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明媚的阳光,倾洒着对大地的情谊,给早春带来丝丝暖意。有关作业的片片记忆,如这暖阳,洒落在心底,泛起微澜,让这平淡的日子亦芳草萋萋。</p> 有一种暖,叫 “笑脸”。 <p class="ql-block"> 周一晚自习。周练字的作业迟迟没有交齐。我坐在教室前面,心中不悦。“放学前交齐!”我说话的语调可能高之以往。渐渐地,书写本子陆陆续续地在讲桌上摞起来。我一本本地批阅着。当我翻开YCh的本子时,一片小小的绿叶粘在书写作业的下方,树叶上画着笑脸,下方一行小字,“Hazel,不要生气了。会长皱纹滴。绿叶可以撕下来保存啊。”接下来,几个本子中又陆续出现了笑脸……可爱的精灵们,不断地让我的嘴角微微上扬,我的不悦早已消融在这些笑脸中了。</p><p class="ql-block"> 每日一译作业的卡片纸,JCh的那一张总是很特别。纸的边缘用绿色荧光笔勾勒出清新淡雅的边框,给人爽心悦目的冲击。边框内的文字,秀气整洁。我曾写下“I always feel comfortable when I get your work.”他给我回复:“It’s good to your eyes”,旁边还画着一个眯着眼的笑脸。</p><p class="ql-block"> 周二早晨,大雪铺路。我跌跌撞撞地赶到学校,还差两分钟上课。我跑上楼、奔向教室,迎面碰到笑容满面的YX。“老师,不用着急。我已经安排他们先讲作业啦。您先喘口气,歇一歇。”一句话,足以融化飘落身上的雪花。贴心的安排,从容了我急匆匆的脚步。教室内,XQ站在讲台旁,解答着作业中的疑难问题,笑脸满座。我,暖意悠然。</p> 有一种暖,叫 “榜样”。 <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次,他们的写作作业令人失望。激动、担忧和焦虑,定然显露在我的话语中。随即布置了附加作业:背诵10篇高考作文。一天一篇,课上检查,每天两个名额。事后,我不免有点后悔自己的冲动决定。</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心里还在盘算着如何解救一时冲动的“惩罚作业”。然而,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Yesterday,we had reciting homework…”我的话还没有说完,瞬间就站起了三位。反应最快的ML抢先开始背诵起来。显然,我准备的解救预案,已无展示的必要。</p><p class="ql-block"> 随后的课上背诵,亦是争先、顺畅,且占时少。这背诵带给我的“惊讶”,是自发觉醒奋起,还是经历过了班长的“重要讲话”? 我不得而知。但我相信,群体中的榜样,是无形的力量,它能带来争先比学的温暖,能提升集体凝聚的积极的温度。</p> 有一种暖,叫 “执着”。 <p class="ql-block"> 七班有个GMH。贪玩,好动,爱笑,脾气好。学习成绩中等。</p><p class="ql-block"> 上学期,我第一次课前检查作业,他不小心“中枪”。于是,“把英语作业写在黑板上”成了他每日的必修作业。我本意让他坚持一周,以示惩戒。结果,他却一直坚持到现在。每日负责传达作业内容,有时还提醒我早点布置。课前让同学们拿出作业,主动巡视,帮我检查。他自封为“传达作业和检查作业”的英语课代表。</p><p class="ql-block"> 他不嫌劳累之烦,却乐此不疲。自律的背后,是一种“执着”精神的支撑。这样一种坚持,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p> 有一种暖,叫“惩罚”。 <p class="ql-block"> 为了整顿作业拖沓之风,我征集民主建议:如何惩罚不完成作业的同学。归纳整理,制定了英语作业新规。全员签字,张贴公示。新规生效后的一天,YZh第二次被查出。按照规定,他人选择对他的惩罚措施。于是同学们一片哄声,并齐喊“我爱学习,我爱学习!”看到我一脸茫然,MH大声地说,“罚他读诗,他自己原创的“我爱学习”。YZh没有推辞,高高的个子,几步就晃到了讲桌前。慢条斯理地读起来,带着几分羞涩,几分诙谐。很快,我猜到了这首诗背后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爱学习的宣言与自己没有完成作业的行为,形成如此鲜明的对照。我想这样的惩罚,虽温柔却犀利,虽嬉笑却深刻。在大家的共同见证下,更容易触碰到内心那股向上的力量。于他而言,不完成作业,应该不会再出现了吧。事实也是如此。</p> 有一种暖,叫“情怀”。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八班,作业订正环节。完型语篇,由YX负责。她站在讲台前,清晰快捷地解决了大家的疑难问题。掌声即起时,她说:“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突发灵感,写了一首小诗文,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同学们凝神,注目,倾听。小诗文短而情深,参透了文中作者的情感,更新了对文章的解读。她用独特的语言,惊艳斑斓,给课堂注入了一份清新和热情。</p><p class="ql-block"> 第二节,我揣着那首小诗文,走进了7班的教室。当我提出要分享YX的作品时,HW抢先站起,倾情朗读。虽与文字初见,却有那种相通的懂得,抑扬顿挫、语气、节奏、舒缓深情,都是那么地恰到好处。一瞬间,无声的文字,有声的倾诉,浑然天成一般,让人惊叹,让人沉醉。所以,掌声如雷,经久不息。</p><p class="ql-block"> 由此,我又想起朗读作业。在各科课代表争先催缴作业的硝烟中,此类无形作业完成的几率极其渺茫。本无计划课上检查,但常有主动请缨者:课上朗读一段。HM朗读过朱纯深先生的英译本《荷塘月色》,ZhY朗读过公益广告小品文“Thanksgiving Daily”,MMJ朗读过邓小兰的《孩子,我想对你说》,YG朗读过许渊冲先生的英译版《别丢掉》……虽有音准问题,卡顿现象,但朗读的认真,同学们听的投入。那片刻,我便是聆听,更是慰藉。</p> <p class="ql-block"> 在分数和考试的窒息中,学生如此抒情展怀,不能不说是一种欣喜。写作的热情,自发的朗读,一种别样的情怀,让冰冷的应试作业也增添了温度,一丝沁人心脾的暖意。</p><p class="ql-block"> 愿这些触到心底柔软之处的各种“暖”,在我的文字中,变成一种回眸和怀念,成为我永远的拥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发表于《英语学习》教师版2017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