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血色灰灰菜—纪念讳德懋公祖

畫趣

<p class="ql-block">明朝《野菜谱》中将藜称为“灰条”曰 :“灰条复灰条,采采何辞劳。野人当年饱藜藿,凶岁得此为佳肴。”</p><p class="ql-block">清明节,又到了山地野菜采摘季节,并且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据悉:常被采食的野菜多达30多科100余种,灰灰菜也是其中之一,它们都是天然的绿色食品,最碱野菜,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在许多地方成为宾馆、饭店、餐馆、农家乐等地上等佳肴,成为百姓餐饮上的首选,但是祖上不知道从何时起滕氏禁挖食用灰灰菜,这里面有一个不为人知的血泪史!先从一本书说起。</p> <p class="ql-block">这本书的主角不是朱元璋,而是朱元璋四编《大诰》笔下的那些“洪武愚顽”。所以,书里没有帝王将相们的雄才大略,只有被统治者们的辗转腾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愚顽和它的同义词顽愚、顽民、奸顽等,是四编《大诰》里极常见的词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御制大诰》里,朱元璋骂洪武时代的百姓,说他们中的许多人是“不知其报”的“顽民”,不懂得感恩君王、报答君王。对句容县百姓实施了大屠杀后,朱元璋也不忘感慨“若此顽愚,将何治耶!”。《御制大诰三编》里,朱元璋回顾颁布《御制大诰续编》的动机,也说是为了“警省愚顽”。《大诰武臣》里,朱元璋又说,军中将官全是些“愚顽贪财不怕死的,说了干无事。似这等难教难化,将了怎地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朱元璋的语境里,“洪武愚顽”指的是那些生活在洪武时代,既愚蠢又顽固,不肯接受朝廷教化的“不合格的被统治者”。他们遍布在洪武时代的各个角落,其身份可以是官员、胥吏与兵卒,也可以是农夫、商贾、工匠与读书人,甚至还包括僧侣与道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书讲述的,便是这些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按朱元璋四编《大诰》的说法,这些“愚顽”全都是些不可救药之人,他们被罚去做工役、充军流放乃至枭首凌迟、株连全家,皆是罪有应得。但需注意的是,明帝国百姓被勒令户户皆有、人人诵读的《大诰》,究其本质乃是一种宣传品。朱元璋颁布这些宣传品的核心目的,是想要树立自己仁德爱民的政治形象,并对明帝国百姓实施思想控制与行为控制。</p><p class="ql-block"> 所有的宣传品都有一个共通的特点,就是会将其真实目的甚至可怕的那一面,用各种漂亮的外衣层层包裹起来。《大诰》自然也是这样做的。朱元璋的控驭对象有二,一是官吏集团,一是普通民众。官吏方面,仅洪武十八年的“郭桓案”便“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皆处死”。“空印案”与“郭桓案”加起来,一共杀了八万余人,朝廷内外为之一空。可是,如此这般地疯狂杀戮,且辅以“剥皮实草”的酷刑,朱元璋也没能得到他梦想中那种既有道德又有能力的官吏集团。民众方面,仅根据《明太祖实录》与《国榷》等书做粗略统计,“自洪武元年至洪武十八年,各地农民起义达百次以上。一个新王朝建立之初爆发这么多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少见的”。</p><p class="ql-block">《御制大诰》序言里说得很明白:败坏世道、败坏读书人节操的,是元代的“九十三年之治”。这些节操败坏的读书人,进入明帝国后出来做官,个个“私胜公微”,即私心膨胀公心衰微。万般无奈,我朱元璋只好拿起屠刀,一批接着一批将他们诛杀。</p> <p class="ql-block">滕德懋祖冤案是郭恒案之前的金炯案。</p><p class="ql-block"> 苏州知府金䌹(又作炯)认为,“全府税粮,官、民田轻重悬殊,相去有十倍者”,希望朝廷将之统一到同一水准,以便于征税并刷新吏治。该主张得到了时任户部尚书滕德懋的支持,金䌹遂正式上书朱元璋。朱元璋看到奏章后的第一反应,不是金䌹说得有没有道理,而是让人去查金䌹家中民田和官田的比例,结果发现官田多于民田(金䌹是浙江嘉兴人,当地官田本就多于民田,金䌹家中官田比民田多是很正常的事情,当地大多数百姓名下的官田多于民田),朱元璋遂以此为借口,给金䌹扣了一顶“挟私自利”的帽子,将之公开诛杀于苏州城的乐桥之上,以恐吓当地百姓。赞同金䌹主张的户部尚书滕德懋,也没能逃过朱元璋的屠刀。滕德懋是苏州人,(仇视苏州人源自攻打张士诚首领驻扎苏州)朱元璋认定他之所以同意金䌹的主张,也是在为个人私利打算。杀了金䌹之后不久,朱元璋便为滕德懋寻了一桩盗取军粮十万石的罪名,将之腰斩。朱还派人将滕德懋的妻子王氏逮捕,当庭审讯她:“若夫盗粮十万,当死,汝何言?”(你丈夫贪污军粮十万石,按律当死,你有什么想说的?)王氏不服,回答道:“是固当死!盗国家如许钱粮,而不以升斗养妻孥乎!”(确实是该死。盗取了国家这么多粮食,居然不拿个一升半斗回来赡养妻儿子女!)朱元璋追问:“尔何食?”(你吃的是什么?)王氏回答:“藜藿耳。”(灰灰菜,代指粗劣的饭菜)朱元璋大怒,命人诛杀王氏并将其剖腹,结果王氏腹中真的只有“粝食菜茹”。不愧为滕家妻,藜藿为何让朱大怒?一语双关,大义凛然大有“自甘藜藿,不羡轻肥”之意。《韩非子·五蠹》之中记曰:“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藿之羹。”藜藿(灰菜)汤羹,也被此后的士大夫们看作清贫困顿却守正持节的象征。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隐居时,衣不遮体,食不果腹,而悠然自得,乃有诗句云:“敝襟不掩肘,藜羹常乏斟。”</p><p class="ql-block">藜藿安贫陋,柴荆俯莽苍。</p><p class="ql-block">露蓍朝筮易,扫地昼焚香。</p><p class="ql-block">美睡天教嬾,长歌客恕狂。</p><p class="ql-block">欢然送余日,醉死亦何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