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美而生,幸福自来——坊镇中心小学韩晓娟读《教育,向美而生》心得体会

墨菡

<p class="ql-block">  每一个普通的改变,都将改变普通,因为从决心变得更好的那一刻开始,你就已经与一个全新的自己不期而遇。每一次阅读的过程,都是在积淀思想,因为遇见那些从心灵深处迸发的冰晶文字,你便深深体会原来世间一切皆可向美而生。近日,在鲁局长的推荐下,我阅读了特级教师郑英老师的《教育,向美而生》一书,被她这种对教育挚爱的情怀所感染,把教育生活过成了诗和远方,书中处处灵动着郑老师的向美而生的教育理念。</p><p class="ql-block"> 书中17篇教育随笔,内容分为两辑:教师,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美好的人;教育,要懂得成人之美。郑英老师的文字,带着灵魂深处的缕缕馨香而来,她从未抱怨过,也从没有谈过教育的名和利,而是一直在一种享受她的教育生活的点滴。敢于直面教育中的现实问题,用心用情用功娓娓叙说着——教育,向美而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b style="font-size:20px;">师者,向美而教</b></p><p class="ql-block"> “一个美好的教师,有三重境界:始境,形胜;又境,气胜;至境,格胜。”都说,亲其师而信其道。郑老师说,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美好的人。美好的教师,应该形象好、气质佳、品格优。是啊,这样才能令学生过目不忘,入眼入心且一生追随。</p><p class="ql-block"> 走上讲台二十多年的我,每每读到郑老师的书,总是不愿放手。书中一段段鲜活的文字在脑海中所勾勒出的清晰画面,时而感觉似曾相识、不禁掩卷拾忆,时而眼前一亮、心中万分惊喜。</p><p class="ql-block"> 我经常感慨,不当班主任的教师生涯是不完美的。初为人师的青涩稚嫩,只有在与学生的斗智斗勇中悄然褪去。曾经在为他们的成长之路铺路奠基时,自己常常磕磕绊绊甚至身心俱伤,却能在一声声亲切的呼唤和一次次关心中,含泪微笑,心饮甜汤。</p><p class="ql-block"> 要求学生看书之前,自己首先要喜欢阅读,这是最有效的说教。要求学生教室、课桌干净整洁,首先得为他们呈现一个漂亮洁净的办公室……备好课带着满满的自信走进教室,是对学生和课堂最起码的尊敬。用一颗热爱教育、热爱生活的心,陪伴学生认真走过他学习生涯的几年,是对这神圣的三尺讲台最起码的交代……</p><p class="ql-block"> 郑英老师说,若想学生朝着美善的方向发展,教师自己先要成为美善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用仪式感擦亮生活与课堂</b></p><p class="ql-block"> 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用仪式感擦亮生活。清晨冲一杯咖啡、做一顿营养早餐,哪怕一个人也要摆盘配色。每天上班前给自己稍施粉黛,着装保持清新整洁。下班回来把自己的居所打理的纤尘不染,养植鲜花点缀自己的空间,随手记录生活中的“小确幸”。端起书本,丰富自己的眼界。诗意的生活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需要一点仪式感做舞美,再平淡无奇的时刻也能由一个个逗号变成一个个感叹号。仪式感好像有了魔法即便生活布满灰色,心中只要有了仪式感,也能让我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用心对待自己,用情对待他人,用爱对待生活。</p><p class="ql-block"> 课堂上拥有仪式感,才能使教学不负神圣和庄严,才能引导学生求真、向善、臻美。著名教育专家成尚荣先生说:“教学离不开必要的礼仪、必要的规则、必要的秩序、必要的神圣感。让仪式感回到课堂上来,仪式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教育。”</p><p class="ql-block"> 教室要干净、整洁、舒适。墙壁的装饰和桌椅书本的摆放要规范有序,让学生感到教室是一个学习的地方,一进教室就要有敬畏之心。作为教师要认真备课,扎实上好每一节课。每节课前我会安排一个学生讲《成语故事》。在低年级的时候,学生注意力时间比较短,每次课中我都会带孩子做一次手指操或课桌操。除了必要的规则和训练以及各种奖惩,班级文化建设也是仪式感的呈现。教育中,我们就该用仪式感擦亮一些重要时刻,使之在岁月深处始终闪着微光,带给我们一生温暖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师生彼此成全是最美的教育</b></p><p class="ql-block"> 一直以来,那些所谓的优秀教师,总是是唯分数论的师者。郑老师郑老师的的优秀正是敢于直面教育中的所有问题,让问题化成了诗和远方,成就了一个个向美而生的人。在我的教育生涯中,也见识到各种各样的学生。其中有一位让我对郑老师的观点深信不疑,我就曾经与一个学生在教室里发生了正面冲突,当时表面上这位学生被我的严厉所妥协,后来我发现他也越来越叛逆。直到我认识到这点,才去了解这位学生的家庭,原来他的妈妈不久前去世了,当得知这一切我理解了他的行为。慢慢我对他的关心才修复了我们之间的师生关系,他也有所改变。通过这件事也让我有所成长,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我们的耐心、能力、教学智慧都是在一届届学生教育工作中逐步增加、提高、丰富起来的。郑老师是一个诗意的教师,更是一个教育精致的教师。她注重对人情感的教育,教育向美而生,教师和学生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要有千千万万郑英老师这样的教育有缘人,才会有未来美好的教育,我们国家才会有更美好的将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教育,要懂得成人之美</b></p><p class="ql-block"> 教育的过程就是师生一起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追慕美好,向美而生,是教师职业的可贵之处,也是教育事业的高贵所在。从书中看到郑老师如何满足孩子们春天里放飞风筝的心愿、如何智慧的让孩子们把"潮流"的发型变得整洁、怎样帮助转入的后进生快速融入班级、从外地给班里每一个孩子寄回写满祝福语的中秋明信片……每一个故事,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她对学生的爱意。哪怕是学生的名字这类常见的细节,郑老师也会做到物尽其用,把学生的名字作成藏头诗,并作为奖品送给他们;为学生量身定制谜语,调节课余;用学生的名字来为他们所分管的物品命名等等,郑老师对待教育的用心,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她的教育技巧不是在外的、程序化的,而是带着自己内在的真与善,自然而然渗透与无时不在的美感中,从而唤醒学生对美的期待,追慕美好,向美而生。 </p><p class="ql-block"> 郑老师说:“教育应该是一项向美而生的事业”。教师要学会享受教育之美,既是教师之幸,也是学生之幸,更是教育之幸。真心的感谢鲁局长的推荐!这种理想的教育,也应该是的我们追求的教育理想,享受教育之美。我想,从教这么多年来,其实自己一直在追求这样的教育境界,只是从没有像郑老师这样用美的心态来进行教育。这种理念深深感染着自己,也在反思自己,今后也将努立把教育之美践行在坊镇中心小学这片教育热土上。纵然没有辉煌的值得的炫耀故事,但是也将努力换一种心境和心态,感受教育的美!</p>

教育

学生

美而生

老师

教师

仪式

美好

自己

教室

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