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今年的元月1日,是我来矿参加工作50周年纪念日,那是我的刻骨铭心。每年到这一天,我都像对待自己的生日一样,总得搞个小纪念。在矿上工作的时候,我总是要在矿山周边的山坡顶、河道里、街巷口、办公楼、广场上走走转转,满眼尽收矿区的美景,体会身在母亲怀抱般的温暖;现在退休离开矿山,我总是翻出珍藏的有关同家梁矿的图片、书籍,细细回想揣摩着在矿时经历的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不管是在矿上还是离开矿,每年都纪念,每年都相同。每到了这一天晚上,总是要炒几个菜,独自酌上几杯,致敬我逝去的青春。妻子总说到了这一天我过的很有“仪式感”,其实是我自己对同家梁矿这片曾经生活了50年、工作了45年的热土,爱的越来越深。到了今年,退休也已七年整,年龄已近古稀的我更加深深地感悟到,这些年支撑自己一路走下去的精神支柱居然是在同家梁矿工作的那段儿经历、那段儿感情。而且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越来越浓!我发现,经常自诩自己非常理智、不会轻易动感情的我,居然有着深深的难以割舍的“同家梁情结”!就像诗人艾青在他的诗作《我爱这土地》中写的那样“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是啊!50年啊!我的青春、梦想、汗水、追求、奉献都留在了同家梁矿,每每回想起这里,每回经过这里,总是让我绸缪缱绻 ,泪湿衣襟,这里是我永远不能忘怀的第二故乡啊!梦里几度回矿山,这里的山山水水,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这里的一草一木,时刻牵扯着我的每一根神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同家梁矿这个百年老矿,曾经为共和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因煤炭资源濒临枯竭,终于走到了采掘“生命”的尽头,于2016年随着市场经济的严寒,井下设备撤出、矿井关闭、同家梁矿彻底的历史性地退出了中国采矿业的历史舞台!成建制的队组和工友们离乡背井去往他乡打工,为他人做嫁衣裳,暂时留守员工等待观望如无根浮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前几天,受人之托上矿去街道办事处办事,事毕顺便去活动中心工会办公楼看看曾经的同事,转弯准备上楼,只见好多人在往下搬桌椅,抬箱子,一问是工会、团委、劳保科往走搬,给同忻矿腾退作单身宿舍用。上到四楼,在工会李主席的办公室,杂物一地,一片狼藉。寒喧了几句,站在窗前,拍了几张照片。只见对面山上的标语还是非常醒目,“明形势、知感恩、转思想、走出去、求生存、保饭碗”。看着这些空洞无物的口号,只能默默的苦笑。而今全矿所有人分流转岗,人去楼空,最后一方故土也姓了他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家都没了,谈何感恩?保饭碗?求生存?只能是随波逐流把自己的饭碗牢牢端紧。作为曾经的同家梁矿人,有时候我常想,井下还有点儿资源,为什么不能大矿变小矿,炮采代替综采,缩减战场,缩减产量,采点边角煤,让矿井继续生产,继续养活自己的员工。让我们的矿山像一个留守老人一样,苟延残喘继续为他的子孙们守护着这一方精神家园,让在外打拼的游子们逢年过节有个向往,回家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但愿望终归是无奈,只能像看着病入膏肓的亲人等待死神的召唤,自己却无能为力一样,慢慢的走向死亡,那种撕心裂肺的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默默地看着我们的矿山,像一艘经受了惊涛骇浪的大船摇摇晃晃渐渐的沉入时代的“冰河”,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淡出!而我们只能在心里默默地祝福“大同矿务局同家梁矿”这几个字在人们的记忆中存在的时间更久一些!更久一些吧!不管走多远,永远记得我们是同家梁人。祝福我们的矿工兄弟们走出去能够把“同家梁精神”发扬光大!祝福离开矿和留守矿的矿工兄弟们都能有个好的归宿和前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