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清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唐 杜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月的脚步踏着暖暖的春风款款而至,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同时也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所谓“清明”,就是“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为到了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已是阳光明媚,天气晴朗,草木青青。清明一到,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气温升的较高,降雨量也多了起来,正是春耕的最佳时机,因此才有了“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俗语。</p> 清明故事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儿子重耳为避难,带着几个贤士流亡在外。途中因为饥饿,重耳的身体极度虚弱,其中的一位贤士介子推就偷偷的割了自己腿上的一块肉,煮成肉汤喂给他,重耳十分感动。十九年后,重耳重新回到晋国,且做了国君,他就是晋文公。当时,晋文公封赏了很多与他同甘共苦的人,却独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但介子推对那些争功讨赏的人非常鄙夷。他打点好行装,悄悄的和母亲到绵山隐居了。晋文公得知后十分后悔,就亲自率领军队到绵山找介子推。但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盛,想找到介子推实在太难了。于是,晋文公便下令放火烧山,想把介子推逼出来。谁知介子推最终也没下山,和自己的母亲死在了一棵烧焦的柳树旁。晋文公悲痛万分,就将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安葬在这棵柳树下。第二年,晋文公与群臣再来绵山祭拜介子推时,发现那棵柳树居然复活了。他便走到柳树前,掐了一根柳枝,编成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拜完毕后,晋文公把这棵柳树赐名为“清明柳”,还把这天定为清明节。</p> 清明习俗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明一到,天气渐渐暖和,大地一片生机。这时候,约几个亲朋好友一起远足、踏春、植树、插柳、放风筝,尽情地拥抱大自然。人们这时出门,有助于吸纳大自然的纯阳之气,对身体健康十分有益。</p> 清明缅怀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明同时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每到清明来临,人们就会前往过世亲人的墓前祭拜,以寄托自己对逝者深深的怀念之情。集英小学的少先队员们在清明节前来到刘少奇在开封陈列馆缅怀革命先烈,继承传统,激励斗志,表达对为国家的独立和平作出贡献的革命英烈的敬意。</p> 清明手抄报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同学们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亲身体会了对先辈革命者的缅怀之情,不仅真正感受到了清明节所蕴藏的内涵,还过了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清明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