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常青姚同山的美篇

高山常青姚同山

<p class="ql-block"> 清明节记事</p><p class="ql-block"> 一年一度人的清明节到了,我们这里的人习惯是,一般都要赶在清节前把祭拜先祖、亲人做完,力求避开雨天。“清明时节雨纷分,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时节春雨较集中,给人们的祭奠活动带来诸多不便,常使心情急迫的路人行色忽忽。</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里的人把清明祭祖扫墓叫“挂清”,为什么这么叫到现在我也没搞明白,只是从小就跟着大人这么叫也就习惯了。小时候每到挂清时就跟着父母一道到每位逝者坟前叩头..作摄,听父毋父给我介绍每位逝者的身份和生平,在我幼小的心里便得到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系统地了解,这也算作是辈辈人的口口相传吧。这种传统我也照样传给儿子、孙子,每到清明节我们都必须到墓地祭拜.焚烧纸钱以示虔诚。我们这里葬坟都是沿袭湖南老家的模式,坟头形状如人的鼻子前高.宽,后渐低并尖呈三角形。过去绝大多数因经济不宽裕,就用石头垒,现在多数人都用砖.水泥彻成,并用磁砖将坟头贴成豪华状,以示对逝者的尊重和孝敬。这样的坟头也就坚固了许多,不易垮。从前石头垒的经常垮塌,每到清明节就得提前请工匠修砌很麻烦。</p><p class="ql-block"> 清明月节祭祖扫墓讲求的是到墓地扫墓.祭奠,这些年情况发生了些许变化。一是远去打工的青壮年们到时离家太远赶不回来;二是城镇化迠没加快和扶贫搬迁快速推进,致使大量农村村民进居城镇,离开故乡的人们再要返回非常困难,每蓬清明节、七月十五日“接老客“、除夕‘‘送亮”时,他们就在河边、大路旁、荒郊野地中划几个圆圈、点上腊蜡、烧上纸钱叩个头、口中念念有词祈祷先人安宁,这种祭奠方式倒也算是没有忘记先辈,算是心有点虔诚之意,但与亲临实地祭奠无论在形式上还是意义上还是相去甚远。特别在农村居民锐减、青壮年劳力奇缺的现状下,墓地长年无人打理更被杂草、荊棘覆盖,无法靠近,枯草特别容易被纸钱引燃爆发火灾。三年前我有个同事就因挂清引燃坟周边的杂草,他扑打野火时被熏暈活活烧死在墓地。同时,长时间不去实地扫墓祭奠也会忘记逝者安葬的具体位置,我有个外侄女婿从安康调到汉中工作后三十多年没回老家给父亲扫过墓,退休后决心给老父整修墓地立碑,于是携妻儿回到平利县老家购材料、请工人共用了近10天、花了七千多元才算整修完工,正当心满意是准备返回汉中时该坟的主人方找麻烦来了,告诉他这座坟埋不是他父亲,碑子应立即拆掉,这时他才如梦初醒慌忙道歉,结果弄了个“丢钱、丟人、丢面子”笑话。</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清明的祭祖扫墓活动也是踏青旅游极佳时机,特别能让退休人员一举两得。老战友郑清怀今年就利用回乡祭祖机会先从西宁回他养地宁陕铁路坝、后到生地安康大同镇祭奠、会見亲友,还顺路来汉阴看望了分别50年余年的战友们并齐焣蒲溪镇老街共叙战友情,从而满足了老战友间的长期思念之苦。</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