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广西荔浦县侗族马岭鼓寨是国务院精准扶贫的村寨,凡经旅行社组织到桂林旅游的,马岭鼓寨是必游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去年10月23日上午,我们来到马岭鼓寨游览,一下车我们游客的眼球就被停车场周围依山傍水,群山环抱,古树参天,溪流淙淙,鼓寨特色的建筑风格所吸引。我在暗暗想着,难道这就是隐没于深山之中的国家精准扶贫侗族马岭鼓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马岭鼓寨全景图</p> <p class="ql-block">果然不出所料 ,马岭鼓寨民族风情大门映入眼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马岭鼓寨大门</p><p class="ql-block">寨门是进入侗寨的第一道门槛,绽放出浓郁的民族风情 ,彰显着侗族文化的特色。寨门是公共木式建筑,立于寨子出入口处。如亭阁,像堡垒,似宅门,巍峨雄伟的大门飞檐翘角、雕龙画凤,与吊脚楼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寨门口村民穿戴整齐侗族服饰,用自己亲手酿出的香甜可口米酒,吹奏着芦笙曲迎接远方来的客人,展现了侗乡人民的好客之心与迎宾之礼。许多游客喝了“拦门酒”后,进入大门。</p> <p class="ql-block">根据扶贫景点规定,寨内向导和宣讲员必须有文化、会讲普通话的年轻寨民来担任。村子里有十八名文化宣讲员,仅有四个阿哥,其余多是女性,他们的普通话讲的非常好。我们15人有崔美女接待。所有的地陪只能在此统统暂时下岗🤭(后了解到,凡游客在这景区购买的所物品,地陪一律没有提成,全部归此村寨,也算是扶贫的一种方式吧)</p> <p class="ql-block">一进高耸静默伫立的寨门,就进入迎宾广场。崔美女介绍马岭鼓寨史载明朝就被誉为“桂林第一村”,又叫“龙谭古村”。现在的马岭鼓寨,原先是在100多公里之外的大山里面,因马岭所在地山岭分布有如“五马回龙”之势,故名“马岭”。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使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寨搬迁到大山外面,并重新规划建造。马岭鼓寨风情园以五千多年的侗族文化历史为背景,依山而建、纯朴自然,是荔浦县重金打造的一个风情独特的原生态民族古寨景区 ,保留着原始古朴的民族遗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迎宾广场</p><p class="ql-block">这里有众多景点,包括迎宾广场、迎宾大道、侗族民居、金鼓广场、鼓楼、宴会厅、风雨廊。</p> <p class="ql-block">在迎宾广场的中央,一面直径约2米多的大鼓,赫然屹立着,这应该就是鼓寨的镇寨之宝吧。</p> <p class="ql-block">地面伏牛背上的鼓石雕,通体银灰色,让人一下子感觉到了这个鼓寨的由来和存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风雨长廊</p><p class="ql-block">景区内有好几条陈色较新能遮阳挡风避雨的风雨长廊,猜测是为方便游客而建的,应该不是侗族村寨原生态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崔美女首先领着我们走进展示侗族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雨长廊,这里布满了侗族手工艺制品,犹如侗族文化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侗族的民间手工艺制品种类繁多,有刺绣、挑花、编织、彩绘、雕刻、剪纸等,大都实用美观,特色鲜明。</p> <p class="ql-block">侗族妇女善刺绣、挑花,图案有花鸟鱼虫和飞禽走兽,绣于胸襟、领襟、袖口、头巾、枕巾、被面、背扇、袜底为饰,形象生动,色彩绚丽而调和。编织有色彩鲜艳的侗锦,图案精致的侗帕和形式多样的花腰带。</p> <p class="ql-block">侗锦织造,精妙严谨,花纹主要以几何形构图为主,兼有回纹构图,图案多以爬虫类、鱼类、牛马、人物的图案为对象。这些图案大都蕴含侗族人民最朴素的美愿,例如蜘蛛图表达侗族人对未来的美好希望;人们手拉手的图案表现的则是侗族“踩歌堂”的场景,代表侗族人民团结的意识。</p> <p class="ql-block">此幅作品为满绣雨 ,就是绣线所占面积与整幅画面积相同的刺绣作品叫做“满线”优秀的满绣艺术刺练作品,是刺绣创作者和收藏家追求的最高境。</p> <p class="ql-block">打籽绣是指每绣一针将丝线绕成粒状小疙瘩,将这些小疙瘩细密地排列成形,因每绣一针见一粒子,所以称为打籽绣。其特点是结实耐磨,颗颗都是饱满均匀,并使绣品凸显立体感,从而呈现出一种类似浮雕的效果。在京绣等生活类刺绣居多的绣种中,就可常见到打籽绣。</p> <p class="ql-block">传统织布工艺,是侗族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侗族同胞大多穿着自纺、自织、自染的家纺布,它的织造工艺极为复杂,从采纺线到上织布机要经过大大小小七十二道工序,全部采用纯手工工艺。侗族织的布有粗纱和细纱之分,后经自制的纯天然特殊染液反复浸透,然后捞出晾晒干透,这其中还要经过不断捶打,最终成独具特色的侗布。</p> <p class="ql-block">蜡染是侗族特殊的染布技艺,获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据介绍:侗族马岭鼓寨人的蜡染非常有特色,用蜡绘花于布而染之,既去蜡,则花纹如绘。</p> <p class="ql-block">蜡染产生于秦,盛于隋唐,数千年来,侗族蜡染以顽强的生命力,古老的传统技艺,神秘的原始纹样和深邃的民族文化内涵,在侗族劳动妇女中世代传承,长盛不衰。蜡染高手一般不用稿子,花自心出,画得非常随意流畅,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㓎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水纹,尤具魅力。</p> <p class="ql-block">我十分欣赏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手工艺蜡染、刺绣、银器制作等,能亲闻目睹到这些别具一格匠心之作 ,实在让我大饱眼福。</p> <p class="ql-block">顺着崔美女引领的鼓寨游览路线,观看了寨民家族侗歌演唱,舞台上四位女人,一位小孩,一男青年侗族边奏琵琶,边和着六人合唱。侗族大歌是一种无伴奏复调式多声部合唱。主要在于合声,音域宽广,音乐复杂多样,节奏缓急有序,和音和谐完美,被誉为“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尽管我们不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但能感觉到侗族歌曲的神奇妙韵。</p> <p class="ql-block">马岭鼓寨每天都备有芦笙曲、侗族大歌等节目。马岭鼓寨的侗民们很喜欢芦笙踩堂,只要是喜庆日子或是欢迎客人时,侗民们都为大家吹奏芦笙曲、表演侗族大歌等节目。侗族大歌现已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长寿门</p> <p class="ql-block">我们已从景区入口进了寨,怎么还要“长寿门”呢?后来才明白,为的是让站在门口的两位盛装美女和来的游客照相。但他们拍照片不是白送,而要花💰买的哦。</p> <p class="ql-block">在侗寨,区分已婚和未婚女子的最重要标志,是发髻上是否插有银梳。</p> <p class="ql-block">清秀的侗族姑娘长发盘结于额前,发尾飘于脑后,插木梳、饰银簪、银钗,别有风味,大方可人。</p> <p class="ql-block">妇女上穿花袖花襟的短袖蓝色上衣,下穿黑色百褶裙,腰围花围裙,腿绑花裹腿,戴着银头饰、银项圈和银手镯。</p> <p class="ql-block">接着在一幢吊脚楼,观摩了一位70多岁的侗族阿婆,站在二层楼上用银梳梳理头发的演示。她脸色红润未显老态,头发乌黑,当众解下她的髮结,头发长得几乎等身,开始不停地用她手中的银梳子梳理着头发。</p> <p class="ql-block">我们看着阿婆梳编长发,那么长的头发,从散开到梳编成漂亮的发髻,前后用时不到两分钟,动作是娴熟而优美。导游说用银梳子梳头对养护头发特别有好处。(无形之中的广而告之,埋下伏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阿婆银梳子<span style="font-size:18px;">梳头发演示视频</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长廊广场</span></p><p class="ql-block">每个寨子都有长廊广场以用于唱歌、跳舞和聚会。</p> <p class="ql-block">崔美女又把我们带进民族文化长廊</p> <p class="ql-block">在长廊的两边用各种图片,充分展示了马岭鼓寨的发展史。</p> <p class="ql-block">她说,他们这些导游和民俗表演人员都是寨里的村民,他们都是从旧寨子搬迁过来的。当初有800多人搬来,50多户人家,现在已有500多人搬回了旧寨,主要是适应不了景区的生活。其中有30多户人家是不接待客人的(指旅游团)。</p> <p class="ql-block">我们团友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的在听取崔美女的讲解。</p> <p class="ql-block">鼓寨里的房子,居住是有要求的,只能建,不能拆。估计这也是政府的规定。房子只传女,不传男。即使你有十个儿子,也没用。</p> <p class="ql-block">侗族马岭鼓寨人传统手工艺,如雕刻、剪纸,以及日常生活常用的竹、木、藤等的编制,也都精致实用,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并享誉世界。</p> <p class="ql-block">在马岭鼓寨,我看到每个吊脚楼的门口,都挂有一个牌匾,主题是“家训格言”,中间书有八个字,内容均为家训条文,下面是马岭鼓寨多少号门牌。家训条文诸如“才能知耻,即为上进”“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百种弊病,皆以懒生”“事以急败,思因缓得”“颓惰自甘,家道难成”“誉望一损,远近滋疑”“施恩勿念,受恩莫忘”等等,难怪侗族子民几千年不衰,日渐繁荣,这些家训格言文化,确实能起到无可伦比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p> <p class="ql-block">堂屋(大客厅)的正中间,悬挂着毛主席画像。我们问你们为何挂毛主席像?工匠师傅说毛朱在我们这里很重要。当年,广西剿匪,是毛主席下令,朱德派兵来剿匪,才解放了我侗族同胞。所以这里的侗族寨民把毛朱当着"神"。</p> <p class="ql-block">他们心灵手巧,织出来的竹制品非常的精致。竹编,有竹席、竹篮、竹椅、竹笠、竹饭合、竹刀篓、竹鱼篓、竹鱼圈、竹鸟笼等几十种之多,数不胜数,其工艺之精致美观实为民族艺术之精华。</p> <p class="ql-block">编竹器的竹片是经过工匠精心加工过的,既细腻又光滑,所制出的竹器品轻巧且耐用,各种竹制品表层均饰有各种各样的花纹,这些花纹图案和侗锦上的花纹图案大体相同,无多大的区别,其文图的形式是以青篾和白篾交叉相间而成。</p> <p class="ql-block">同时亲眼目睹看着侗族妇女十分专注的织布、纺线、绣花。侗族织工们以线当墨、以梭作画,丝丝缕缕间尽显侗锦技艺的精妙绝伦。古老的指尖工艺,她们用巧手编织出侗乡的美好生活。</p> <p class="ql-block">这位阿婆的头发也乌黑,侗家妇人勤梳头,他们依据各穴位的医理及作用,每天用塾银梳子不断地长时间梳头刮头部穴位。</p> <p class="ql-block">侗族也是一个保留着原始社会的母亲系氏族习俗的民族。侗族是“女婚男嫁”和汉族正好相反。就是说,阿哥要嫁到给女方家,做“上门女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们来新房观摩了侗族结婚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侗族生活中也是以女性为主,女性即使结婚后大部分时间也是生活在娘家。因此,侗族女性的衣着朴素简洁,便于从事劳动,男性则从事一些手工饰物的制作。女孩结婚后,所拥有的房子,要一代代传承下去,没有女孩的,房子要交给“村委会”,他们保留着古朴的民族遗风。</p> <p class="ql-block">在新房里留个影,沾沾喜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新郎送的银制品饰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出了民族文化长廊,进入鼓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鼓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金鼓广场</p><p class="ql-block">哪里有侗族,哪里就有鼓楼。马岭鼓寨保留着原汁原味的侗族建筑风格,鼓楼楼檐为六角,俗称“六面倒水”;楼高9层,有长久平安吉祥之意。侗寨鼓楼既能防水又能防潮,且能通风散热,这种神奇的式样历经了数千年也未有太大的变化。在侗族的寨子中,鼓楼是核心和象征,是祭祀和议事的地方。旧时有侗寨必有鼓楼,有的还不只一个。</p> <p class="ql-block">侗族的鼓楼,鼓置于高层,有事可击鼓聚众。下面是活动空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侗族民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村风民约</p> <p class="ql-block">一座座侗族吊脚楼依山而建,拔地而起,错落有致的建在山岭上,杉木青瓦的吊脚楼间,侗族古风建筑的点睛之笔吊脚楼依然散发着特有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鼓寨里的房屋建筑,一律都是穿梁榫卯木质结构,所有房子的建筑,通体不用一根钉子。那里的小楼,在外面看,建筑风格,都是一样的。</p> <p class="ql-block">侗族人都是群居在一起,他们的房屋也都是就地取材,用杉木建造的土楼,户户相同,门门相连,每个寨子都有长廊广场以用于唱歌、跳舞和聚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银制侗寨图腾柱</p> <p class="ql-block">原生态古村落保存着大量历史悠久、具有侗族特色的农耕用具,每一件农具无不凝聚着侗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一件件仿佛都在诉说着侗家的历史文化风情。</p> <p class="ql-block">我们观赏泉亭 ,泉亭是一个方形的亭子,亭子正中是一个鹅卵石砌成的石堆,有泉水从石堆冒出,顺竹槽注入水池,水池有石槽出口,泉水顺石槽流下山坡。算是一个半人工半天然的景点吧。</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群友都是生长在城市的,从来没有见过此种接引水的方式,左瞧右看,饶有兴趣。</p> <p class="ql-block">在马岭鼓寨的文化长廊里,我们看到了侗族老人长寿的秘诀,这些秘诀,却是离不开山,离不开水,离不开茶,离不开银,更离不开歌和舞。缓慢的生活方式,绿色的生活环境,使得侗族老人普遍健康且长寿。</p> <p class="ql-block">站在马岭鼓寨高处远眺,四周群山环抱,云雾缭绕。</p> <p class="ql-block">马岭鼓寨似矗立在云遮雾罩的峻峭山中,又似飘在蓝天白云中的仙阁琼楼。如诗如画,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漫步鼓寨<span style="font-size:18px;">青</span>石板路上,景区自然资源丰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以幽静的生态环境、秀美的山水景观和原生态田园风光为主要特色,周边喀斯特地貌与农田、果园相结合,远处山景与近处植被交相辉映,形成独特的自然风光,胜似人间仙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沿途看到别的民居也在接待游客</p> <p class="ql-block">崔美女又把我们带到了一处门牌为“马岭鼓寨18号”的吊脚楼,那是她自己的家。按村规这里的导游谁接待就把客人带到谁家。</p> <p class="ql-block">侗族是一个家家都有银匠传人的民族,她们的服饰多以银饰为主。崔美女介绍最多最详细的是银饰的制作工艺和银饰对人体健康的作用。马岭鼓寨的银饰是多种多样的,而导游介绍最多的则是银梳。她在讲解了银饰的诸多好处后,现场为游客作了梳头的示范,一次梳头,刮、压、梳、背等程序,至少用了半个小时。她说每个人每天都要花这样的时间,用银梳来如此梳头,健康长寿才有保障。还可驱邪防毒的银饰是他们最最喜爱的饰物,银梳子、银镯子、银茶壶、银茶杯、银碗筷等等生活用品。</p> <p class="ql-block">崔美女介绍完毕,又把我们带领到银器制作工场和展销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这是侗族银制的图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银制品加工场</p><p class="ql-block">马岭鼓寨处处可见精湛的银饰工艺品,侗族人民不仅喜爱银饰,而且自己制作银饰。</p> <p class="ql-block">银饰造型对银匠的手工技术要求极严,非高手很难完成。通过雕、钻、焊、锻、刻等工艺制作出来的银饰,层次分明,形象逼真,手工精湛,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根据需要,银匠先把熔炼过的白银制成薄片、银条或银丝,用火淬炼,通过精细的打磨与水洗抛光后,利用工具压、寥、刻、搂等工艺,制出精美纹样并制作成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银制品售卖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最后通过扶贫商业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们游览结束迈出马岭鼓寨</p> <p class="ql-block">邂逅青山绿水中的马岭鼓寨,淳朴自然,清新脱俗原生态,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放松身心看云卷云舒,缓步轻移聆听浅唱低吟,静静地感受侗族民俗的文化风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