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方行圆,让课堂教学回归本真

梓木心语

——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中学跟岗培训有感 <p class="ql-block">  2月24日早晨,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和无限憧憬,踏上奔赴京城的列车,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中学跟岗培训旅程。</p> <p class="ql-block"> 短暂的培训,引航的起点,亦庄实验中学的“走班制”教学模式、“志远意诚,思方行圆”的办学理念,让我大开眼界,如醍醐灌顶,同时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及语文课堂教学有了一些新的方向和思考:</p> 一、 大单元教学,让目标更明确<br>  在亦庄实验中学的语文课堂上,我第一次接触到“大单元教学”理念,很是惊喜同时也是一头雾水。后来随着不断地听课、参加教研活动,慢慢地才对这一概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知。我的指导老师是八年级年级部主任徐星星老师,据她介绍:北京市海淀区从2016年开始推行“大单元教学”的理念,至今已有6年时间了。所谓“大单元教学”,简单来讲就是按照一定的“人文主题”或文体特征或某项技能,根据教学需要将教材内容进行整体规划和重新设计,每一单元都会设定一个“核心任务”,然后在这个“核心任务”的驱动下进行课堂教学,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br> <p class="ql-block">  我们初到亦庄时,八年级语文正在上“探科学之理,学阐释之法”事理说明文单元第7课《大雁归来》,这一单元给学生的“核心任务”是“我是蓝星科普员”,要求学生在两周的学习事理说明文单元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采用小组自主合作的方式,自拟和选择科普主题,通过现场采访、知网查寻、调查问卷等形式,完成一篇科普小品文,做好PPT。这一单元学完之后,要召开一个科普达人“科学发布会”,进行现场讲座。孩子们选的主题都很有意思,如:芹菜汁可以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吗、为什么有人不喜欢吃香菜、食用长斑点的香蕉会中毒吗、人造肉的原理和前景、无人驾驶汽车安全吗等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我们参加的第一次八年级语文集备会上,备课组长王成英老师就询问老师们的教学进度,因为她们真的是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的。然后带领大家详细地讨论了“科学发布会”的实施方案,商定各班要评选出优质文稿以及最佳小组和个人,进行奖励。然后各班选出的最佳小组一起在合班教室进行决赛。但考虑到“甲流”的问题,最后决定将班级比赛时现场录制的优秀作品视频放在一起评比,还特意邀请了一位学生家长当评委。因为这个学生的妈妈是央视的记者,爸爸是工程师,他们对这一块正好比较专业。最终获选的优秀作品就在楼道大屏幕上循环展播。</p> <p class="ql-block">  说明文单元之后就开始上小说单元了,拟定的主题是:“虚幻中的真实——走进小说的世界”,老师们看到这一大单元要分中国小说和外国小说两部分,中国小说又分现代小说和古典小说,选取的篇目有《社戏》(八下)《孔乙己》《故乡》《药》《白光》(都是鲁迅的),还有《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麦琪的礼物》《项链》;必读名著:《契诃夫短篇小说集》复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选读名著《莫泊桑短篇小说选》《欧亨利短篇小说选》等篇目。课时安排是三周。(当然是精读和略读相结合,课内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有的只是选取几个片段来阅读),通过这些小说的学习,学会分析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能够辨识倒叙、插叙、伏笔、悬念、突转、欧亨利式结尾等小说常见的叙事手法并简要分析其作用、把握小说的线索、人称,分析主题及现实意义等。小说单元的核心任务是“书穿”,即可以想象自己穿越到某篇小说的当中,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参与其主人公的生活,发生一些故事;或者自己就是某篇小说中的主人公,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前提是不能改变人物的命运。例如变成了“孔乙己”,可以讲讲孔乙己的身世、科举落第的原因、为什么要穿长衫、到底有没有死、怎么死的……甚至可以自己创作一篇小说。</p><p class="ql-block"> 每一单元都有两名老师负责整体设计,然后在周一下午的集备会上讲出来,大家一起讨论,通过后每人分一到两课,完成课件和学习任务单的制作。每一项任务都要经过老师们一起反复讨论、修订,包括习题也要一一订正,做到一丝不苟。所以,他们的每一次集备,都是在扎扎实实地磨课、认认真真地教研。</p> <p class="ql-block">  可惜我们没能听完小说单元就回来了。在最后一次集备会上,我们了解到上完小说单元,她们计划开启游记单元。因为四月份学生要去游学了,在学生出去之前要让他们了解一下游记这类文体,帮助他们在游学过程中会看、会听、会思考。</p> <p class="ql-block"> 从北京回来之后我就开始着手研读22年新版《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尝试着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才发现我们现在所用的教材就是按照这个理念编排的。比如我们这周要上的“演讲活动•探究”单元,就设定了三个任务:学习演讲词、撰写演讲稿、举办演讲比赛。进行单篇文本教学时,可以围绕着举办“我是小小演说家”演讲比赛这一核心任务展开,让这一核心任务始终驱动着整个学习过程,最终达到学习知识和提升技能的目的。比起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单元教学目标指向性更强,是关联性、整体性、递进性、具有情景化的教学。通过知识点去理解背后整个单元教学的逻辑和意图,使学生能够掌握知识和技能,最终形成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诚然,对于大单元教学理念我也只是理解了一点皮毛,更深层次的理论和思想内涵,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学习,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慢慢探索、实践。</p> <p class="ql-block">二、 课堂实在,让学习真实发生</p><p class="ql-block"> 我们五中一直在推行“真学课堂”的理念,实验中学的“自本课堂”、六中的“生本课堂”,也都是在强调“以生为本”,强调学生的“真学”。然而走进亦庄的课堂,才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让学习真实发生”。乍一看,老师们的PPT做得很朴实,就跟老师们的装束一样。教学环节上也没有什么花样,平淡无奇;课堂纪律很散漫甚至有些混乱,学生可以很自在地说出自己很奇怪的想法,可以离开座位找意见相同的同学探讨……但正是这样的课堂,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有足够的自由去表达,在老师的微笑和和风细雨的引导下,自己解决一个个问题,完成一个个任务,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有的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真的让人很吃惊。例如学习《诗经•子衿》时,一分析到女主人公对意中人的感情是大胆而热烈的,有学生就问:“老师你不是说‘爱是克制’吗?”;拓展到《采薇》,有学生就说:“老师,这男的是喜欢三个女子吗?”;说“爱情这么浪漫,为什么《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呢?”……每每听到这样的质疑,我就十分感慨:这说明他们真的在思考。</p><p class="ql-block"> 在亦庄,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没有一个人急于想把知识灌输给学生,硬塞给学生。好像他们的时间很充足很充足,每一个任务都会认认真真去落实,然而教学进度又很快。究其原因,是他们有一套非常实用的方法,即设计“学习任务单”。每一单元开始之前,学生都会拿到本单元整体学习思路和核心任务以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针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工具和支架等;学习课文时,会有课前预习任务单、课堂任务单和课后任务单,帮助他们有目的的去学习,而不是面对不懂的东西束手无策,从而失去学习的动力。这样的课堂才是最真实、最高效的课堂。</p> <p class="ql-block">三、评价多元,让学生爱上学习</p><p class="ql-block">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怎样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亦庄实验中学的评价机制很值得借鉴。学校信息化管理平台给每个学生建有一个电子档案。他们的学生一入学就会拿到一本《学生手册》,明白自己在学校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应遵守的规则。在教学楼道里,也随处可见提示性的海报。如果学生有不良行为,任何老师都可以当场扣除他的“行圆分”,将他亲笔签名的扣分条交予他的导师。每周扣分≥6,下一周每天中午12:40至1:25分就要到“省思教室”上白自习,以示警戒。</p><p class="ql-block"> 在“省思教室”里不准睡觉、不准刷手机、不准说话、不准下座位乱跑。而在这个时间段,其他学生可以在导师班学习、找老师答疑、可以去图书馆看看书或上上网、去理化生学科教室做实验,困了就干脆趴一会儿,只要不影响别人就行。第一周我们跟白自习时,“省思教室”有8个学生,第二周是5个,第三周就只有1个了,说明学生们都自律得很。这应该就是北京十一学校“走班制”下学生自由后学校教育教学还能保证“不乱套”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学科老师每周也会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答疑情况和小测验的成绩分别记一次“过评”(过程性评价)。“过评分”和学段考试成绩各占40%和60%。如果最终成绩不达标,就得参加补考;不及格,继续补考。所以学生普遍都很重视日常的学习过程,如果当天完成不了的作业,之后也会积极地去补交;学段考试结束后,学生们会在课程院老师的帮助下自己策划、主持、举办一个表彰大会,设置的奖项有“过评银奖、金奖”,晚自习银奖、金奖,摘星奖(一到九星),行圆标兵等,表彰在纪律和学习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 他们对学生的评价是多元的。连续两周光顾“省思教室”的朱锦鹏居然是书画社的骨干,他的画挂在画室楼道很醒目的地方;不会写字的张思晨航模制作很厉害,曾获得过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生航模制作大赛一等奖。在这里,他们都是“优秀的学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志远意诚,思方行圆”是北京十一学校的办学理念。“思方行圆”,意思是行为规范、思想活跃。思方方可行圆,那些看似禁锢着人们的规范,其实才是真正在保护着、稳固着我们的思想成长的土壤。这样科学的、多元化评价和激励机制,是把学生当作人格独立的“人”来看待,赋予他们权利,同时也给予他们义务和责任。多种激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内驱力,给他们那个“撬动地球的支点”。</p> <p class="ql-block">四、 精准指导,让作文变得简单</p><p class="ql-block">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听了七年级语文备课组长金晶老师的一堂“乡情类作文讲评课”,感触很深。首先他们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经常会进行课文精彩片段仿写、读后感悟等微写作任务的训练。每次作文教学都会有一个细致的指导,给出相应的写作工具,但又不拘泥于框架,不会束缚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通过交流讨论、范文引路,帮助打开思维,构架文章结构。初稿形成以后,由老师或同学给出修改意见,进行反复修改,形成二稿、终稿。老师推荐的每一期学生优秀作文都会用大幅海报张贴在楼道里,供大家学习。这无形中,对学生又是一种激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亦庄实验中学主张要“把资源放在离学生最近的地方”。因此语文学科教室里前前后后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学生可以随手拿来阅读,这对于提升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都是大有益处的。</p> 他们的教室里没有讲台,课堂上老师随时会走到学生中间和他们交流,师生关系是那样平等、和谐、亲密。其实“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如果学生不喜欢你,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则就已经结束了。最好的教育是让学生感受不到教育。由“班主任”的管理到“导师”的引导,就像从“包办婚姻”到“自由恋爱”,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爱上学习,努力成为积极主动、优秀自律的人。京城之行,让我明白,教育其实很简单,把孩子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充满民主、平等的氛围,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一腔热爱,一份宽容,足矣。 <p class="ql-block">  缓舞花飞满,清歌水去长。愿此次跟岗培训,像一股清流,能让我们民勤的课堂教学抛却繁华、回归本真。</p>

学生

单元

老师

学习

教学

亦庄

小说

任务

课堂

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