积淀成了团结合作、拼搏向上的一种赛事,成为当地独特的跑鼓车文化。</p> <p class="ql-block">  跑鼓车乍一看,都是人拉车而追逐,其实只要你细细观来,其中还真有些不同的地方。就说膏腴村那块的跑鼓车吧,通过不断的演变,已经非常贴近现实生活。古拙的木轮大车,三十辐共一毂,如小蘑菇伞般的铁钉,把片片铁条牢牢地钉在木轮的外沿,使木轮显得虽笨拙却结实。在这坚实木轮所支撑的车上,前后各竖着固定的两面大鼓,向外的鼓面上,画着虎头龙首,喻含龙虎精神之意,同时还贴着用红纸写的队伍名称或村子名,也有一些鼓劲和祝愿的话。竖起的大鼓中间站着的三人,两人分擂前后鼓,以壮士气,另一人则手持大锣,以待鸣金收兵,彪悍的汉子拉着用麻拧成的粗而长的绳子,在鼓声的激励下奔驰。尤其在清明时节,踏青的少男少女,老人小孩涌集而至,在循环的路旁人潮中,纷纷为自己的鼓车队呐喊加油。拉鼓车的队伍不停地狂奔,旁边的人不断的替换,直到分出胜负为止。</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文化,尉村的跑鼓车,却更多地能够寻觅出古时战事的轨迹。其村分为五院,各院都有自己的鼓车。这些鼓车上的图饰各不相同,仍有古代的战车布阵演化过来的痕迹。贾德亮先生《尉村鼓车文化的由来》记述:“北边的鼓,边子是黑色的,鼓中间是二龙戏珠图;庙巷的鼓,边子是白色的,鼓中间是和合二仙图;南院的鼓,边子是红色的,鼓中间是秦琼打虎图;东院的鼓,边子是绿色的,鼓中间是角瑞图;唯独后院的鼓,边子是黄色的,鼓心还画着‘八卦图’。”这是因为其中隐含着古代易学的原理,由八卦方位、五色五行相配所致。“夏朝的‘易经’叫‘连山易’,由艮卦领先,东北为艮,所以位于东北方的后院,独画八卦于其鼓”。</p> <p class="ql-block">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也为鼓车文化赋予更多的内容,驱邪去病,强身健体,祈雨求福等等。据说,清·道光年间有一年的三月初六,在鼓车比赛中,前队的鼓车拉着奔向南去,后队的鼓车毫不服输,也紧跟着追来。两队的后勤服务也尾随其后,你追我赶,一直拉着鼓车跑到了河南洛阳的白马寺。说来也巧,久 旱 的天竟下起了大雨,比赛的鼓车队也没了资金,只得将鼓车捐于官府,得官府资助而返。后来当地官方将太平鼓车置于关帝庙,每逢岁旱之时则祭鼓祈雨。此事已成了太平鼓车文化中的一段佳话。有诗作记:</p><p class="ql-block">双车争雄去如蛟龙那年曾拉到洛阳白马寺;</p><p class="ql-block">一鼓作气来似雷霆此日尤难忘大唐尉迟恭。</p> <p class="ql-block">  “跑鼓车”活动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祭鼓、踩辕和赛鼓。</p><p class="ql-block">  祭鼓: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和三月十三为祭鼓的日子。过去在尉迟恭祠前祭鼓,现在因该祠已毁,改在村中大庙里进行。由老者主持,祈求风调雨顺,百姓平安。</p><p class="ql-block">  踩辕:鼓车祭祀完之后,由二十余名村民拉着游街,德高望重者身披绶带,踩在车上,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p><p class="ql-block">  赛鼓:按居住方位分为不同的参赛队,每个队都有自己的鼓车。比赛时可以相互邀请,两辆鼓车进行比赛,是村民强身健体、增进友谊的一项重要活动。</p> <p class="ql-block">  村里自古有“鼓车协会”,负责鼓车比赛的有关事宜。</p><p class="ql-block">  参加比赛的队员奋力拉车,亲戚朋友呐喊助威。妇女炸油糕熬热汤送到赛场,气氛十分热烈。近年来,妇女儿童们也加入了“跑鼓车”的行列,他们在赛场上的精彩表现,更使人耳目一新。</p><p class="ql-block"> 近些年来,由于省市县的重视,2009年2月尉村跑鼓车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5月23日,尉村跑鼓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p> <p class="ql-block">  (该美篇图片来源于网络,特向原作者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