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4月3日下午,语文组全体老师参加了第九周教研活动。大家共同研习,一起探讨,为教学赋能,促进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p> 学习新课标 <p class="ql-block"> 第一项,李红娟组长带领大家学习新课标。李红娟组长提醒大家,在2022版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学习中,首先需要看清此次课程标准的内容与2011版课程标准中的“变与不变”。只有厘清了两次课程标准的区别,才能明确方向,运用实践。</p><p class="ql-block"> 本次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更以核心素养落地为重点,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素养与知识不同,是知识、技能、态度的超越和统整,是人在真实情境中做出某种行为的能力和素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有利于转变那种将知识、技能的获得等同于学生发展的目标取向,引领教学实践及教学评价从核心素养视角来促进和观察学生的全面发展。</p><p class="ql-block">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呈现。语文任务群是有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在学习任务群中,充分将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几大部分的内容整合为三大学习任务群,分别是:基础性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p> <p class="ql-block">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新课程标准为语文学科的教学确立了明确而清晰的标准,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研讨实践的内容还有许多,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还需要我们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思考和运用,最终达到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p> 党员教师微党课 <p class="ql-block"> 在学校开展的关于组织全体教职工在“三抓三促”行动中推进“抓学习促提升”理论学习活动中,党支部积极组织开展集体学习,推动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教研组积极组织开展集中学习,开展教研活动“党员教师微党课”活动,落实理论学习教研,进一步强化理解领悟、深化学习成果。</p> <p class="ql-block"> 本周,党员教师魏文环给大家分享了3月31日,2023“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大赛启动仪式活动中,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张国祚围绕《中国精神》作的主题分享《有一种力量叫中国精神》。</p><p class="ql-block"> 视频中,<span style="font-size: 18px;">张国祚老师解读了</span>中国精神的内核、内涵和内力。提出中国精神,不仅是一种力,而且是一种伟大的、不可战胜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在新时期,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只要我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能够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高扬中国精神的伟大旗帜,自信自立自强,那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就会更加不可逆转。</p> 主题教研分享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本周,由八年级贺彩娜老师交流学习心得。贺老师提出要 注重阅读,在积累沉淀中提升核心素养。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离不开阅读。“腹有诗书气自华”,当知识积累沉淀到一定程度,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素养。贺彩娜老师指出:学生的阅读离不开老师的指导,要指导学生读什么,怎么读。我们老师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广泛阅读积累。学生读的书多了,自然就会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和优秀的品格、能力。所以我们要加强阅读的指导和教学,让学生在阅读的积累和沉淀中不断提升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我们作为老师不能越俎代庖,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老师的引导组织下,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探究,主动地获得知识。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是获得,不是老师讲授的死知识,这样获得的知识学生印象深刻,也会创新地灵活运用。学生这样学习,不但获得了知识,学习能力也不断得到提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其实,在我们的课堂上还存在着直接灌输的现象,这样有时候是节省时间,但“育人为本”是以培养学生为目的,而不是以灌输知识为目的。所以,我们老师应该大胆地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地、合作交流地、灵活创新地学习,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的过程,而且还有待于我们不断去实践和研究。</p> 集体备课 <p class="ql-block"> 本周,九年级语文组依然进行专题板块的相关内容复习。基础字词结合晨读午写碎片化时间进行;默写结合小题狂练进行夯实。</p> <p class="ql-block"> 八年级备课组本周备课第三单元。第三单元三篇文言文为《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均为经典篇目,属古代的“记”文体。</p><p class="ql-block"> 学习流程设计了三个课段。第一课段解决的是“语言积累”和“语言感悟”的问题,通过词汇积累、句子翻译等读懂古文;通过反复诵读初步体会古文的节奏、韵律、情感之美。第二课段解决的是“结构分析”“语言鉴赏”和“主旨探析”的问题,让学生深入文本,并且在相关文献的帮助下深入探究文本内涵。第三课段解决的是“写”的问题,阅读好的评析文章,并基于第二课段的赏析与探究,找准评析切入点,撰写评析文章。</p> <p class="ql-block"> 七年级备课组主要围绕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中任务单2.3.4教学内容展开交流讨论,就单元作品中出现的意象和象征含义做了梳理,并拓展课外的《我爱这土地》和《死水》中的意象特点进行比较归纳,在课堂明确意象和象征的区别,让学生能更好的体会两者在文本中的运用。</p><p class="ql-block">任务单3将《老山界》和《谁是最可爱的人》围绕从典型事件看人物精神,让学生概括内容,从中发掘人物特点,进而体会精神品质,老师们就这三个任务单统一看法,从而保证了教学的统一性。</p> <p class="ql-block"> 此次教研活动老师们相聚一堂,边听边记,思考琢磨,内化于心,更加深入领会新课标精神,为语文教师专业成长赋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