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新会文华小学第四届书香节二年级经典诵读专场</p> <p class="ql-block">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长进先读书。”为进一步丰富我校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和朗读习惯;通过坚持阅读形成学习得积累,促进学生全科知识的不断提升,新会文华小学在春和景明的四月里举办了第四届书香节活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璀璨灯光下,用心聆听二(1)班学生诵读《中国诗》的声音,我们能够享受到中国古诗那优美的韵律和精湛的词语,还能体验到诗人内心那宽广的胸怀和深远的思想,以及他们博学的才华。</p> <p class="ql-block"> 二(7)班的同学以稚嫩的声音、饱满的感情,为我们展现了国学《声律启蒙一东》中的音韵之美和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声律启蒙》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闭上眼字字入画。</p> <p class="ql-block"> 二(5)班同学演唱杜甫的名作《春夜喜雨》,在悠扬的歌声中,他们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台上舞动身姿的女孩子犹如画中仙子,跳出了对生活的热爱与上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3)班同学吟唱《春晓》和《悯农》这两首经典古诗,在他们声情并茂的诵读中,我们感受到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以及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同时让人身临其境领略古诗的艺术魅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欣赏了 二(2)学生的歌舞表演《唐诗》,脑海中时常有一种画面感,如身临其境。音律美、色彩美和空间美使唐诗的表现更富有感染力,使观赏者在相应的无尽联想和情绪体验中,获得审美愉悦和精神陶冶。</p> <p class="ql-block"> 二(8)班学生行云流水的动作和节奏分明的诵读声,展现了《三字经》中古代文化精髓。音乐铿锵有力,文字掷地有声,同学们踏着一个个蕴满力量的音符,歌唱着、舞动着、吟诵着,给我们带来了感官上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6)班同学的《中国诗词》表演,让我们耳目一新。他们用清晰的语言,响亮的声音,优美的肢体动作表达了对中国诗词的满腔热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伴着悠扬的音乐,二(9)班的同学吟唱《长歌行》。动听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不禁让人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10)班学生诵读的《游子吟》传达出了深厚的感情,母爱的温暖、无私、深厚,溢于言表;以小草寸心对比春晖,则母爱的无边博大顷刻间充溢寰宇。仁孝之语,常读常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4)班学生诵读的《江南》营造出江南水上采莲的优美意境,唱出了江南劳动人民采莲时愉快情景,令人身临其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赵主任欣赏了同学们一系列精彩绝伦的表演后不禁感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我国诗画艺术的最高境界。古代诗人深悟其中之妙,他们细致的观察生活中的各种色彩,并将它们生动的表现出来,虽然不能直接画在之上,但是通过语言的描绘和形容,引起读者对色彩的联想,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春光正好读书时,书香文华向未来。本次书香节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展现了新会文华小学学子们充满活力与个性的独特风采,弘扬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营造了洋溢着人文底蕴的“书香校园”。今后,我们全校师生将继续畅游书海,共享读书的快乐与收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一审:赵慧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二审:李样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终审:陈瑞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撰稿:陈彩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编辑:史 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