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材分析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大自然的秘密”,围绕这样主题编排组织单元学习内容,意在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运用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逐渐产生探索自然是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本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古诗两首》(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杜甫《绝句》)、《雷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和《太空生活趣事多》。选编这四篇课文,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更重要的是为了落实具体的阅读训练要素,即“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和“联系生活经验,了解课文内容”。</p> 学情分析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下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关于“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教材相关单元都给出了具体的方法,从低年级的“寻找明显信息,借助图画阅读课文”,即运用图像化阅读策略,通过提取相关信息,了解课文内容。到中年级,能够做到“了解故事情节、复述故事。”再到高年级“阅读时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能够综合运用信息提取的阅读策略,对文本有整体的理解。由此看来,低年级阶段文本的信息提取能力为中高年级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初步概括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体上是循序渐进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联系生活经验,了解课文内容”,这是理解课文内容的一种途径和方法。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合理搭配‘的’词语”,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看出在一年级主要是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词语,二年级下学期推进到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p> 单元目标设定 <p class="ql-block"> 1.认识本单元44个生字,会写35个生字 。会写36个词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能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能拓展积累词语,抄写句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读课文,能提取主要信息,说出雷雨前后景色的变化、“天然的指南针”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和太空生活中的趣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能背诵《古诗二首》、《雷雨》。</p><p class="ql-block"> 5.认读有关场所名称的词语,学习利用场所名称识字,认识“博、馆”等8个生字。</p><p class="ql-block"> 6.能正确书写“含、迎”等应以多写或少写笔画的字,以及“荡、满”等结构易错的字;联系语境猜测词语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7.能仿照例子,把自己对大自然的疑问写下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8.能展示如何参与建立和管理班级图书角,有喜欢读书的习惯。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9.能背诵古诗《悯农(其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0.自主阅读《最大的“书”》,感受川川的勤学好问,有了解大自然的兴趣。</p> 单元设计构想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单元不仅人文主题线鲜明,还拥有一条明朗的语文要素训练线,单元课后题都紧紧围绕着“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展开,如《雷雨》课后第1题“说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课后第1题“说说课文里写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它们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太空生活趣事多》课后第1题“说说太空生活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各学习任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为实现主题内容与语文素养的双线并行推进,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特对本单元内容进行了整合。整合以后的单元围绕“自然之问”设计了感受自然美景、认识自然天气、解读自然语言、探秘太空生活等四个体验性活动,将单元课文与语文园地的各个栏目进行整合与重组,使之真正成为互相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具体设计如下:</p> 单元作业构想 教师简介 <p class="ql-block">石长英 连城小学语文教师</p><p class="ql-block"> 在教育教学中遵循“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全心全意为孩子服务,注重从兴趣教学入手,根据孩子们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使学生乐学、爱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