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康百万庄园简介

青春~再次扬帆起航!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河南康百万庄园</p><p class="ql-block">承接百度知识普及,延康百万庄园之盛世,给友友们说道说道,付于图片一览,谢谢!</p><p class="ql-block">河南康百万庄园,又名河洛康家,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康店镇,始建于明朝中叶,明末清初,初具规模。康百万庄园是十七十八世纪华北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被誉为豫商精神家园、中原古建典范。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中原活财神”康应魁家族的统称,康氏家族前后十二代人在这个庄园生活,跨越了明、清和民国三个时代,共计400余年,庄园也从最初的山腰建至山顶。康百万庄园既保留了黄土高原民居和北方四合院的形式,又吸收了官府、园林和军事堡垒建筑的特点。全庄园由占地240余亩,保存下来的主要有寨上主宅区、寨下住宅区、南大院、祠堂区、作坊区、菜园区、龙窝沟、金谷寨、花园、栈房区等十大部分、33个庭院、53座楼房、97间平房、73孔窑洞,共571间。康百万庄园背依邙山,面临洛水,因而有“金龟探水”的美称,是全国三大庄园(康百万庄园、刘氏庄园、牟氏庄园)之一。 与山西晋中乔家大院、河南安阳马氏庄园并称“中原三大官宅”。2001年6月25日,康百万庄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康百万庄园被授予国家AAAA(4A级)景区。2021年11月,荣获郑州市首批社会科学普及示范点。</p><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康百万庄园,又名河洛康家,始建于明朝中叶,明末清初,初具规模。</p><p class="ql-block">明朝初期,连年战乱使中原人口锐减,土地大面积搁置。明洪武年间,朱元璋下令从山西大批迁民至河南,康家先祖就这样在巩县(今巩义)康店镇洛河边安家。为解决温饱,康家先祖在洛河岸边开了一个小饭馆。寒来暑往,小店逐渐成为河洛一带知名的客栈。后来,客栈所在地被称为“康家店”。</p><p class="ql-block">到了康氏家族先祖第六代传人康绍敬时期,康绍敬读书致仕,初任洧川(今河南尉氏县境内)驿丞,后晋升为山东东昌府(今山东聊城)大使。康绍敬在地方水陆交通、盐业和税务等方面担任要职。到了清朝时期,康氏家族在清廷镇压白莲教之际,通过各种手段取得了长达十年与布匹有关的军需品订单,在这之前康家还垄断了陕西的布市。同时,康氏家族又靠造船业发财、靠土地致富,人称“百万富翁”。</p><p class="ql-block">从明代至清代,在400多年的时间里,经过康家几代人的不断努力,清朝时期,康家已经是富甲一方,方圆几十里都是康家的田地。随着家族财富的积累,康家在原有庄园的基础上进行扩建,从最初的山腰建到了山顶,在邙山的脊背构建具有中世纪风格的城堡。小小的“康家店”变成了一座占地240余亩、包含19部分的庞大庄园。靠山筑窑洞,临街建楼房,濒河设码头,集农、官、商于一体,有33个庭院、53座楼房、73孔窑洞及房舍1300多间,庭院建筑为豫西地区典型的两进式四合院,兼具园林艺术和宫廷艺术特色。繁盛时期,庄园内的砖厂、木材厂、造船厂人来人往,康家主人足不出户便可满足一切生活所需。</p><p class="ql-block">康百万家族,创业于明代,渐兴于清初,清乾隆时进入全盛,清咸丰以后逐渐没落,民国中期走向衰败。今康百万庄园保留下来的有栈房区、主宅区、南大院、作坊区、康氏家祠等10余个部分,共33个庭院,53座楼房,73孔窑洞,97间平房,571间房舍。</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政府对庄园实施了改造,使其延续了“明时楼院清时廊”的旧貌。</p><p class="ql-block">20世纪50年代,康百万庄园被充公。其中1/3的房屋被征用,用作政府办公、学校和邮局,其他2/3的房屋被分给了当地贫农。20世纪60年后,政府接管的1/3部分就是当前的康百万庄园景区。而康家其他的房屋早已被水泥和瓷砖替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康百万庄园</p><p class="ql-block">建筑格局</p><p class="ql-block">康百万庄园既保留了黄土高原民居和北方四合院的形式,又吸收了官府、园林和军事堡垒建筑的特点。它依“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传统文化选址,靠山筑窑洞,临街建楼房,濒河设码头,据险垒寨墙,建成了一个各成系统、功能齐全、布局谨慎、等级森严的、集农、官、商为一体的大型地主庄园。全庄园由占地240余亩,保存下来的主要有寨上主宅区、寨下住宅区、南大院、祠堂区、作坊区、菜园区、龙窝沟、金谷寨、花园、栈房区等十大部分、33个庭院、53座楼房、97间平房、73孔窑洞,共571间,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综述</p><p class="ql-block">康百万庄园背依邙山,面临洛水,是十七十八世纪华北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被誉为豫商精神家园、中原古建典范。康百万庄园今作为文物景点对外开放的主宅区、栈房区、南大院、作坊区,凝聚着康家人勤奋朴实、低调内敛、勇于创新的大豫商精神。</p><p class="ql-block">庄园全景</p><p class="ql-block">入口</p><p class="ql-block">康百万庄园建筑群仅有一个入口。没有知情认路人带领,陌生人极难找到出口,庄园中的路弯弯曲曲宛如迷宫。与绝大部分有钱人家所建的房屋不同,康家庄的建筑风格别具风采。庄园的大门入口可以与古代的城门媲美,入口两侧均有主墙相依。门里还有一个仿照北京长城的瞭望台而建的居高临下的观景台。</p><p class="ql-block">康百万家园</p><p class="ql-block">主宅区</p><p class="ql-block">康百万庄园主宅区系康家主人居住生活的场所,占地8000平方米,南北长83米、东西宽73米,以中院为轴线左右展开,是庄园的核心,保存也最为完整。坐西向东的大门上,镶嵌98颗铜质门钉和两个狮面铜铺首,显示着主人的身份和地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宅区</p><p class="ql-block">寨上主宅区有7座院落,庭院的建筑形式基本属于封闭型的两进式四合院。院落的前院多采用古代园林艺术传统的“障景”法来设计,用大量的假山、曲廊、月亮门及花墙以增加庄园的层次感,再辅以葡萄、石榴、竹子等作点缀,这就产生了移步换景的艺术效果。后院多采用传统的“衬景”法,以小衬大,以幽衬深。各院落之间又以狭窄的过道相通,由过道进入庭院,往往感到豁然开朗,颇有武陵人进桃花源的惊喜感。</p><p class="ql-block">康百万庄园主宅区一院过厅内挂着一块形如旗帜又如书卷的匾。其上书“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短短七十四个字,表现了康家万事留有余地,为自己、为他人、为后世子孙谋福祉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纵观康家你会发现。康家最早是做饭店起家,到了六世康绍敬时,渐成规模;而让康家奠定百万基业的是十二代庄园主康大勇,之后康家在十四代庄主康应魁领导下,使康家真正做到了“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日行千里应是康家田”的盛况,到了十七代庄主康建德,由于接驾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两宫回銮而使康百万名满天下!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康家逐渐衰败!</p> <p class="ql-block">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母体和主干,河洛地区是中原文化的核心区,《史记·封禅书》中称:“昔三代(夏商周)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河(黄河)洛(洛河)汇流处明清商人典型代表——康百万家族的兴衰沉浮,恰是中华文化核心区典型的“豫商故事”。</p><p class="ql-block">康百万家族自明初从山西迁居河洛汇流处的巩县(今巩义市)康店镇,以地利起家,因“大河行船”造就“富甲三省、船行六河”的庞大商业帝国(三省是豫鲁陕,六河指黄河、洛河、隋唐大运河巩义段、泾河、渭河、沂河),因“大河沉船”由盛转衰,又因现代铁路运输兴起,彻底丧失地利走向衰败。</p><p class="ql-block">康百万家族因地处中华文化核心区,数百年经商史彰显浓郁的豫商色彩,体现了豫商崇尚中庸、诚信义利、乐善好施的文化品格。康氏家族以“留余”为代表的家风家训,在新时代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意思就是在告诫后代子孙无论以后是经商还是为人处世,都要务必留有余地。仔细反复读了好几次这几句话,发现它可以应用于各个行业。不管做人、做事,都非常适合。其中仔细品来,这几句话还暗合了儒家的中庸之道。</p> <p class="ql-block">最后还是非常推荐大家去下康百万庄园,另外康百万庄园离巩义的石窟寺和杜甫故里都非常近,如果时间充足的话,也建议大家过去看下,傍晚时分,还可以去下河洛交汇处(黄河与洛河交汇),看下黄河的夕阳。真是太美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