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携一缕春的芬芳,凝一份教育的真情。为切实践行好新课标理念下的大单元教学,落实学习任务群教学,引导教师从单元整体上把握教材,促使大单元教学在课堂中的有效落实,2023年4月4日上午,太航学校全体数学教师在教研室的带领下共同探寻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之道。 吕新丽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整节课依据目标分为三个任务:发现角的形状、认识角的组成、发现角的大小。第一环节以学生熟悉的三角尺物品为例,让学生经历指角的活动,说明学生对角的表象认识不是错误的,但却是模糊的。教师有意把学生指的顶点描下来,并移开三角尺,让学生清楚的看到,自己表征的只是一个点而不是一个角,从而重新审视对角的构成的关注。通过再次指角活动,描角,构成了角的形状。 第二环节通过指出生活中物品隐藏的角,再次抽象角,使学生感受不同形状的角。接下来通过摸自己的三角尺感受角的特点,总结角的组成,通过练习巩固角的概念。当学生对角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后,回到生活中再次找角、指角使学生理解生活中无处不存在角。引导学生要善于用数学的眼光观看世界。 第三环节通过操作活动角,感受到可以旋转它的边使角变大变小。明确两条边张开些角就变大,内合一些角就变小。但是学生对于比较角的大小时就会受到边的视觉影响,通过移动角使角重合帮助学生摒弃角的大小的无关因素。<br> 整节课通过指角、摸角、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了学生质疑、观察、比较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李娇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下册《认识24时计时法》。李老师以“如何用24小时记录生活作息表”为驱动任务,让学生们感悟时间是对过程的度量。这节课主要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br> 一、找准知识“生长点”,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br> 教学中通过学生的作息时间表,感知在时间10时可以做不同的事情,体会这两个10时是表示不同的时间,如何区分这两个10时?引发学生的冲突,进而产生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内驱力,点亮学生积极思维的火花。 二、强化直观,给予丰厚的学习感悟。<br> 本节课紧扣学生关于一天的现实经验,借助钟面操作强化其对“一天有24小时”的认识。通过动态演示将弯曲的钟表刻度“拉直”成像尺子一样的“时间尺”,由两条“12时尺”变为一条“24时尺”,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时间表象,获得更丰富的计时法体验,从而有助于学生科学地探寻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本质联系, 理解它们之间转换的要领和精髓。 三、渗透数学文化,提升核心素养。<br> 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感受24时计时法的现实意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我国计时工具的演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程与教学,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体会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同时学会珍惜时间。 通过课例研究,老师们直观感受到在大单元教学中,应注重挖掘数学本质,整体建构知识结构,渗透数学价值。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弄明白最关键、最核心的概念、原理、方法,将知识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让学生真正做到:一是“看得见”,二是“说得清”,三是“悟得透”,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相信太航学校的的所有数学老师们在未来的日子里,以思政为引领,“大单元”理念为支撑,新思想开启教学革命,手拉手、肩并肩,必能迎着春花、夏雨、秋风、冬雪一同前行,绽放美丽的教研之花! <p class="ql-block"> 撰稿:李 娇</p><p class="ql-block"> 审核:李海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