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抓三促”进行时】【科普宣传】流感来袭,岐黄避瘟颗粒为儿童“保驾护航”

暖阳

<p class="ql-block">  初春季节,流行性感冒(流感)进入高发期,很多孩子被流感“盯上了”。流感传染性强,孩子们防护不到位随时有可能“中招”,所以不可轻视!如何远离流感?中医有良方,宝爸宝妈赶紧学起来吧!</p> <p class="ql-block">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4型,人感染流感主要是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儿童典型症状有:发热(高热,可达39-41℃)、咳嗽(可伴有咳痰)、头痛、咽痛、肌肉和关节酸痛等。后期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并发肺炎、中耳炎、心肌炎、脑膜炎等疾病。病程一般为7-14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流感在中医上认为是由“时行疠气”所致,属于疫病范畴,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指出:“夫时气病者,此皆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者,多相染者。”其主要病性为湿毒,也可称之为湿毒疫。湿毒疫是以湿毒为典型特点的疫病,起病隐匿,起始症状温和,传变迅速,多生变证,缠绵难愈。中医治疗讲求“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因此在辨证施治的过程中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适时选用益气固表、疏风解表、清热宣肺、益气养阴的中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p><p class="ql-block">岐黄避瘟方是由国医大师和我省名中医共同开发研制的中药方剂。中国医学素称“岐黄”,或谓“岐黄之术”,因此得名“岐黄避瘟方”。方中的各种药物相互配合能达到增强人体抵抗力的目的,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治未病”的思想理念和辨证论治优势,通过中医药预防措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达到“治未病”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岐黄避瘟方由玉屏风散加减而成,共有八味药组成,具体如下:生黄芪15克、防风9克、麸炒白术15克、连翘10克、贯众6克、芦根9克、沙参15克、生姜6克。水煎服,一日两次,每次200ml。</p><p class="ql-block">本方原本用于预防新冠病毒,但根据中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理论及中医“扶正祛邪”的思想,岐黄避瘟方可广泛用于体虚易感人群,尤其是儿童流感的预防。</p><p class="ql-block">小儿“肺常不足”且“肺脏娇嫩”,病邪易从口鼻而入,特别是传染性极强的时疫,因此,固护卫表、扶助正气是预防小儿疾病的重要环节。岐黄避瘟汤中的玉屏风散,方中黄芪甘温,内补脾肺之气,外可固表止汗;麸炒白术健脾益气,协助黄芪益气固表,二药相合,则汗不外泄,风邪不得侵袭;防风辛润而祛风邪,合黄芪、麸炒白术以益气祛邪,黄芪得防风,固表不留邪,防风得黄芪,祛邪不伤正,有“补中寓疏,散中寓补”之意。小儿为“稚阳之体”,病邪初犯小儿肌表,很快便入里化热,表现为“高热、咽痛、口干”等症,连翘善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能清散上焦心肺热邪,又能消散血中郁火蕴结;贯众解时宜之毒,兼清气分之实热,又祛血分热毒之邪,具清热凉血、解毒祛邪之功;配以芦根清热生津,合沙参补五脏之阴,共奏养阴润肺之功;少量生姜以发汗解表,以助邪以出。</p><p class="ql-block">因此,岐黄避瘟方既扶正亦祛邪,使邪气不能久留于人体,从而达到预防儿童流感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岐黄避瘟汤剂用法用量:</p> <p class="ql-block">岐黄避瘟颗粒用法用量:</p> <p class="ql-block">注意:儿童平素有饮食不佳、腹胀、腹泻或者手心、脚心发热明显的人群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