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的恩师、老干部局理论学习小组的倡导和组织者之一、大学理论研究会不可或缺的引导与策划者、享年90岁的吕赞沛因病久治无效驾鹤西去。借2023年清明节到来之际,我以无比悲痛的心情,回忆起她生前的先进事迹,撰写此文以缅怀她为党和人民做出的不朽贡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共产党员吕赞沛同志,1989年在沈阳市和平区政协常委(副区级)的岗位上离休。30年来,她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怀着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坚定信念,退休不退色,离休不离党,积极为和平区委老干部工作当参谋,献计献策,发挥余热,老有所为,无私奉献。她政治嗅觉灵敏,思想活跃,工作勤恳,不为名利,为人热情,乐于助人,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局上下人的眼里,她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永葆革命青春的共产党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u> 读书看报是我的生活习惯,只有老有所学,才能与时俱进不迷航。”</u></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吕老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1989年离休后,她便投入到和平区老干部大学学习, 20年来,学习了古典名著、国学、历史等课程,拿到两次大学毕业文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水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93年,吕老在老局长杨秀英的倡导下,积极组织和平区10位离退休干部成立了理论学习小组。22年来,系统地学习各个时期党中央、省、市重要会议精神及领导重要讲话,使在局内活动的老同志政治立场坚定,思想认识始终和党中央保持一致,紧跟改革开放的步伐,为共筑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当时参加理论组学习的10位老干部中,有8位已相继离世,吕老没有离开半步,有时拄着拐杖带病参加学习,在她的积极组织和影响下,逐年吸收新成员,目前的理论学习小组已达到15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为了总结22年来的学习成果,她彻夜难眠,奋笔疾书,撰写了《学习,让生命再现光彩》的文章,得到领导和老同志的点赞。2001年6月,在市委书记张行湘召开的离退休座谈会上,吕老系统地介绍了理论学习小组的情况,得到张书记的充分肯定,并在市委《沈阳工作》内刊上予以发表,在全市得以发扬光大。“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吕老不仅自己学习,还带动其他来活动中心活动的老同志一起学习。她每天拎着一个老式提包,里面装着自费订阅的报刊杂志,分享给大家传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她每年用在购买各种书籍和学习上的消费近千元,为此就有了《提包图书室》的故事,刊登在《晚晴报》上,在从多人面前,展现了老人的晚年风采。“老同志要活的幸福、活的潇洒,只有老有所乐,晚年生活才能多姿多彩。”这是她常说的一句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吕老的人生旅途线路是:苦难的童年-勤奋的青年-坎坷的中年-幸福的晚年。正是:夕阳无限好,活在幸福中。她乐于写作。离休前做过宣传工作、当过秘书,一辈子没有离开过“爬格子”,是区机关小有名气的“笔杆子”。离休后他笔耕不辍,20多年来,经常在她亲手创办过的局刊《老同志之音》上发表文章,达近百篇之多。她曾经受聘于编辑部的顾问,一干就是10几年。在《老同志之音》创刊30周年的日子里,她激动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一气呵成写出了《老同志的良师益友》的文章,表扬了为《老同志之音》呕心沥血,做出贡献的同志,在全局上下引起很大反响。她乐于助人。只讲奉献,不求所得;永远助人,永不伤人。这是吕老的做人的准则,也是她营造阳光心态之源。吕老不仅自己营造阳光心态,而且用阳光心态影响周围的人。她经常给大家讲国家、共产党为群众带来的实惠,从不造谣、不听谣、不传谣。不管是身边的同事,还是周围朋友,大家乐意与吕老交流,因为她总能把阳光的心态传递给大家。教育下一代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吕老心态平和、为人友善,活的潇洒。在子女的眼里,她是严师慈母;在老同志眼里,她是良师益友。来老干部活动中心娱乐的老同志之间,难免会产生一些摩擦。为了进一步做好调解工作,在她的积极倡导和领导的支持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14年4月,成立了娱乐分会理事会,她被大家推举为秘书长。一年多来,协助领导做了大量工作,使活动中心这个家园变得更加美丽和谐,老人们玩的健康,玩的乐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工作人员初晨,刚到老干部局基层指导科工作不到一年,工作不太入门,吕老得知后主动上门,和她促膝谈心,手把手教她如何搞好公文写作,她们很快成了“忘年交”的好朋友。在吕老循循善诱的指导帮助下,初晨工作上路很快,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老骥骨奇心尚壮,青松岁久色逾新”。今年66岁的退休干部赵明宇,2006年,投奔女儿从黑龙江农垦北大荒来沈阳定居后来老干部大学学习。共同的写作爱好,使他们很快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老赵亲切地称她吕姨。在吕老的眼里,老赵是个不可忽视的人才,虽然不是区内人,也应该得到充分利用。她多次找领导,积极推荐,使之破格成为《老同志之音》、顾问,理论学习小组成员,娱乐分会理事会写作组长,为老干部局和大学做了大量的力所能及的工作,吕老爱才荐才、乐于助人的品格被传为佳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u>“我是一名老党员,已经没有力气去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了,只能老有所为检验自己的人生价值。”</u></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她语重心长地说。的确,很多人都是退休后变得清闲了许多,而吕老离休后却变成了大忙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近年来,吕老带领理论学习组编辑和整理了和平区“敬老群”星百例,总结了和平区敬老好儿女的先进事迹,在群众中歌颂与传播了敬老群星的好风尚。还集体绘制了“沈阳市和平区离休干部业绩展”,收集整理了千余名离休干部的照片、实物、事迹,并制出图板,再现了和平区千余位离休干部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不同时期所做的卓越贡献。整理了46位离退休干部撰写的回忆录、散文、诗歌、游记等文章150篇,通过编辑排版整合资料,出版了《沈水夕阳》一书。同时,吕老还担任老干部活动中心娱乐分会常务理事长,辅助活动中心领导做好老干部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受聘《老同志之音》顾问期间,辅助编委对稿件认真审查,严把质量关。配合在职干部深入到太原、八经街道办事处调研,帮助建立和平区老干部大学分校,并组织撰写了一篇很有分量的调查报告。此举受到上级的肯定,并在全市推广和平区老干部大学在街道社区建立分校的经验。20多年来,吕老还主动参与所在街道和社区开展的各种活动,帮助撰写材料20余篇,资助贫困家庭和孤残儿童达万元。吕老深有体会地说:“能够为老干部局、为街道社区、为离退休老人们做点事儿,感觉自己还有用,还再被别人需要,我打心眼里高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吕老长期患有糖尿病。2007年,由于她忘我的工作和长时间的劳累,突发肝脓肿疾病,被送到盛京医院,医生当时就下了病危通知书,当时76岁的吕老生命垂危,经抢救转危为安。2009年又查出患了急性胆结石,老干部局领导前去慰问探望,所有人都不安地在手术室外等着吕老平安的消息,吕老再一次战胜了病魔,回到大家的身边,她的坚强毅力让当时在场的人感动的流下了热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u> “莫到桑榆晚,为霞尚满天。”</u></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离休以来,吕赞沛同志获得了多项荣誉:和平区先进老干部、优秀共产党员、沈阳市十佳离休干部、省先进老干部等荣誉称号。她经常回忆起每一本荣誉证书里面的故事,都无限感慨、激动万分。她语重心长地说:“看到这些荣誉,我就特别感恩。我感觉自己做的特别少,可是组织上却把这么多荣誉都给了我。只有尽我所能多做点好事,回报党和人民、回报社会、回报大家。一辈子,坚定信念跟党走,践行核心价值观。”</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赵明宇,笔名:老禹,冬雨。一生酷爱写作,曾在《兵团战士报》、《农垦报》、《北大荒日报》、《中国农垦北大荒网》发表新闻、诗歌、散文、随笔等二百余篇。2006年定居沈阳后,仍笔耕不辍,曾在《辽沈晚报》、《沈阳日报》、《辽宁老年报》、《晚晴报》发表文章近百篇,现为沈阳市和平区作家协会会员,沈阳市作家协会会员。</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