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她是新中国传染病防治的“拓荒人”,她一生行医67载,83岁奔赴灾区,91岁高龄时依旧坚持出诊。她创造了我国传染病防治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她叫陈菊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陈菊梅于1925年11月10日出生于浙江天台,1950年7月毕业于浙江医学院。1958年,她作为第一批留苏回国的传染病女博士,成为302医院创建者之一。当时我国被全世界称为“肝炎大国”,每年死亡30到50万人。为了让我国摘掉“肝炎大国”的帽子,她宁愿摘掉身上的全部器官!由于夜以继日、过度劳累地工作,让她患上严重肾炎甚至一度尿血。而扁桃体、阑尾、牙齿,这些易发炎部位生病,都会直接导致肾炎加重。为了不耽误研究,陈菊梅对自已下了狠心,摘掉扁桃体,割掉阑尾、拔光牙齿,变成了满口的假牙。而此时,她才只有47岁,凭着这股儿拼劲,历时8年,她终于成功研制出护肝新药,创造了医学奇迹!她创造了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死亡率由百分之八十五以上降至百分之三十八的惊人奇迹。她说:“我最大的荣誉快乐就是能够把病人治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3年非典疫情在我国肆虐,而在短短的3个月,陈菊梅连续创造了非典群防群治工作的五个“第一”!78岁的她三天三夜不眠不休,写出第一本《非典型肺炎防治手册》。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陈菊梅坚持要去前线,她说我同传染病打了一辈子交道,有经验。有人担心她的身体,但她却平平常常地说:“83岁算什么,我还是一名战士,只要还有一点力气,我就要到第一线去。”到达灾区后,她冒着余震频发的危险,拄着木棍,一路察看,指导部队、营区、灾民安置点和消杀作业现场,她走遍了北川、绵竹等重灾区,她提出“完善监测体系,突出防疫重点,实施科学防疫”三项重要的防控建议,受到中央军委和总部的充分肯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陈菊梅和她的团队,一生准确诊断共同攻克60种传染性疾病,她的成果惠及了数十万人,先后领衔研制十余种肝病治疗新药,独创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和方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1年11月5日9点,陈菊梅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6岁!应她生前的要求,丧事从简,不举行告别仪式,遗体捐赠首都医科大学。没有热搜,没有喧哗,就像她曾说的那样:“我死后不用留名,人死了就死了,还留什么名?”人如菊淡,品若梅清,96载芳华匆匆。红颜不在,壮心未改,共和国将永远铭记她的功勋!</p> <p class="ql-block">我是秋老师,一个陪你读书、成长的陌生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