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玉:赏玉篇

斌彬友李

<p class="ql-block">白玉牛童</p> <p class="ql-block">白玉</p> <p class="ql-block">绿玉碗</p> <p class="ql-block">玉羽人奔马🐎(西汉1966年汉陵出土高7厘米,长8.9厘米)</p> <p class="ql-block">玉龙与玉猪</p> <p class="ql-block">玉鹰</p> <p class="ql-block">玉琮</p> <p class="ql-block">神人纹玉琮</p> <p class="ql-block">玉凤</p> <p class="ql-block">翡翠</p> <p class="ql-block">西周片雕玉鱼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皇后玉玺</p> <p class="ql-block">让人目瞪口呆的曾乙侯墓的古玉!极品灿烂!</p> <p class="ql-block">高古玉,虽然经过数千年的埋藏,但是出土后稍做清理,就会显现出它应有的岁月特征:“净”、“肥”、“熟”、“美”。这里的“净”,特指出土的高古玉不会像现在做旧处理过的仿品一样,看起来脏兮兮的,而是显现出它干净闲适的一面;“肥”和“熟”,主要是体现出了高古玉的熟态,肥而不腻,熟态可掬;“美”,主要是从古人的审美出发,每件高古玉都要符合古人当时的审美情趣。</p> <p class="ql-block">湖北省博物馆馆藏的高古玉,来细细体会一下高古玉特征:“净”、“肥”、“熟”、“美”吧!</p> <p class="ql-block">曾侯乙墓玉器出土位置主要有四处,即墓主内棺内、陪葬棺内、墓主内棺盖板之上及椁室之中。发掘报告指出,曾侯乙墓出土的大部分玉器是放置在墓主及陪葬者棺内。出自棺内的玉器既有成品,也有半成品(含残器)、玉料(包括仅简单切割、抛光的璞料以及加工制作剩余的碎料)。其中,佩饰是佩带之物,属实用品,生前可用,并有礼仪上的等级之别,故需精心制作。而残器和璞料乃护尸之物,无需精制。</p> <p class="ql-block">曾侯乙16节龙型玉挂饰 挂饰整体为一条大龙。</p> <p class="ql-block">战国至汉代时期曾出现许多精美绝伦的组合玉器,其中活环套链组合玉器是古代镂雕工艺与切割工艺的又一次升华。所谓活环套链就是把平面“搜镂”的技巧用于立体“镂空”上,即在一块玉料上镂雕成数个可活动的环或佩,环环相扣、环佩相扣形成连接,使之可卷折可展开,但不可拆卸的一种工艺。</p> <p class="ql-block">东周四节龙凤纹玉佩,此展品为东周(战国早期)文物。长9.5厘米,宽7.2厘米,厚0.4厘米。这件玉佩采用分雕工艺,将一整块玉料雕琢成相连的四节,使之可以自由卷折。玉佩上刻有龙凤一体的纹饰,带有浓厚的神话宗教色彩,也是对生命互为因果的和谐体现。1978年出土于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1号墓。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东周金缕玉璜,此展品为东周(战国早期)文物。长11.8厘米,宽2.7厘米,厚0.25厘米。这件玉璜用3道金丝穿缀2件青白色玉璜,是目前所见先秦时期唯一1件金玉合一的器物,所用之玉为新疆和田软玉,质地优良。1978年出土于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1号墓。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东周兽面纹玉琮 此展品为东周(战国早期)文物。高5厘米,宽6厘米。琮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祭祀时可作为沟通天地的法器。这件玉琮外方内圆,上下贯通,直观地展现了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它出土于曾侯乙的腰腹部,器表浅雕兽面纹,庄严而不失优雅。1978年出土于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p> <p class="ql-block">东周云纹玉梳,此展品为东周(战国早期)文物。长9.6厘米,通宽6.5厘米。这把玉梳放置在曾侯乙的头部下方,梳背双面阴刻云纹,上端中间有一个小孔,可能是丝线系绑之处。梳子是日常生活用具,以玉梳陪葬,反映了古人事死如事生的观念。1978年出土于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1号墓。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东周玉琀,此展品为东周(战国早期)文物。最大者2.1×0.2×1厘米。玉琀是放在逝者口中的玉器,古人认为坚固温润的玉石可令尸身不腐。曾侯乙口中含有牛、羊、猪、狗、鸭、鱼等共21件玉琀。这些小动物只有黄豆大小,却刻画入微、简练逼真,堪称微雕技术的鼻祖。1978年出土于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1号墓。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首都博物馆藏品</p> <p class="ql-block">清宫翡翠首饰</p> <p class="ql-block">李莲英扳指</p> <p class="ql-block">翡翠璃鼻烟壶</p> <p class="ql-block">翡翠雕带钩</p> <p class="ql-block">皇帝的玉扳指(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西周玉组配饰</b></p><p class="ql-block"> 这件玉组佩是晋穆侯次夫人800多件玉器收藏中最为夺目的一件,整件玉组佩复原长度为158厘米,共有204个配件,主体为45件玉璜,是迄今见到的玉组佩中玉璜最多的一件。玉组佩雕刻精致、组合对称,整体色彩柔和淡雅,代表了当时晋国最高治玉水平。(山西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玉玺</p> <p class="ql-block">玉琮王</p><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玉琮,被称为“玉琮王”,是杭州亚运会奖牌 “湖山”的设计原型。在它的四面直槽内有8个神人兽面图像,虽然每一个只有火柴盒那么大,但雕饰处每毫米的间距上有四五条细线,有些宽度看上去比头发丝还要细,十分精美。(浙江省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b>白玉杯</b></p><p class="ql-block">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李白诗中的白玉杯,在洛阳博物馆中竟然有“实物”!这只完美无瑕的白玉杯,产自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古于阗(tián)国,千年掩埋未损分毫,是汉代高超琢玉技艺的遗存。</p> <p class="ql-block">角形玉杯</p><p class="ql-block"> 这只杯子没有底座,如果没喝完就放下,酒会自动流出来。因此,酒一旦入杯,只能“一口闷”。据推测,这只“能喝”的杯子,是南越文王赵眜(mò)生前的饮酒好物。(南越王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玉梳</b></p><p class="ql-block">几百年前,古人如何让自己的发型与众不同?南宋缠枝牡丹纹玉梳带你了解古人的“时尚单品”</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玉柄铁剑</b></p><p class="ql-block"> 以玉为柄、以铜为芯、以铁为身,这把玉柄铁剑1990年出土于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地2001号墓,是我国考古发掘中出土时代最早的一件人工冶铁制品。它的出土将我国人工冶铁的年代提前了近两个世纪,因此被誉为“中华第一剑”。</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勾连云纹玉杯</b></p><p class="ql-block"> 出土于西安阿房宫遗址。玉杯杯身部分有四层不同的浅浮雕纹饰;底座上部阴刻五个矩形框,每个框内有交叉的“S”形简化凤纹。纹饰整体纤细华丽,丰富多彩,其寓意是满满的“吉祥如意”</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翡翠蝈蝈白菜</b></p><p class="ql-block"> 北方的冬天,不仅有冻梨、冻柿子,还有大白菜。在天津博物馆,就“囤”着一棵“翡翠蝈蝈白菜”。利用玉料天然的颜色,工匠巧妙地呈现了“霜冻”的质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凌家滩玉鹰</b></p><p class="ql-block"> 发掘于安徽含山县的凌家滩遗址。它的整体造型为鹰,鹰首侧视神采飞扬,双翅呈现出猪首的样子,中心位置有一个象征太阳的八角星纹图案。这三种意象集合在一起,体现了凌家滩先民对鸟、猪、太阳的崇拜</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鸟立高台符玉璧</b></p><p class="ql-block"> 收藏在良渚博物院的刻鸟立高台符玉璧上,有一个隐藏得很好的“神秘图案”,在一定的光线配合下才能找到。良渚遗址出土大量玉器,但目前研究资料已公布的良渚文化刻纹玉璧极少,这件刻⻦⽴⾼台符⽟璧更为珍贵。</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东汉“宜子孙”玉璧</b></p><p class="ql-block"> 此玉壁取材自一整块上等的新疆和田玉,玉璧出廓上方镂雕双龙纹钮,在钮中央透雕篆书“宜子孙”三个字,外围饰有夔龙纹和蟠螭纹,内饰158个乳钉,它是国内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完整、最大、质地最优、艺术性最高的一件玉壁。</p> <p class="ql-block">南越王墓玉人舞</p> <p class="ql-block">玉缕衣</p> <p class="ql-block">玉环</p> <p class="ql-block">犀角形玉杯,堪称汉玉之绝品。是我国第一批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之一!(南越王博物馆珍藏)</p> <p class="ql-block">圆雕长袖玉舞人收藏于南越王博物院,集汉、越、楚三地文化于一身。工匠将2000多年前女子灵动的舞姿定格在作品上,使我们仿佛看到南越王宫内觥筹交错、载歌载舞的场景。(南越王博物馆珍藏)</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镶金兽首玛瑙杯</b></p><p class="ql-block"> 看起来好像一只兽首号角,整体造型写实而生动。整只玛瑙杯用一块罕见的缠丝玛瑙精工细琢雕刻而成,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唐代俏色玉雕!(陕西历史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玉壶春瓶是中国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形,具有敞口、细长颈、垂腹的特点。这件明龙泉窑玉壶春瓶通体施以青釉,釉层肥厚,釉面匀净。在目前发现的玉壶春瓶中,它从器形、纹饰和釉色上,都近乎完美。(安徽省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天坛藏品—白璧</p> <p class="ql-block">天坛藏品—赤璧</p> <p class="ql-block">天坛藏品—黄琮</p> <p class="ql-block">天坛藏品—苍璧</p> <p class="ql-block">这件战国时期的行气铭玉杖首,通体呈苍绿色,上面45字铭文介绍了吸气、呼气的过程,不仅用文字记录了战国人的“腹式呼吸法”,还以图像形式记录了锻炼日常!</p> <p class="ql-block">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