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皖北淮河文化研究,必须绘就区域宏观蓝图

道可道

<p class="ql-block">做好皖北淮河文化研究</p><p class="ql-block">必须绘就区域宏观蓝图</p><p class="ql-block">牛家栋</p><p class="ql-block">安徽文化按地域一般分为北中南三块,即皖北,皖江和皖南。</p><p class="ql-block">皖北文化以淮河为纽带,又分为淮北和淮南。而淮河的涡河颍河两大支流,文化资源犹为丰富。亳州寿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涡阳等县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以历史名人为例,颍河阜阳段临泉有姜尚和颍上管仲,有淮南汉刘南和寿州楚都名流等。涡河亳州蚌埠段有商汤老庄和三曹华佗,还有怀远大禹遗存,而淮北宿州文化也是丰富多彩。</p><p class="ql-block">对于皖北淮河文化的研究,域内高校颇为重视,成立有淮河文化研究会,阜师大有皖北文化研究中心,亳州有亳文化研究中心,定期轮流召开学术会议。颍上蒙城分别有省级的管子庄子研究会,涡阳亦有老子研究院,然研究成果不过是每年出本论文集。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在现实生活中能实际应用的成果则不多。</p><p class="ql-block">具体到皖北各地市,文化研究分块切割更加明显。阜阳市历史文化厚重,若仅以当今辖地研究,历史名人仅有颍上管子,临泉姜尚为神话传说,且有争议。汉唐文化几乎空白,宋代在颍州为官的有苏轼欧阳修,元明清文化资源也很有限。</p><p class="ql-block">亳州历史文化深厚,远古商汤老庄为其源头,中有三国曹魏华佗,唐宋之后亦不乏亮点。然亳州学界过于专注于药酒商业利益,只关心养生文化和清代花戏楼那几块砖雕,而对文化源头的商汤老庄历史,似乎无力或无心与河南争辩,可谓舍本逐末,且内部时有纷争,以致于造成涡阳蒙城老庄故里研究势单力薄,宣传成效不大。</p><p class="ql-block">淮南淮北等地为地域所限,历史文化研究缺少整体宏观视野,虽然不少地方学者颇为用心,但势单力薄很难有大成就。</p><p class="ql-block">因此,皖北淮河文化研究想有突破和影响,必须由省宣传部社科联和文化厅专门研究立项,阜师大和淮南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高校联合一体,并借力省内外高校研究资源,推出重磅领军人物,打破现有市区地理界限,各地通力合作,明确分工,优势互补,共同做好皖北淮河文化研究的大文章,并做好宣传普及和应用工作。如果单靠地方文化热爱者零打碎敲搞点小题目,是成不了大气候,出不了大成果的。</p><p class="ql-block">君不见,山东各地联手做齐鲁儒家文化,河南高校和地方联合研究中原黄河文化,其势方兴未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学习借鉴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