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饼——中国面食之首。千百年来,中国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饼文化,并在各地演变出不同的饼形态,如陕西肉夹馍、湖北酱香饼、东北熏肉大饼、河南吊炉烧饼、上海葱油饼、新疆烤馕、山东煎饼、山西鸡蛋灌饼、天津煎饼果子、台湾手抓饼等。每一种饼都带有浓重的地方风味,却能风靡全国、经久不衰,深受全国各地人民群众的喜爱,这大概是国人共有的饼情结。</p> <p class="ql-block">一口老式的大锅,膛中炉火正旺,从古朴的大面缸里揪出一坨用老面根发酵好的面团放到案板上,水冶制饼人的一天便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案板上的面团擀成长方形,撒上一把椒盐,均匀的涂抹开来,再抹上一层自制油酥,把面饼折叠数次后擀成长方形面片,在案板上卷成圆条下剂子,压成饼胚,刷上糖稀,撒上芝麻点缀便可上炉烘烤,这是咸口的酥烧饼。甜口的酥烧饼做法大致相同,不过是把椒盐换成了红糖,我之前也好奇为何是红糖而不是白糖,后来据水冶一家做的非常地道的酥烧饼老板说,白糖属寒性,吃多了伤胃,甘蔗红糖吃了对身体更好,因此传承下来的甜口是红糖的。</p> <p class="ql-block">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饼的形态不断推陈出新,饼的内馅也逐渐走向“内卷”。水冶的酥烧饼坚守着自己的阵地,最经典的味道依旧是两种:咸味和红糖味。虽然有些酥烧饼的经营者也开发出了酥烧饼的其它口味,比如豆沙、紫薯、南瓜馅等,但安阳人走亲访友馈赠亲朋依旧用的是他们最信赖的“老两样”。酥烧饼的包装也都还保留着最初的形态:五个一卷,用白色的油纸把酥烧饼包起来,再裹上一张带着店家名号红色纸张,用深色麻绳一扎,一包酥烧饼便包装完成。这也是七八十年代中国常见的礼品包装样式,是岁月深处的老味道,而现在,只有少数的点心还在用这样的包装样式。</p> <p class="ql-block">北方人喜欢把饼作为主食,南方人则把饼视为小吃。在安阳,酥烧饼既是餐桌上常见的主食也是茶几上时常摆放的一道点心,这是由酥烧饼自身的特点决定的。酥烧饼一来“酥”;二来“小”。</p> <p class="ql-block">酥烧饼的“酥”是它整体的一个口感,刚出炉的酥烧饼拿一个在手里,咬上一口,嘴里会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地上会传来“滴答滴答”的声音,酥烧饼名副其实。</p> <p class="ql-block">酥烧饼也叫小酥烧饼,掌心大小,色泽金黄,放凉后不塌不硬,摆盘精致诱人。因此,在安阳各种宴席场合都能见到这样它的身影,既是主食也是点心,一口气炫上两三个还意犹未尽。</p> <p class="ql-block">如今,水冶酥烧饼已经被收录到安阳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简单、地道、本色,古朴的外表数百年来始终如一,但它的味道却日渐醇厚。它承载着安阳人对面食的期许,也征服了无数外地人的味蕾,它那小巧圆润的形状寄寓着安阳人对团圆、和谐及美满的不懈追求,是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心向往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