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青草绿,梨花风起正清明”——洼里王学区五龙堂小学开展清明节综合实践纪实活动

洼里王学区五龙堂小学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明时节雨纷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路上行人欲断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借问酒家何处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牧童遥指杏花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春草绿,梨花风起正清明。何为清明?《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个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日子,清明节是我国人民缅怀英烈、祭奠逝者、感恩先人的传统节日。洼里王镇五龙堂小学继续结合中国传统节气,打破学科壁垒,着眼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实践研究,传承历史,感受传统节日的特色文化。</p> 文化内涵 <p class="ql-block">  清明节俗丰富,归纳起来是两大节令传统: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二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清明节不仅有祭扫、缅怀、追思的主题,也有踏青郊游、愉悦身心的主题,“天人合一”传统理念在清明节中得到了生动体现。</p><p class="ql-block">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p> 发展演变 <p class="ql-block">  清明节有着久远的历史,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后续渐渐融合了寒食节和上巳节的习俗。古时我国南北风俗各异,唐代以前我国北方上墓祭扫主要是在寒食节与寒衣节。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因与清明节日期相近。宋元时期,清明节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并融汇了寒食节的禁火、冷食等习俗内容。</p> 清明时节  知清明 <p class="ql-block">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 ,盖时当气清景明 ,万物皆显”这就是清明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踏青</p><p class="ql-block">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清明节兼具节气与节日两大内涵,清明节气在时间和气象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踏青习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植树</p><p class="ql-block">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清明节植树的习俗,据说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放风筝</p><p class="ql-block"> 风筝又称“纸鸢”、 “鸢儿”,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扫墓祭祖</p><p class="ql-block"> 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插柳</p><p class="ql-block"> 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拔河</p><p class="ql-block"> 拔河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据说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p> 节令食品 <p class="ql-block">  由于寒食节的冷食习俗移植到清明节,我国北方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清明节时,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有吃青团的风俗,青团又称清明饼、棉菜馍糍、茨壳粿、清明粑、艾叶粑粑、艾糍、清明果、菠菠粿、清明粿、艾叶糍粑、艾粄、艾草糕、清明团子、暖菇包、艾草青团等等。</p> 农事谚语 <ul class="ql-block"><li>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li><li>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li><li>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li><li>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li><li>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li><li>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li><li>清明宜晴,谷雨宜雨。</li><li>清明断雪,谷雨断霜。</li><li>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li><li>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li><li>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li></ul> 清明时节   忆清明 <p class="ql-block">  周一升旗仪式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为了使同学们牢记历史,缅怀先烈五龙堂小学举行了“忆革命先烈,过文明清明”的主题升旗仪式。在鲜艳的国旗下,二中队优秀队员进行了国旗下讲话,号召少先队员们,牢记历史,忆苦思甜,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同时,希望通过小手拉大手,呼吁家长们采取文明、环保、健康、安全的祭扫方式表达思念之情,树立文明健康的祭扫新风。</p> <p class="ql-block">  在缅怀先人、寄托哀思之时,同学们对生命和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为了表达对前辈的追思,全体师生集体默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我们铭记于心,烈士们英勇献身的光辉事迹,将激励着我们勇敢前行!</p> 清明时节  诵清明 <p class="ql-block">  在清明节活动中,班主任向学生们介绍了清明节的由来,了解清明节的习俗。通过PPT等形式引导学生铭记革命先烈的光荣事迹,同学们通过诗歌朗进一步了解了中国革命斗争发展的轨迹和革命英烈悲壮动人的斗争故事,对革命烈士坚持真理、英勇奋斗、大公无私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表达了无比敬佩和敬仰。</p> 清明时节 舞清明 清明时节 画清明 <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为缅怀革命先烈、缅怀在战斗中牺牲的英雄们,当看到那一帧帧感人的画面,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时学生们浓烈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p> 清明时节 踏清明 <p class="ql-block">  清明最相思,万物寄恩念,清风化雨,思念绵长。清明节气在时间和气象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踏青习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p> <p class="ql-block">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遥以清明寄哀思。清明节缅怀先烈,传承先烈精神。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p> <p class="ql-block">编 辑 :石 珏</p><p class="ql-block">审 核 :刘树新</p>

清明

清明节

时节

习俗

寒食节

缅怀

踏青

祭扫

郊游

拔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