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古第四季(手机摄)

尘劫

<p class="ql-block">  尹灵芝烈士纪念馆,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城的北郊,为纪念“刘胡兰式女烈士”尹灵芝而建,被山西省政府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后又被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 尹灵芝烈士是名扬三晋的刘胡兰式的女英雄。尹灵芝(1931年-1947年),1931年3月12日出生在寿阳县赵家垴村一个贫寒的家庭。1940年,抗日工作开展到赵家垴后,尹灵芝的父亲尹尔恭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村抗联主任。在父亲的影响下,年幼的尹灵芝经常帮助父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抗日工作,派收军鞋,给抗日干部烧水、带路等。1947年10月19日,阎锡山匪军和复仇队袭击寿阳县太平乡的赵家垴村时,尹灵芝不幸被捕。11月3日,为保护公粮和掩护群众安全转移,挺身而出,面对敌人的铡刀,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被敌人残忍杀害,牺牲时年仅16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羊头崖烈士塔位于寿阳县羊头崖乡羊头崖村,是路南县委、县政府(抗日战争时期,以正太铁路为界,路南属晋冀鲁豫边区,路北属晋察冀边区,因此,寿阳县分为路南、路北两个县委、县政府)为了纪念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为革命与敌人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于1946年秋季动工,1948年春季竣工,在羊头崖村千佛寺院中修建了一座烈士塔。</p> <p class="ql-block">寿阳县龙门垴村位于寿阳县平舒乡,距县城西北10公里处,因古时毗邻驿道而商贸繁荣,时至今日村里的古建遗存仍有40余处,这些明清古院落依山而建,布局合理,错落有致,而且保存较为完好,较好地呈现出了原生态的古村风貌。</p> <p class="ql-block">  祁寯藻故里</p><p class="ql-block">祁寯[jùn]藻(1793年7月11日-1866年10月22日),字叔颖,一字淳甫(后避同治帝载淳之讳改为实甫),号春圃、息翁、间叟,晚号观斋、䜱䜪亭叟。山西省平定州寿阳县(今山西省寿阳县)平舒村人。祁寯藻为嘉庆十九年(1814年)进士,起家庶吉士,迁翰林编修,历官湖南学政、兵部侍郎、左都御史等。同治三年(1864年)自请致仕,两年后逝世,享年七十四岁。清廷赐谥号“文端”。著有《马首农言》《䜱䜪亭集》《勤学斋笔记》等。今人辑有《祁寯藻集》。</p><p class="ql-block">祁寯藻平生提倡朴学,主张通训诂,明义理,调和汉、宋学术之争。倡导经世致用之学,并身体力行,为士林所推崇,被赞为“一代儒宗”常荐举人才,讲求吏治。他横亘嘉庆、道光、咸丰和同治四代,居官五十余年,忠清亮直,担任过道光、咸丰、同治三位皇帝的老师,有“四朝文臣”“三代帝师”“寿阳相国”之称。</p> <p class="ql-block">寿阳县平舒乡,地处寿阳县北部,东与宗艾镇接壤,南与南燕竹镇连接,西南、西与平头镇相邻,西北、北与太原市阳曲县相连,东北与阳泉市盂县相接。</p> <p class="ql-block">平舒祁家祠堂</p> <p class="ql-block">寿阳县平舒乡古城村</p> <p class="ql-block">小寨村地处榆次什贴镇西南5公里,2016年12月,小寨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赵家祖上山西解州良义村,因年代久远,这个良义村已在版图上消失了,“良义”这个村名,只留在赵姓族人的记忆中。赵姓先祖在良义村居住了34世之后,又迁到了洪洞县。明初大移民时,赵家三兄弟迁到了榆次,开创了小寨村,后因发迹,建造了堡寨式的村子,故取村名——小寨村。</p> <p class="ql-block">岁在乙巳年</p> <p class="ql-block">林钟月穀旦</p> <p class="ql-block">什贴镇位于榆次东北部,素有榆次北大门之称。距晋中市区20公里。什贴镇是榆次历史上的八镇之一(榆次四大古镇:源涡(明·万历 )永康(明·万历)东阳(明·万历)王胡(明·万历);八镇:原四大镇基础上添加北田(清·康熙)什贴(清·乾隆)怀仁 (清·乾隆)鸣谦(清·乾隆)四镇;清朝末年民国初期又增加:长凝、南要、要村、六堡、使赵、大峪口六镇,发展为十四个镇)。也是原榆次县 京陕官道三大驿站之一(另二为永康镇、王湖镇)。</p> <p class="ql-block">“什贴”地名源远流长。由于古什贴地理位置极其重要,为了保证当地的交通运输安全,两晋南北朝时期政府派兵驻扎于此,“什”为驻军的幡号;又由于历朝历代皇家榜文均要在此处张贴,故得名为“贴”。什贴镇以前的旧大街是通京大道,国家有什么重要文书,通告,都要在此张贴(什的贴子都往上贴),因此得名什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