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子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在妇科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一。子宫颈癌的发病与HPV感染、多个性伴侣、吸烟、性生活过早(<16岁)、经济状况低下、口服避孕药和免疫抑制等因素相关。</p> <p class="ql-block">早期子宫颈癌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尤其是子宫颈管癌患者因子宫颈外观正常易漏诊或误诊。随病变的发展,可出现以下症状:</p><p class="ql-block">1</p><p class="ql-block">阴道流血:常表现为接触性出血,即妇科检查或性生活后阴道流血。也可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或经期延长、经量增多。老年患者常为绝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p><p class="ql-block">2</p><p class="ql-block">阴道排液:多数患者有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有腥臭味的阴道排液。</p><p class="ql-block">3</p><p class="ql-block">晚期症状:根据癌灶累计范围出现不同的继发性症状。如尿频、尿急、便秘、下肢肿痛等。</p><p class="ql-block">子宫颈癌严重威胁着广大妇女的身体健康,子宫颈癌的发病原因比较明确,绝大部分子宫颈癌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宫颈癌虽在早期并没有特殊症状,但通过筛查是可以发现的,并且早期宫颈癌的治愈率高,因此定期做宫颈癌筛查对于及早发现宫颈癌或癌前病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p> <p class="ql-block">宫颈癌早期筛查哪些内容呢?</p><p class="ql-block">宫颈癌的筛查可选择子宫颈的细胞学检查,临床上俗称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另外一种是人乳头瘤病毒检查(HPV筛查)。HPV和TCT筛查是目前针对宫颈癌筛查最常用的两种方式。筛查要点是:有性生活的妇女于21岁开始筛查。细胞学和高危型HPV检测均为阴性者,发病风险很低,筛查时间间隔为3-5年;细胞学阴性而高危型HPV阳性者发病风险增高,可与1年后复查;65岁以上妇女,若过去20年有完善的阴性筛查结果、无高级别病变史,可终止筛查;任何年龄妇女,若因良性疾病已行全子宫切除、并无高级别病变史,也可终止筛查。</p><p class="ql-block">HPV究竟是什么呢?它是怎么传播的?</p><p class="ql-block">HPV称人乳头状瘤病毒,是一种非常容易感染人体表皮和粘膜的病毒,主要传播途径是性传播,其次是接触传播,即接触到病毒感染的毛巾、衣物、与感染者共用坐便器等方式造成间接传播感染。HPV是一种特异性病毒,男女均可感染。</p><p class="ql-block">HPV的类型有哪些呢?</p><p class="ql-block">目前已知的HPV病毒共有160多个亚型,40余种与生殖道感染有关,根据生物学特征和致癌危险性,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其中HPV16型和HPV18型最常见,致病性强,70%左右的宫颈癌都与之有关,其他高危型如31、33、45、52、58等有可能引起宫颈病变或者癌变。低危型HPV病毒的感染与生殖器皮肤和黏膜的良性增殖有关,例如HPV6型和11型等会引起尖锐湿疣。接种HPV预防性疫苗可以实现子宫颈癌的一级预防。</p><p class="ql-block">HPV具有高度的宿主特异性,主要感染人体特异部位皮肤、黏膜的复层鳞状上皮,性接触为主要的传播途径,性活跃妇女的HPV感染率最高,感染的高峰年龄在18-28岁,但大多数妇女的HPV感染期比较短,一般在8-10个月便可自行消失属于“一过性感染”。大约只有10%-15%的35岁以上的妇女呈持续感染状态,如果是长期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就要引起重视,因为它很可能会引发恶性肿瘤;如果是低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话,这属于轻度病变,不要太担心,定期随访即可。</p><p class="ql-block">宫颈癌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经历了“感染”、“持续感染”、“低级别病变”、“高级别病变”、”浸润癌“一系列过程。整个过程至少需要8-10年,也就是说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在早期发现病变,早治疗可以预防宫颈癌的发生,从而将癌变过程阻断。</p><p class="ql-block">大力开展防癌普查,意义重大,总之,只要你高度重视它,你就拥有足够时间阻止疾病的发展,宫颈癌可防可治,让我们一起努力把它扼杀在萌芽之中。</p> <p class="ql-block">如有需要筛查咨询请到韩张镇卫生院妇科门诊,35-64岁农村妇女携带身份证可以去县妇幼保健院筛查TCT,咨询电话8508712</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原稿来源于濮阳市妇幼保健院</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