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4月1日、2日,我们一行四人来到西安中学参加了“名师之路”的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中高段)课堂实践探究教学观摩研讨会,通过九节课例重新解读了新课标的新理念、课堂教学的新特点、学科育人的新要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2版新课标落地已经快两年多了,虽然一直也有对新课标解读和学习,但在新课标的运用过程中有很多迷茫,不清晰。通过这次“名师之路”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实践探究教学观摩,使我们心头拨云见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新课标并不是对之前我们对语文的思考的否定式的全盘颠覆,而是守正与创新。轻轻地向前迈一步,也许就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守正就是守住“学校当以学生为本位,教育以启发儿童的本能,引起儿童的兴味,不可压制他。”的根本,就是要让学生从会学习到会思考,会创新,会表达,会做事。课堂的质量就是儿童生命的质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两天各位专家的课堂都是实实在在很接地气,课堂不搞花架子,不虚张声势,稳稳当当。老师教学的逻辑都是基于学生的逻辑,从学生入手,从学生结束,让学生带着思考,带着成长,带着问号走出教室。老师眼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课堂上学生实实在在地读,静静地体会,自我地表达。学生真实学习,个性飞扬,拔节生长。让我们感受到语文课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真实地阅读和表达。例如:武凤霞老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汇报自己的发现,第一位学生引导了四次学生才学会了,后面的学生都会了,这里就是学生实实在在的成长。《不留余地的狼》这一课中,课堂中每一个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启发,一个都没有落下。平常我们自己的课堂中都没有这么大的耐心。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一个人都展示了他们的个性。这样的关注学生的细节在每一节课中处处可见。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张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姜树华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海上日出》现场示范教学,结合“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教学新视角专题讲座,给我们带来的是一次深度学习的机会。首先姜老师关注到了学生的预习,在谈印象时学生说了很多具有新鲜感的词语,同一美景让学生有了独特的感受与表达,这既对学生学习课文打好了基础,也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其次是姜老师推动学生入情入境的体会、练写,在对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引导上,注重学生个性化理解和独特感受,肯定学生语言表达的自我追求,这正是新课标下我们语文课堂的追求目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学则空,我在今后教授课文的时候,认真解读、研究单元导语和课后习题,紧扣语文要素,学习名师们这种解读文本的能力,课堂的预习、课堂的教学以及课后的复习作业,这种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我要努力学习和运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赵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赵昭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田忌赛马》,以听写本课关键词语为切入口入题,抓住重点词,聚焦故事情节,通过分析品读,聚焦人,马,赛。教学设计环环相扣,让孩子们明白要拥有自信,懂得取舍,积累实力,抓住机会。用人不疑托信任,知己知彼胜良驹,设计感满满的板书和精美的课件,无不体现了赵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和高超的教学能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全场的老师们时而凝神注视,时而疾书感想,生怕转瞬即忘遗漏哪个重要环节。课堂上一句句经典的话语一定给在场所有的老师心中烙下了深深的烙印。通过这堂课,我对《田忌赛马》这篇课文有了更加清晰而立体的认识。拨云见日始得意,一树梅花一树春。今后我会更加积极探索学习任务群,深入研读教材,关注文本,从编者、读者和学生等方面去解读。在课堂,要以学习目标为导向,深读浅教,以核心问题贯穿课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不仅是一次听课,更是一种指导,一种交流、一种学习、亦是一种引领。仰高笃行,知新致远。一次研学就是一次成长。“教”以潜心,〝研”以致远,在新课程理念、新课标要求的背景下,我们会在教研之路上砥砺前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刘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次的教学观摩让我们深深的感受到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学科教学,而是对学生思维、语言、理解力的培养,文章之间的关系也都不是一个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不能只做传授者,更应该成为引导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武凤霞老师《古诗三首》的示范课上,我们打破时代的桎梏,穿越唐、元两朝。从金陵笙歌,泪洒芙蓉楼送友诉冰心之志,到大漠孤烟,月黑风高铁衣轻骑逐匈奴的义无反顾。武凤霞老师以王冕一笔墨梅,将千百年来王昌龄、卢伦们身上那为人刚直不阿,为官清正廉洁,为军义无反顾、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融为留存天地乾坤的那股清气。三首年代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不同的诗歌在武老师的讲授中以单元整体教学的方式将其融为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将这三首古诗的学习内容进行系统规划,整合设计,以清晰的路径使这三首看似毫无关联的诗,最终,汇于“只留清气满乾坤”这一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武老师授课过程中对孩子们一次一次的追问,一点一点的深入的问题。我们为孩子们紧紧地捏了一把汗,怕孩子们在容纳了两千多人的会场中紧张,怕孩子们面对武老师逐步“刁钻”的问题踟蹰反侧,怕孩子们被打击了原本慢慢地自信。但是,每一个孩子都一个接一个的答对每一个问题。武老师的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学科教学,而是对学生思维、语言、理解力的培养。教育的路“道路且长”,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必要“上下求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马玉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一次靠近梦想的旅行,是一次靠近成功的修行,也许这条路上会充满艰辛,但我们仍心潮澎湃,因为我们心中充满着对语文教学的热爱,对教育和学生的热爱。心怀梦想痴心不改,让我们共同编织教育的美好未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