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六斤

<p class="ql-block"><b>天清明,地清明,天地一片清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在一年一度清明节之际,“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魂”网上公祭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数百万网友特别是青少年网友通过献花留言,表达了对无数中华英雄和先烈先辈的无限怀念和敬意。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工作方式。我国网民已达1.11亿人,35岁以下网民占到80%。如何运用网络在青少年中开展思想道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成为新形势下青少年工作有待解决的一个课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作为一种环保、和谐、文明的清明节祭祀新方式,“网上公祭”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欢迎,对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网上公祭”具有跨越时空、方便快捷、广泛参与的优势,它新颖、经济、灵活,有利于激发广大青少年爱国爱民、知荣明耻的热情,有利于调动青少年参与的积极性,可以起到“以网促学、以学促长”的良好效果。</b></p> <p class="ql-block"><b>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b></p> <p class="ql-block"><b>冯延巳《鹊踏枝•清明》:“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b></p> <p class="ql-block">供稿人:史楚涵 范彦言</p><p class="ql-block">审稿人:刘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