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四月二日这天,朋友相约冒雨去旬邑“唐家大院”一游,我和好朋友张齐明、王云还有我的发小谭红玲四人驱车由宝鸡去咸阳接我另外的一个发小张红燕一起雨中游玩。</p> <p class="ql-block"> 车外大雨瓢泼,为我们此行增添了一个个朦胧的水帘,似在水雾里穿行,我们拨开云雾缭绕的水幕,一路欢歌笑语放任畅谈。</p> <p class="ql-block">来到旬邑县城先找到了一家"三勺汤饸络馆”点了旬邑的特色小吃饸络、饸饹随筛孔粗细,可粗可细,粗若筷子,细如粉条,圆细韧长,连绵不断,快火煮熟,挑入碗中,食之筋光,十分可口。通常的吃法有凉调、油泼、炒、烩、浇汤等,尤其是牛羊肉或豆腐等为主料的浇汤饸饹,辅以香菜、葱花等佐料,食之味美、酣畅,令人回味。</p> <p class="ql-block">点了旬邑喜菜,喜菜是一种全家福式烩菜。 上菜用盆或大老碗盛装,半汤半菜,在吃饭或喝酒之前,相当于高档宴席上的开胃汤。旬邑喜菜盛装大气,色泽艳丽,搭配均衡,味道淡、鲜香,老少皆宜。主料有: 旬邑老豆腐干、黄花菜、木耳、胡萝卜、鲜蘑菇、青菜、土猪肉、土豆粉条、面筋, 配以特熬的骨头汤温火煎烩而成。</p> <p class="ql-block">又点了御面,御面必须要用好的面粉,先是和面,面醒一段时间后开始洗面,把洗好的面筋拿出来,静置一段时间等它沉淀,最后把沉淀好的湿粉倒入锅中煮到可以团起,然后团成长条上锅蒸30分钟后拿出晾凉,就可以了。御面吃的时候切成薄片,拌上黄瓜、油泼辣子、葱、姜、蒜,最后淋上醋,那叫一个酸爽,简直嘹咋了。</p> <p class="ql-block">吃完饭还去买了好吃的花子馍,花子馍,又叫心连心,旬邑特色小吃。据考,花子馍源于周代的礼馍,在旬邑民间的逢年过节、庆生祝寿、婚丧嫁娶、建房筑屋等活动中较为流行。因其纯系手工制作,口味筋道,深受大众喜爱。</p> <p class="ql-block"> 张红燕 谭红玲 赵芙蓉 王云</p><p class="ql-block">吃饱喝足后我们就冒雨去看"唐家大院”。唐家大院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旧称三水)城东北7公里处的唐家村,被称为渭北高原上的传统民居瑰宝。</p><p class="ql-block">只见唐家大院简介里介绍说,唐家大院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大村镇唐家村,是明末清初“三水唐家”大富商的故居,始建于清朝道光五年(1825)年,历经43年,共建成87院2700多间庭院式建筑,有戏楼、花亭、假山、鱼池等。现存有两进相毗连的三院和其它两院房屋,共150余间,以及三品盐运使唐廷銓的陵墓和石牌坊一座,其建筑融北方四合院和苏杭园林艺术为一体。砖雕、木雕、石雕精美、细腻,可与故宫博物院的雕刻相媲美。整个庭院建造精巧,墙壁为水磨石砖,镶以木、砖、石雕,造型优美,巧夺天工,门栏窗棱更是玲珑剔透,堪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典范。1992年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谭红玲 张红燕 张齐明</p><p class="ql-block">我们五人买票进入“唐家大院”真正领略到了当年唐家的奢华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雕梁画栋、古朴典雅、极尽奢华、防盗设施周全的四合院。</p> <p class="ql-block">据《唐氏世系谱》记载,“三水唐家”的祖宗是唐应弼。唐家鼎盛时期,商号已遍布陕西、甘肃、四川、安徽、江苏、福建等13省50多个县,人称“汇兑中国13省、包捐知府道台衔;马走外省不吃人家草,人行四川不歇人家店”。在清嘉庆年间,唐家不过60口人,就有仆人丫环165人,还备有鹦歌轿(相当于现在的红旗轿车)66辆,出门有轿坐,还有锣鼓开道,好不威风。</p> <p class="ql-block">三水唐家商业命运和秦商命运是一脉相承的,也是息息相关的,它的兴盛得益于明清两朝政府,衰败也因封建王朝的穷途末路,一蹶不振。</p> <p class="ql-block">唐家早些年主要是靠经营烟土发家,而在清朝时期烟土虽然害人,但经营烟土生意的人确实是赚得盆满钵满,因此唐家在乾隆时期可是到了鼎盛时期。后来随着八国联军的入侵,清朝的腐败无能,加上后来的禁烟运动,唐家衰败也是自然而然的事。</p> <p class="ql-block">在唐家大院附近还有一座陵墓,被誉为陕西最豪华的石牌坊,据说墓的主人是做过三品盐运使的唐家第4代传人唐廷铨,到了这里唐家历史就落下了帷幕。感叹世事无常,好景不长,曾经的兴盛衰败,让后来人感慨万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