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雨

刚哥

<p class="ql-block">  清明节临近的前一天,淄博的雨下得格外细密,格外缠绵,雨花点点洒落,好像是在天幕下低泣。雨点带有淡淡的凄迷的水汽,产生出平时不曾拥有的厚度,也带出了我别样的思乡情绪。在这清明时节,故乡陕北是不是也春雨纷纷?</p> <p class="ql-block">  清明是个特殊的日子,既是农历廿四节气之一,又是中华民族祭拜故人追思先辈的传统节日。这时的田野,气温已然变暖,随之而来的一场春雨也会悄悄地散落大地。细细碎碎的“清明雨”,总会把我的思绪带回遥远的故乡陕北。</p> <p class="ql-block">  清明时节,陕北总会下起一场淅淅沥沥的绵绵春雨。这场春雨是极为珍贵的,多半是在夜里不知不觉中悄悄飘落,仿佛一个羞怯的小姑娘,步态轻盈,软声细语,随风入夜,润物无声。当她那清醇的柔手缓缓抚摸过干涩的黄土地,一股潮潮的、新鲜的春天泥土复苏的馨香便弥散在了蒙蒙雨意中,飘进了陕北人们酣睡的恬梦里。</p> <p class="ql-block">  丝丝春雨中,故乡的黎明姗姗来迟,烟雨蒙蒙将人们笼罩在浓浓的睡意里。这时候,立在草棚顶或硷畔上的大红公鸡,扑楞一下沉沉的翅膀,再一次扯开了嗓门,把村庄的清晨直叫唤得打了个湿漉漉激灵,猛然醒了。跟着醒来的是溺在沉沉睡梦中的大人们。父亲一边赶紧跑到硷畔的柴棚下,拾掇回一把干柴火,母亲点火烧灶,准备做“清明饭”。不多久,一股浓重清白的炊烟就飘向了潮湿的黄土地。一会儿的功夫,窑洞里烟雾缭绕,热汽腾腾,麦面的甜丝丝的香气穿透细细的雨丝飘散在小村上空,一幅醉人的温暖的画面铺展开来。</p> <p class="ql-block">  其实这画面“描绘”的只是陕北清明的特有风俗——蒸花馍。母亲只用一把梳子、一把剪刀,一根针当工具,用红枣、黑豆、红豆,花椒种子做动物的眼睛,来做各种造型的花馍。只见前一夜发好的面团在母亲手里揉揉捏捏,其实心中早已想好了各种造型。母亲用剪刀剪出动物的尾巴、嘴巴、翅膀等,用梳子压出羽毛翎毛等,她就像一个魔术师,经过一番揉捏操作,形态各异、形象逼真的各种栩栩如生的小动物花馍就展现出来了,除了十二生肖之外还有小鱼、小鸟、花果、花篮、抓髻等。花馍蒸熟后再用食品颜料点缀,红红绿绿的,活灵活现的,煞是好看!母亲将蒸好的小花馍平均分份,每份用线穿一串,花馍之间用红枣间隔,我们孩子们每人一串,然后挂起来晾着,不会发霉的,想吃的时候随时掰一个吃就是了。记忆最深的是晾干了的花馍,咬起来“咯嘣咯嘣”的,很有嚼劲,非常好吃,那个香味至今记忆犹新,可惜现在是无法尝到了……</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一夜悄无声息、细细碎碎春雨的洗涤与滋润,苍老的陕北大地勃发出了满目生机。推开窑洞的门看吧,向阳的坡地上一片连一片沙蒿、苜蓿、苦菜等野草杂棘齐刷刷、活灵灵地都冒了头,招摇出盎然春意,吸一口空气都绿茵茵的感觉好清爽。烟雨迷蒙的山沟沟里、土坡坡上粉嘟嘟的杏花乍然绽放,桃花灼灼打红,梨花莹莹露白,虽姿色有别,但全像清纯美艳的小女子般娇羞可爱、俏丽袭人;山谷地畔的杨树柳树,含新吐翠,轻风吹拂,悄然摇摆,潇洒倜傥,全然像风流十足的陌上少年。我捧着书本,来到院落旁边的小路上大声朗读,春天新鲜的泥土苏醒、草木返青的芬芳一股一股扑向鼻尖,竟是那样撩人心肺、动人情肠!</p> <p class="ql-block">  吃过热乎乎的清明节早饭后,父亲便去拾掇农具,做一些春耕前的准备工作。“春得一犁雨,秋收万斤粮”。贵如油的春雨赶着时令,也赶着每个勤劳的陕北庄户人。这不,左邻右舍的大人们,也和父亲一样,吸着雨后湿润润的空气,赶着耕牛扛着农具走向自家的田间地头,准备好好谋划一番眼下的耕种。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拦羊的吃肉”,每一个陕北农人都深知这个道理。</p> <p class="ql-block">  爷爷给耕牛备上鞍子,戴上笼嘴、围脖,驮上步犁、绳索、磷肥及准备好的作物种子,父亲背上红柳磨,我拉上耕牛,提上干粮、水,拿上镢头就上山了。因为雨后既要播种豆子,又要抢种谷子,所以地里的庄稼需要四五个人配合才可以种完。爷爷和父亲还找来村里关系好的大叔去地里帮忙,大叔的两个孩子也跟着去凑热闹。在去庄稼地的路上,我们爬山上洼,走羊肠小道,过水渠,匆匆忙忙,说说笑笑,耕牛脖子上挂的铃铛响个不停,给寂静的清晨平添了几分美妙的音律。到了庄稼地里,大人们稍作歇息,便迅速地给耕牛套上绳索步犁。我拉着耕牛犁地畔(由于耕牛瞅着地楞害怕,所以每犁一块地,地畔处都要我拉着耕牛)。犁上几个回合,耕牛就习惯了。</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犁了一小块地时,雨后的天空云开雾散,那初升的太阳羞羞答答地在东方的山头探出脑袋,温柔地向大地播撒着一缕缕五颜六色的光芒。此时,前面的父亲手里挥舞着鞭子,口里“嘚儿,嘚儿”地吆喝耕牛犁地,后面是爷爷抱着粪兜子在抓粪、点种的身影,再后面是大叔磨地的步伐和红柳磨滑过后均匀湿润的黄土块。远远望去,一幅宏伟的“农人耕作图”,给人一种恬静、自然而纯粹的美感。阳光的照耀,让盼来春雨的大人们本来喜悦的心情顿时有了更多的惬意,大叔竟忍俊不禁地扯开嗓门唱起秧歌来了,我们小孩也在大叔最后一句秧歌的后面应和着。秧歌声与山野禽鸟的鸣叫声、耕牛低沉的哞叫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曲曲“农耕交响乐”,在雨后春风的吹拂下,激起层层乐潮,顺着山沟沟一直飘向远方,飘向远方人们的心田。&nbsp;&nbsp;</p> <p class="ql-block">  大人们忙着在地里劳作,我们小孩则奔跑在山间小路上,准备捡一些春雨后生出的地软(一种春雨后在土地皮上生出的普通念珠藻,有些地方叫这种藻类植物为“地木耳”或“地皮菜”,我们陕北人叫“地软”)回去。我们来到田间地畔,看见湿润润的土地上密密麻麻地长满绿格茵茵的白蒿芽子,在春风中摆动着娇嫩的身躯,似乎在向我们眨眼。山坡的小蒜也绿格油油的随风摇摆,散发出山野里特有的清新气息。几朵蓝格莹莹的马兰花在沾满雨滴的草丛中静静地开放着,蜜蜂不顾潮湿的雨露,在花蕊里忙得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  我们顾不上欣赏雨后的春景,不约而同早已分散在山坡的各个地方,弯腰望向那布满枯草长出嫩草的草地上那一窝一窝的地软,用娴熟的手法轻轻地抖掉地软上的土块和柴草,放进藤条筐里。等中午回到家里,母亲会细心地捡出地软里掺杂的柴草,大体洗掉地软上面沾着的土末,再用温水反复冲洗,直到盆中的水清亮,然后切碎,加入蓖麻油,咸盐,葱花,粉条等一起搅拌均匀,在晚上包地软包子。</p> <p class="ql-block">  晚上,我们回到家,地软包子就蒸好了。母亲揭开锅盖,香喷喷的味道在窑里弥漫着,升腾着,让人难以抵抗这种诱惑。我们兄妹几个挤在锅台旁,迫不及待地吃起来。我吃得狼吞虎咽,一连吃几个,直到打着饱嗝,这才满意地去学习了……</p> <p class="ql-block">  远处山坡上耕完地回家的耕牛的一声牛哞,划破了春日傍晚烟雨迷蒙的山坳。春天里,生命是耐不住寂寞的,这场清明雨过后,陕北大地总会如期换上五彩缤纷的盛装。我们播下去的种子不久便会在潮润润的大地上破土,勤劳的父亲这辈人又开始了辛勤的耕耘、劳作,一切生命都去迎接芬芳的果实……</p> <p class="ql-block">  今年的清明时节,纷纷的细雨再次如期而至。仿佛有了这雨,清明才更能显得出它淡淡悲凉和丝丝忆念的味道来。是清明成全了这场雨,更是这场雨晕染了清明的思念。望着飘洒的细雨,才更能引起人们心中那种淡淡的思乡情绪。</p> <p class="ql-block">  雨,仍在淅淅沥沥,心情,依旧是丝丝缕缕的,往事一幕一幕,清明雨,是最最深刻的背景。</p> <p class="ql-block">  雨落清明,是一份情愫,是一份怀念,就像是重阳节的菊花一样,不管是绽放在什么地方,自己心中对故乡对亲人的思恋,都是不变的,都是永恒的。一个人能记住自己在尘世间的出处,就不会迷失自己心灵的归路。</p> <p class="ql-block">  清明时节的雨,几多思乡,几多洗涤,愿这清明雨,在我们各自心中永久埋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