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清明折尽沿河柳,祭祀插遍彼岸花。又是一年四月天,细雨纷纷心神乱。随着清明节的越来越近,父亲的形象在脑海里越来越清晰。七、八年了,一直想写一篇文章祭奠在天堂的父亲,可我总是提起笔又不知道怎么下笔,历历在目的往事不堪回首,清清楚楚的记忆仿佛还在眼前。拿着笔的手抖动厉害,万语千言道不尽心中的思念,提笔、放下,放下,提起。朦胧的眼里满是父亲昔日高大的身影,我就在这影子后面,享受了一天又一天的父爱,受到了一年又一年的呵护。今天能给我最深印象的事儿,就是跟着父亲去上坟的那些陈年旧事。</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因为年龄的增长,在思考自己往后的日子,也许是因为儿子渐渐不愿回家上坟的态度刺激了我的大脑,我才会越来越对那些礼节感到危机。是不是若干年后,我会孤独的守望着祖坟最后的屏障,没有了今天正月初三、清明、周年、十月一特别日子的配享。也或许是看到小孙子在吃饭时候,碗里有剩饭我端起来吃掉时候,对孙子苦口婆心的谆谆教诲在脑海翻腾。激发我对小时候吃不饱饭,想吃白面油馍的渴望的动力,就是随着父亲去上坟。</p> <p class="ql-block"> 农村上坟是很有讲究的,首先是女孩子不能去,女孩子就是长大出嫁了也不允许回娘家上坟的,清明看谁家老坟有没有坟头纸,或者冒青烟,就知道这家人丁是不是兴旺。父亲带我去上坟时候,总是先把祭品准备好,割块肉,先在锅里浴浴,然后是娘洛两个白面油馍,祭品也很有规矩的,就是肉不能用带血的,要煮半熟,不带血丝,用筷子能扎透。供品三样,不多不少,鞭一挂,炮三响,当然需要多拿几个,怕有哑炮,放不够三个不吉利。每次给祖上送钱的时候,父亲总是很虔诚的净手,用一张新钱在割成方正的土质上印下正反两遍,我记忆花过的大票就是红红的一元票子,而这个时候全村能拿出崭新大团结票子来拍印钱的人,除了几个有头衔的,也就是父亲这个在公社当干部的人了。我那个时候的梦想就是,每月能有一张大团结花多好啊!印完钱,就是用一个竹篮子装上供品,带着厚厚的纸钱,我装上鞭炮火柴盒,跟着父亲的背影,一起去我家的祖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家的祖坟大约半亩地,听我父亲说是我姥姥那一代用一头牛,两斗麦换来的立身之地。如今祖坟里安葬了祖上三代,我家生活在世上是四代。想起跟父亲上坟的细节,我能记在心里的就是,上坟先给最长着压坟头纸,按辈分以此类推,而最多的纸钱留给最近的亲人,其它的按规矩,每个坟头四张纸钱,父亲说神三鬼四,不能颠倒,另外要在最亲的人坟前画十字,外边加一个大圈 ,要不然钱都跑了,路上的孤魂野鬼在清明前后都出来捡拾纸钱,点纸钱的时候要愿意一番,随手烧外边几张,会保佑家人出行平安!然后就是放炮仗了,父亲在点燃纸钱时候会给我使眼色,不许出声,我就按照父亲事先交代的,点燃炮竹,三声炮竹之后,就是一挂鞭。预示家业兴旺,后代接连不断,等纸钱烧完之后,我随着父亲的动作,双手合什三鞠躬,两手并拢高举头顶,叩首触地为准,反复六次,再起身三鞠躬。大致这些做完了,才拭响供品,就是用手掐一些肉沫,油馍屑,嘴里要愿意祖上享用。完全做过这些之后,也是我最愿意跟父亲上坟的主要原因了,那就是可以吃心里向往的油馍了。</p><p class="ql-block"> 许多年过去了,这些上坟的细节我一直沿用着,有时候要儿子跟着学,儿子害怕放炮,不愿意去做,我就自己去放炮,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们再也不用惦记供品的去向,也就没有了跟着上坟的劲头,可我总是带着他,那怕他什么都不做,我就是让他看看这些老规矩不能失传了。后来儿子成了家,有时候工作忙了,顾不上跟我回去,我身体还行,就没有攀扯他,孙子才六岁,因为不到成年,可能是看书多了,说未成年人跟着上坟不好,我也就没带他。一如今年的润二月,双打春,人们言传不能上坟。我就想不明白了,祭祀先祖还要分时候么?时光能逆转么?</p> <p class="ql-block"> 我又仔细想想,不是这些原因了,农村人进城打工,来回不方便,不挣钱还花钱,打工做了城里人,更是工作忙,压力大,生存空间在缩小,不得不放弃上坟。文化人热衷于功名利禄,怕官帽子丢掉,才是最重要的原因。更有甚者出去久了,对家的渴望和概念越来越淡漠,更不愿意回来。</p><p class="ql-block"> 今年的四月,又到清明时节,趁着周末,我一个人带好供品,骑着电动车,一大早回到老家,上坟还有一个规矩就是,上坟最好九点前,过了午后不上坟。清明上坟不吃饭,所以我就很早回来,祭祀完之后刚好九点九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回归路上,看到田间的麦苗,雨后打着的包,被风一吹,撒着欢儿挣破梢头,萌动着丰收的希望。沿途看到麦田里很多坟头冒着青烟,夹杂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心里似乎有一副图画,那就是唐代杜牧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那缕缕青烟不就是诗人的期待,人间烟火需要我们去传承。我希望我们的后代能坚持下去,把这些属于我们民族的礼仪传承下去,不仅是对故人的祭奠,也是对民族文化传承的期盼!</p><p class="ql-block"> 愿天堂的父亲看到这篇短文,能够欣慰的说一声,他常教育我的那句很普通的话:孩子,不求你富贵做官,只要你尽孝平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字断断续续改了几次,一直没发是想借清明节来寄托对父亲的哀思。并附小诗一首,本想另外成篇,今天一并在此成文。</p> <p class="ql-block"> 清明</p><p class="ql-block">夜雨凄凄送寒食</p><p class="ql-block">遍插柳丝祭子推</p><p class="ql-block">供品三牲纸烟稀</p><p class="ql-block">行人匆匆各东西</p> <p class="ql-block">文字:雪魂</p><p class="ql-block">图片:感谢网络</p><p class="ql-block">2023040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