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时隔十八年再来乌镇,这次是游西栅。</p><p class="ql-block">当年,乌镇分为东、西街,一次门票,东西街都可以游览。</p><p class="ql-block">现在叫做东、西栅,是分别售票,价格不同,属两个景区。</p><p class="ql-block">东西栅游览主题不同,西栅以商业旅游、夜游为主,<span style="font-size: 18px;">热闹、喧嚣;</span>东栅主要体验原住民生活形态和人文,有矛盾、木心等名人故居和一些展馆,<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宁静、古朴。</span></p><p class="ql-block">当年,我在乌镇独自住了三天两夜,体验了清晨、白天、夜晚不同时段乌镇的状态,几乎走遍了每一座小桥,走访了枕水人家,亲临了纵横水路,写了一篇文章《那几日 在乌镇》。</p><p class="ql-block">今夕相比,我更喜欢十八年前的乌镇。</p> <p class="ql-block">到处都是穿汉服照相的女孩子</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那几日 在乌镇</b></p><p class="ql-block">2005年春天,哈尔滨市知青联谊会包了两架飞机到华东五市旅游。还带了一个知青艺术团,精心准备了节目,对上海、杭州知青战友做慰问演出。完成了在上海云峰剧场和浙江广播电视厅剧场的两场演出后,开始了跟随旅游社组织的旅游活动。当团队行至浙江桐乡乌镇时,我决定独自留在当地,与小桥、流水、人家为伴,呆上它三天两夜,放松一下身心。</p><p class="ql-block">我拖着旅行箱,几经选择,决定入住景区内东街的一户民居。景区内有规定,居民是不可以随便接待游人的。于是在谈好价钱之后,演绎了与地下党接头的一幕,房东在前面提着我的行李,让我在后面保持一定的距离,趁人不备,潜入院子中。其实也没必要那么紧张,尽管街上城管人员来回走动,但也是心照不宣的。当地的这种管理方式也不是合情理的,来到这里谁不想住在景区里?然而景区内仅有一处旅游部门开的旅馆。</p><p class="ql-block">这户居民家有夫妇俩人,五、六十岁,很淳厚、质朴。讲好每天30元,但他们请我在家里用早、晚餐,临别时欲多付点钱,他们说什么也不收。我一再坚持,女主人便急了眼,只好作罢。</p><p class="ql-block">那年冬天的乌镇,遭遇从未有过的寒冷,镇上许多妇女的脸都冻伤了,留下暗紫色的痕迹。看到女主人姣好的面容变成那样,心里替她叹息。也想起自己下乡后回城探亲,为了看一场演出,在剧场外等候的时间太久脸被冻,同伴发现我脸颊上有两块突出的白,用雪给我搓,才没落下后遗症。为了使女主人在冬天里冻伤不再重犯,回到哈尔滨后,给她寄了一些在网上查到的偏方。</p><p class="ql-block">尽管现今信息社会是这样方便快捷,但居住在风景如画的小镇里的这户居民还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着,丝毫不在意外边的世界有多喧嚣。</p><p class="ql-block">居住的房屋在阁楼上,窄窄的楼梯很陡,我得侧着身、很小心地上下,千万不能有闪失,否则耽误行程可是麻烦的——我必须在三天后赶到上海浦东机场与大队人马汇合。我住的房间里有一张比单人床稍宽点儿的床,一张桌子,一台小电视,空间虽然不是太大,但是很干净,足矣。旅人在旅途没有太高的要求。</p><p class="ql-block">古镇的夜静谧得让你生出许多遐想,千百年来这里世事更迭,该演绎着多少或雄壮或凄美或平凡的故事啊。而今历史依然在伸延着,故事还在续写着。</p><p class="ql-block">清晨,鸟儿的啁啾将你从梦中唤醒。当你撩开窗帘,打开窗子,它们丝毫不在意你,仍然用鸟语在互相问候着,唠着家长里短。</p><p class="ql-block">这家的庭院,因年久失修,已经斑驳。但是在留下的几根椽子上依稀可见精美的雕饰。江南一带为了修复古镇的旅游区,一些有历史印迹的木头、石头随时可能被收购,用在更加显眼的地方。庭院中一株顽强生长的南天竹,看样子和据介绍,已有七、八百年的生命了,给人以揣摩。我不时地猜想着这院子以前的主人和曾经的繁华。</p><p class="ql-block">由于是住在这里,不必象大多数游客那样只有两个小时的走马观花。我可以全天在镇子里转悠。累了,坐在桥边廊棚的美人靠(带靠背的长椅)上小憩,慢饮着保温杯里冲好的咖啡,欣赏着着眼前如织的游人,很惬意;饿了,选一处有楼阁的小饭店,邻窗而坐,小桥流水绿树鲜花尽收眼底,品一品当地的小吃,旁若无人,任思绪放飞。</p><p class="ql-block">古时,乌镇的河水与京杭大运河相连,那时主要的交通是水陆。真难想象到这条不宽的河道里曾经船只如梭,商贾云集。而今这河几乎就是死水,只是管理部门定期开闸换水。住在河道两旁的人们每天从早到晚使用河里的水,与这河水如此亲近、密不可分。站在帮岸边,望着黑绿色的河水,竟能洗出鲜亮的衣物,绿油油的蔬菜。</p><p class="ql-block">时有载着游客的乌棚船在河上划过,可以近距离地看看“枕水人家”的房子。一群情致盎然的美国人坐着船,合唱着《孤独的牧羊人》,彼情彼景感染着周围的游人。</p><p class="ql-block">在帮岸边看这条窄窄的河,它没有大海的广博,没有大江的湍流,但它不形于色,舒缓安静,用它的灵性养育了一方人。常说“心如止水”,在这里领略了“止水”的形态,从而感觉,如能做到“心如止水”,该需要怎样的修炼。</p><p class="ql-block">我刻意地走遍东街的所有小桥。那些桥有的是古而有之,有的是近年来新建的。那些古桥静卧在水中,于河水融为一体,藤蔓密布,凝重庄严。千百年来它们承载着世人的脚步,从容淡薄,与世无争。</p><p class="ql-block">有一天下雨,我要出门感受一下雨巷的独特。房东递给我一把伞,硬要我换上雨靴,说是当地人下雨必穿。烟霭长巷,沥沥春雨,踏着青石板,独自撑伞前行,心中有一丝寂寥,那是一份只属于我自己独享的美好寂寥。</p><p class="ql-block">恰逢邻家办丧事,三个人的小乐队,一会儿用民乐演奏哀乐,一会儿用管乐演奏现代曲子,什么“济公”、“小城故事多”、“路边野花不要采”......让人们的心情在两种风格的演奏中变化着。初听有点滑稽,细一想,也好。为逝者送行何必非要那么沉重,用这种方式送行或许是斯人的愿望。</p><p class="ql-block">这小巷里设了几个不大的展馆,如百床馆、民俗馆、酒坊、蓝印花作坊、木雕馆、钱币馆等。还有立志书院、矛盾故居。后者在当地分量很重,保存很完整,资料也挺多。自己一处一处地看着,倒也增加了不少见识。</p><p class="ql-block">傍晚和清晨独自在长巷里信步。这两个时段的是古镇中一天中最宁静的时候,巷子里时常空无一人。古巷里的年轻人大多数都搬到新区居住,剩下的多是老年人。有的子女为老人营造了舒适的居室,有的很破旧。走近一户人家,老人向我微笑,并请我进去看看。我早就好奇,这“枕水人家”的房子是怎样的结构?哦,原来许多外表看见建在水里的房屋,是政府和旅游部门做的文章,将原来的老屋临水的一面建了一面墙用石柱支撑在河里,外观做了仿古处理,里面铺上地板,成了人们生活的区域。如果不进入这户人家,还发现不了这“枕水人家”的秘密(因为我住的地方不临水)。</p><p class="ql-block">守着古镇,也需要一种庸常的生活,也要食人间烟火。老人跟我闲聊时说,自从小镇成为旅游景点后,每天成百上千的游客络绎不绝,导游的喇叭声,吵的人不得安静,想睡个午觉都不能。物价也比过去高了许多,要求给点补贴的提案没人理会等等。 “爱上一个地方,是一个地方毁灭的开始”,忘了是谁说的,也没有琢磨说的对?不对?</p><p class="ql-block">不管怎样,作为游客的我,那几日心灵的宁静,是大半生以来少有的。</p><p class="ql-block">2009-02-27 20:33</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网友留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陆纮</b></p><p class="ql-block">素心的文章写的真的好美!好诱惑人!3月份回上海一定要独自去趟乌镇游览静心!!象素心人那般住在景区内东边的一户居民家,独自一人走小桥,坐乌蓬……独享只属于自己的那份寂寥!</p><p class="ql-block">2009-2-27 23:09:00</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和棋</b> </p><p class="ql-block">忙里偷闲,在千年古镇独住三两天,真是好主意。面对流水、小桥、绿树、鲜花,修心养性。探访古镇人家,体味风土人情,真令人羡慕。写来一篇好文章,如身临其境,让我们也分享其中的快乐,真的感谢你。</p><p class="ql-block">2009-2-28 9:54:00</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天边彩虹</b> </p><p class="ql-block">看到素心姐的文章,想起当年我去乌镇就是“两个小时的走马观花”,行走匆匆不说,连拍照留念都要抢时间,还忙于给亲人们选购纪念品,哪里有时间去“悠闲地赏,静静地品”呀!唉,现在回想一点儿情趣都没有。不过,这篇好文启发了我,等恰当的时机,我也采用素心姐的方式“重回”乌镇享受一番!</p><p class="ql-block">2009-2-28 10:26:00</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闫滨刚</b>  </p><p class="ql-block">楼主乌镇潇洒一回收获不小啊!我02年9月份从上海开车到乌镇去过一次,这个季节气候好,游人不多,在水乡转转心情格外舒坦,真好!踏上古朴的小石拱桥,坐上农家的小板船,听着妇女的山水歌,看到清清的水,蓝蓝的天和水上排排的小木房,就像入进画里一样......中午坐在悬挑河上的小屋里,喝上三白酒,吃上河豚鱼(河豚鱼是小的,2两以下没有毒,半斤以上的河豚鱼有剧毒)真是仙人呀!我感觉上乌镇要比周庄水乡强:周庄人造景观太多,而乌镇原滋原味,大多是自然景观,(也许是后开发的原因);周庄人满为患,出入不便,而逛乌镇逍遥自在,随心所欲。周庄玩的、吃的很贵,管理的不好..…乌镇好地方!</p><p class="ql-block">2009-2-28 11:29:00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石予民</b></p><p class="ql-block">游江南古镇,小桥,流水,人家,三样一样也不能少,特别是“人家”,最容易被忽略。</p><p class="ql-block">2009-2-28 22:42:00</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柳鸿文</b></p><p class="ql-block">我未曾登陆过乌镇,但素心人却给我带来了乌镇的美。</p><p class="ql-block">它美在女主人的淳厚,美在人们原始的操劳,美在鸟儿的啁啾和嘻闹,美在忽视世界有多喧嚣,美在乌棚船划过古老的水道,美在千百年前修建的小桥,美在枕水人家的奇妙,美在用独有的方式为逝者祈祷。</p><p class="ql-block">它美在素心人的心灵,她为冻伤的妇女送去了药。天地有大美,和谐社会需要美,愿这美景、美食、美事、美的生活永远伴随着他、你、我。</p><p class="ql-block">2009-03-02 10:08:00</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素心人</b></p><p class="ql-block">特别向柳鸿文说明,我为女房东寄去的是书信,信中介绍了偏方,而不是寄药。当时我和她有一张合影,答应给她寄去,可是照片上她脸的冻伤痕迹太重了,呈深紫色。我没忍心寄给她。她的名字叫汤三凤,她的家在乌镇东大街260号。</p><p class="ql-block">2009-03-02 20:44:00</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郭晓林</b></p><p class="ql-block">素心人大妹的文章写得好。精彩之处有内容,且夹叙夹论,很有主见和思想。一人“独闯”乌镇,真想体验感受江南水乡现时的风貌,而又留意了解过去。观察和洞察力均很敏捷和细心,很是佩服。愿能看到您更多的佳文。</p><p class="ql-block">2009-2-28 22:25:00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春笋</b></p><p class="ql-block">千年老镇史悠长,</p><p class="ql-block">茅盾故居名远扬。</p><p class="ql-block">水上橹声闻历历,</p><p class="ql-block">门前狮影峙昂昂。</p><p class="ql-block">古玩特产盈街市,</p><p class="ql-block">匾额楹联挂壁墙。</p><p class="ql-block">文化引来中外客,</p><p class="ql-block">旅游事业正辉煌。</p><p class="ql-block">2009-3-3 10:25:00</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伏洪亮</b></p><p class="ql-block">古镇属于一种文化的传承,民风属于一个传统的沉淀,那小桥,那流水,那弥漫在水面的袅袅雾气,任由人演绎各自的心情,而唯有那分宁静、那分寂寥属于自己独有。</p><p class="ql-block">是的,人往往格外的需要一分没有任何纷扰的宁静,需要一种抛弃了世俗的寂寥,唯有此时,才能够更冷清的领悟生命与人生的含义。</p><p class="ql-block">素心人尝试了,于是有了独自寂寥的美好。</p><p class="ql-block">2009-3-3 11:48</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柳鸿文</b></p><p class="ql-block">看了素心人第21楼的帖,深为她的做事认真,为人善良所钦佩。在我理解,寄偏方和寄药没有什么区别,这都是你美好心灵的体现。偏方乃药方,照方抓药,药到病除。你记住了她——汤三凤,远在乌镇的汤三凤也会记住你这个好心人——素心人。</p><p class="ql-block">2009-3-3 12:07:0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