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够好的父母——初读《奶蜜盐2》

茶师小微

<p class="ql-block">  我在初入教育行业的时候读《奶蜜盐1》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小孩。这次张老师的新作《奶蜜盐2》一出,我立马入了这本书,并且把它安利给我的好多好朋友,此时我已有俩个娃。</p><p class="ql-block"> 我特别喜欢张文质老师的这俩本书,语言非常朴实,看他的书,有种坐在森林中,树荫下悠然自得的感觉,亲子成长类的书籍,这是少有的不会给人带来焦虑的书本,也是少有的提醒你不必做完美父母,只需要做个够好的父母的书,更是少有的把自己的孩子当个二等生培养的父母,哈哈,看完真是舒服啊。</p><p class="ql-block"> 用时4天,读完《奶蜜盐2》有什么关键词关键语句留存在我的脑海中,想跟你分享的呢?</p><p class="ql-block">关键词:生物疤痕、精神成人、够好的父母、接纳、鼓励、二等生、生命、自然</p><p class="ql-block">生物疤痕:我理解成童年创伤,而且是来自于原生家庭的创伤,其实很多最可怕的诅咒并不来源于外界,正是来源于深爱着自己的父母。比如这些父母有可能不经意间对孩子说的话:你太没用了!真是废物一个,干啥啥不会!你是没脑子吗?别人都会,就你不会!这些语言,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阅读此书,令我印象颇深的是,看到张老师回忆他的母亲千叮咛万嘱咐不准他吃别人给的东西,有一次大年初一年幼的他吃了别人给他的粉干,被他母亲看到了,他母亲对他说了一句:你就是乞丐命!让他从此再也不敢随便吃别人给的东西了,每每想起都有深深的恐惧和不自在。说到这点,我很感恩我的父母,他们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如此像诅咒一样的话语,从来没有过,这也是我现在有力量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很大的一个动力源泉,因为不曾被父母否定过,诅咒过。当然,原生家庭多少也给我带来了一些创伤的,比如说不准哭、哭了没人哄、要乖等等,这些童年的生物疤痕也是需要我不断去自我疗愈的部分。这也无疑给有娃的我们,重新引起思考,面对自己的孩子,该如何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呢?好的童年可治愈孩子一生啊。</p><p class="ql-block">精神成人:心理上把0-21岁的都称为未长大的状态,也就是说21岁以后,才算是心理上的长大,但实际上有的人30岁了,还无法走向未来,还依然深深依恋自己的父母,无法做到心理上的断乳。现在太注重学业竞技了,大家都把重心放在了学习成绩的比拼上,好像拔河一样,全家上阵,哪家用的力最多,最努力,谁就是最后的赢家,可惜,没人想过,拔河比赛结束后,孩子该何去何从呢?不会做家务,不会照顾自己,不会社交的孩子,精神未成人的孩子,未断乳的孩子,该怎么面对他自己的未来呢?真是值得深思啊</p><p class="ql-block">够好的父母、二等生:每个人都是以完美父母要求自己的,心中都有一个好妈妈的人设,拼命的想做最好的父母,最好的妈妈,但实际上却总是事与愿违,挑战巨大。我就特别喜欢张老师提到的做够好的父母就好了,把孩子当二等生来培养,不必太苛责孩子,苛责自己,60分以上就好了。多一点松弛感,亲子关系更融洽,一切都会更自在。有个问题倒是挺有意思的,我认真思考了一下。问:假如孩子就是二等生,各方面都没有优势,你对孩子还有怎样的期待呢?我期待他做个“三好学生”——好快乐、好习惯、好性格,当然这是需要修炼和不断对自己的意识进行强化的,否则不自觉的又被卷起来,又会把孩子逼向卷的行列,苦不堪言。</p><p class="ql-block">接纳、鼓励、生命、自然:对于孩子的一切,好的不好的,都接纳它吧。先接纳,接纳孩子的一切,不对抗,对抗带来的一定是痛苦。对于孩子而言,他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都行的,他的一生也不是自己一个人走就可以的,有很长一段路是需要父母鼓励他,帮助他的,父母特别需要在孩子0-3的时候在场,如果0-3岁,父母缺席,孩子的一生都会有麻烦的,这点我特别庆幸,无论多难,我都坚持把孩子带在身边,没有把孩子留在老家,对于他的0-3岁,我没有缺席。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张老师还特地叮嘱大家,一定要多鼓励孩子,多关注生命教育,多把孩子带去大自然。常被鼓励的孩子是很有力量的,另外生命教育更应重视,我理解的张老师提出的生命教育,并不单纯指生命,任何情况下,生命安全是底线,在此基础上还应关注孩子的生命状态、生命能量。如果一个身体羸弱、双眼暗淡的孩子,生命能量一定是很低的,那么想让他做点什么事,也是很难的。当孩子的生命状态出问题了,父母一定要及时关注,及时引导,多鼓励和肯定孩子。当然,如果孩子的问题真的很棘手了,甚至连心理上都出了问题,那么千万不要在一个漩涡里想着解决问题,换个思维,换个环境去解决,或许会更见效,最好带去大自然,人和自然有天然的亲切感的,人来自自然,自然对人有很强的治愈力,有的时候什么都不用做,就去大自然里走一圈,人回来就什么都好了。确实是这样的。</p><p class="ql-block"> 所以,一个健康的孩子,应该是皮肤黝黑、体格健壮、性格开朗的,所以,往这个方向去努力吧,做个常让孩子亲近自然,随意奔跑的孩子吧,放下100分的期待,先做60分够好的父母,孩子在变,父母更要变,孩子学习,父母更要学习。一起做个二等生够好的父母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