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儿的一个同学,在初中毕业后,因为离重点中学的录取分数线还差好几分,于是,父母想方设法搞到了一个“内部人员亲戚”的指标,在“求爷爷拜奶奶”似的恳求后,终于花了两万多元钱作为对学校的赞助费,得以让这个本来成绩还算可以的孩子上了重点高中。可是,孩子到了高手如云的重点中学后,几次考试下来成绩都是班上的倒数第二名,有一次竟然考了个倒数第一名(因为那个一直倒数第一的孩子生病休息了一个星期)。这个孩子在电话里告诉我女儿:“我现在一点学习的兴趣也没有了。都是我爸爸妈妈硬要送我来重点中学来,让我受这份洋罪。我现在可怎么办呀???”<br> 是呀。该怎么办呢?说实话,父母对孩子往往都抱着极大的希望,正所谓“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然而,什么样的发展才算是“龙”、什么样的发展才能成“凤”?这就涉及到一个父母如何确定对孩子期望值的问题。就这一问题,我谈谈我的看法吧。<br> <font color="#ed2308">一、父母应当对孩子有期望值</font><br> 所谓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就是为孩子的近期及长远所确定的一个目标、设计的一个蓝图。从时间长短的角度来区分,期望值有近期期望值(如希望孩子在一年内考到钢琴六级等类似的具体的目标)和远期期望值(如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当上一个科学家、文学家等等)。近期期望值往往都是具体的,实现的难度相对小一点的。而远期的期望值往往都是遥远的、抽象的,实现的难度相对来说更大一点的。<br> 父母对孩子应当有期望值。这也正如俗话所说的“胸怀大志,远行万里”、“胸无大志,一事无成”。因为只有对孩子有期望值了,父母才能要求孩子向期望值的方向努力,孩子也才有了前进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br> <font color="#ed2308">二、期望值的确定应当恰当</font><br> 父母为孩子确定期望值,最关键是要恰当。所谓“恰当”,就是要适合孩子的特点。《师说》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作为孩子,不可能成为全才,但有可能成为专才。例如,前几年在上海有一个中学生,学校每次考试,他除了一两门功课能勉强及格外,其他的都是一路红灯,但他在编程方面已经成为了专家。各个孩子有各个孩子的特点,我曾经跟一个朋友开玩笑地说过:如果要高尔基去研究数学,那他可能一事无成;如果要高士其去写小说,那即使写出来的小说也可能会到现在也卖不出几本。所以,作为家长应当根据孩子的特点和特长来确定对孩子的期望值。我记得曾经听说过这样一句话:“适合的就是最好的。”<br> <font color="#ed2308"> 三、期望值的确定在注意“四忌”</font><br> <font color="#ff8a00">一忌“挤独木桥”。</font>现在有不少的家长都希望孩子能考上名牌大学,然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所以,家长们平时都是在孩子的耳朵边反复强调着一句话:“好好学,一定上名牌大学!”在众多家长的这种强调声中,孩子们起早贪黑、日以继夜、挑灯夜战、苦不堪言。结果形成了千军万马拥上独木桥的局面。<br> <font color="#ff8a00">二忌“人云亦云”。</font>现在的一些社会办学机构想着办法捞钱,纷纷举办各类兴趣班,如绘画班、钢琴班、舞蹈班、书法班、乐器班、健美班、英语班、作文班、奥数班等等,忙得家长们在这些班之间来回穿梭似地接送孩子。结果最终是苦了那些上“班”的孩子们,他们只好消极地应付着家长的要求,上“班”时无精打采、心不在焉,甚至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其效果也是可想而知。<br> <font color="#ff8a00"> 三忌“拔苗助长”。</font>孩子的成长、成才,有其规律和极限。好多家长认识不到这一点,总是对孩子抱有太高的而且是不切实际的期望值。为了实现这些期望值,父母们就对孩子实行“填鸭式”的教育,结果是让孩子们“食而不化”,令孩子们实在是“吃不消”。到最后只能是“期望值越高,失望越大”。<br> <font color="#ff8a00">四忌“自作主张”。</font>不少有父母在对孩子确定期望值时,不考虑孩子的喜好和兴趣,而是凭着自己的感觉来确定。这种“拉郎配”式的确定,对孩子来说,只能是成为“受害者”。<br>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原创并原载于2006年12月11日宽容是海家庭教育博客。图片下载于网络,特此致谢!)</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