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走进自然,快乐相伴</p><p class="ql-block">让孩子走进大自然,</p><p class="ql-block">在快乐的研学活动中</p><p class="ql-block">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p><p class="ql-block">这无疑是孩子童年生活中</p><p class="ql-block">最美好的记忆,</p><p class="ql-block">有伙伴,</p><p class="ql-block">有欢笑,</p><p class="ql-block">更有一路的好风景!</p> <p class="ql-block"> 四月,绚丽的春光唤醒了我们美丽的心情,随着春姑娘的脚步,我们与春天进行一场约会。为了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帮助孩子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2023年4月3日早上,我校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及班主任踏上了研学之旅。</p> 我们出发啦 <p class="ql-block"> 早上9点,同学们排好队伍,整装待发,在学校领导的声声叮嘱中,大家踏上了研学的征程。</p> <p class="ql-block"> 愉快的旅途当然少不了歌声。车上歌声飘扬,掌声不断,大巴车浩浩荡荡,将学生们安全送到了目的地。迎风招展的旗帜好像都在诉说着孩子们的迫不及待!</p> 第一站:临夏州彩陶博物馆 彩陶博物馆简介 <p class="ql-block"> 临夏地处黄河上游,是中国史前考古最早、最集中的地区之一,1924年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对齐家坪遗址、半山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揭开了临夏史前彩陶文化的神秘面纱,先后出土了距今5400-4000年新石器时代中国马家窑文化彩陶等数以万计的彩陶文物,与后来发现的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寺洼文化共同构成了时间跨度长达3000多年的彩陶文化序列,是系统研究中国史前先民文化的珍贵物证资料,特别以出土于积石山县三坪遗址的马家窑类型双耳四鋬漩涡纹彩陶瓮最为著名,被郭沫若先生命名为“彩陶王”,是国宝级文物,现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临夏是出土马家窑文化彩陶文物品类最齐全、品级最上乘的重要地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 “彩陶王”属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代表作,被命名为马家窑文化旋涡纹彩陶瓮。瓮高46厘米,口沿有4只提耳,平口,短颈,阔肩,腹部逐渐下收,平底,系泥制红陶。陶器外壁用黑彩绘出上、中、下三层纹饰。上层为花卉纹,中层为旋涡纹,下层为水波纹。其中花卉纹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上的花卉纹相近,说明马家窑文化受到仰韶文化的强烈影响。上层的花卉纹和下层的水波纹,纹带均窄。中层的旋涡纹纹带最宽,是主体花纹。“彩陶王”通体共有4个波浪式大旋涡纹。每个大旋涡纹都围绕其中一个点旋转,马家窑文化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这说明当时就有了等分的数学概念。有学者认为,每组旋涡纹各以同心圆为主体,尾随大弧线纹,构成后浪推前浪的卷浪式。三角空间处又补以同心圆纹。上面画变形鸟纹,鸟即凤凰;下面画多足爬虫纹,虫即龙,用于配合凤,以示龙凤兴风作浪。</p><p class="ql-block"> “彩陶王”是原始先民高度智慧的结晶,是新石器时代彩陶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 马家窑彩陶博物馆设9个展厅,展出大量马家窑彩陶,分马家窑类型、边家林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马家窑彩陶是人类远古先民创造的最灿烂的文化、是彩陶艺术发展的顶峰。</p> <p class="ql-block"> 怀着激动的心情,学生们有序进入彩陶博物馆,在讲解员阿姨的引导下,孩子们驻足观看。琳琅满目的展品让他们目不暇接,讲解员的解说引人入胜,孩子们不时进行提问,从视觉、听觉等角度,详细了解了展品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彩陶博物馆后,我们还进行了合影留念,让这美好的回忆伴随我们快乐成长吧!</p> <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让学生们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更深入地了解到陶器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还激发了他们对彩陶历史文化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p> 第二站:八坊十三巷 <p class="ql-block"> 随后,我们来到国家AAAA级景区八坊十三巷,这里是河州民族风情的古街区。从唐朝至今,围绕着八座清真寺形成了八个教坊、十三条街巷,故称为“八坊十三巷”。它融合了回族砖雕、汉族木刻、藏族彩绘,集民族特色、休闲旅游、绿色生态、人文科教为一体,呈现出穆斯林的生活画卷,是河州民族民俗文化名片,民族建筑艺术“大观园”。</p> <p class="ql-block"> 在讲解老师的解说下,学生们穿梭在八坊十三巷中,领略着回族的历史文化,欣赏着一件件精湛的雕刻作品,感叹着回民的传统手工纺织的制作流程,走进回族人生活过的民居,了解民族风情,看到了回族人的睿智、好客及房屋建筑的特色,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着八坊十三巷的美,感受着八坊十三巷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后,我们知道了临夏"两花",即临夏紫斑牡丹花和临夏花儿;“三绝”砖雕、雕刻葫芦、陶器。</p> <p class="ql-block"> 在八坊十三巷的各大院落里,孩子们从历史、生活、商贸、民俗等方面了解了临夏的回族商贸文化、八坊人的日常生活及习俗,以及临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课本之外的知识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让同学们深度体验到了临夏地区的文化风情。</p> 午餐时刻 <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间到了中午,孩子们来到临夏市餐馆用餐,分成小组围坐在圆桌旁。丰盛美味的团餐飘香四溢,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吃起来,一桌的佳肴被尽情享用,集体的氛围让吃饭变得津津有味,汤足饭饱,孩子们脸上都扬起满足的笑容。</p> 第三站:和政古生物化石博物馆 简介 <p class="ql-block"> 临夏州境内的和政、广河、东乡、积石山、临夏市等县市,广泛分布着脊椎动物的化石,众多的古生物化石“装备”了和政县的三个大型古动物化石馆。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位于和政县城关镇, 成立于2003 年,是国家二级博物馆。馆藏各类古动物化石达3 万余件, 该馆珍藏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和政羊、世界上最大的三趾马化石产地、世界上最丰富的铲齿象化石、世界上最早的披毛犀头骨化石、世界上最大的真马——埃氏马、世界上最大的鬣狗—巨鬣狗”占据了六项世界之最,具有极高的科研、收藏价值。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相继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政科研基地,2013 年评为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中午14点30分,我们跟随着讲解员阿姨的脚步来到了和政古生物化石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一边认真参观,一边仔细聆听,通过讲解员阿姨的讲解,了解了各时期地球往事,感受到了千百类物种繁衍、生息、灭绝的悲壮历程,地质变迁的波澜壮阔。一个个只能在教材插图里出现的化石就这样真实地呈现在了眼前,同学们仿佛穿越了数亿年的时空,感受到了古生物生命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凝固于不同时代的岩层中,述说着它们在和政繁衍生息甚至灭绝的波澜壮阔的演变进程,将学生们带回到史前时代,感受地球生命进化的沧海巨变,启迪着人们对古动物演化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考。</p> 第四站:肋巴佛革命纪念馆 简介 <p class="ql-block"> 和政县肋巴佛革命纪念馆是以纪念甘肃南部农民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肋巴佛而建立的红色纪念馆。肋巴佛(1916—1947),即怀来仓活佛,藏族。经藏传佛教宗教仪规确认为十八世怀来仓活佛,经名金巴嘉木措,法名贡却·单增,是我省第一位藏族共产党员,也是全国唯一一位由活佛身份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人士。1923年4月在和政县松鸣岩寺坐床。1943年3月27日,肋巴佛召集藏汉群众,响应临洮、康乐、岷县等地农民暴动,在临潭冶力关发动了声势浩大的甘肃南部农民起义,烽火遍及甘肃20余县,极大地震撼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牵制了封锁陕甘宁边区的反动军事力量,支援了陕甘宁边区人民的革命斗争,为争取民族解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和政县肋巴佛革命纪念馆始建于2009年3月,布展面积3001平方米,展出图片500多幅、实物180件,由肋巴佛革命事迹、和政县革命史、和政县建设史及和政县党员教育基地四个展区构成,有VR虚拟展览、网上展览,以文字、图片、实物及场景再现形式再现了革命烈士怀来仓肋巴佛短暂而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展示了和政县党史以及建国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和政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我们又马不停蹄地来到了肋巴佛革命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老师和同学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在展厅参观,从文字、图片到实物、战役场景再现,大家全方位地了解了革命烈士怀来仓肋巴佛短暂而又辉煌的革命生涯以及甘肃南部农民起义这段红色历史。</p> <p class="ql-block"> 一段段文字、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都刻下了历史的记忆,烙上了红色印记。</p> <p class="ql-block"> 通过此次缅怀革命先烈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红色经典历史的兴趣,还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p> 快乐晚餐 <p class="ql-block"> 又到了吃晚餐的时候了,我们迫不及待地跟随导游的脚步来到了牛肉面馆,一碗碗香气四溢的牛肉面使我们垂涎三尺。</p><p class="ql-block"> 看!一碗牛肉面,一个鸡蛋,两碟小菜,同学们吃得可真香。</p> 求知而来 载知而归 <p class="ql-block"> 伴随着欢笑声 ,孩子们恋恋不舍的结束了一天的旅程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求知而来,载知而归。”此次研学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了解了家乡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更增强了学生们热爱家乡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编辑:孔德婷 周俊丽</p><p class="ql-block">摄影:周俊丽</p><p class="ql-block">审核:付得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