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 地”

山雨

<p class="ql-block">  每当回到老家看见铁锨和铁镢的时候,就想起小时候“翻地”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那是80年代初,农村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那几年,合伙分到自己家的驴,因闲的季节的多、忙碌的季节少(主要秋季劳作),其余时间喂养和放养耗费的精力多,所以就顺兑给合伙的邻居。凡事有利必有弊,没有了驴,平时倒是省心省力了,可到了秋季劳作的时候,特别是耕地种麦,就不方便了……那时学校还是按农时放秋假,割谷子、剪谷穗,刨玉米、剥穗子,收豆子、碾秸秆等,打场晒粮,整地种地,忙乎不迭,但印象比较深的是“翻地”……</p> <p class="ql-block">  说起“翻地”,就是没有牲口犁地以后,主要靠人力体力使用铁锨或铁镢头将地翻旋一遍,整平后种麦子……记得有一年秋后的一天,天还没有亮,就听母亲喊:“饭已经好了,快起床了……”正在睡梦中的我和哥被叫醒了,极不情愿的用手背蹭了蹭闭着的眼睛,慢慢腾腾摸着衣裳穿起来,那时也沒有正尓八经的洗漱流程,起床后简单用少许水洗了把脸,如头顶灌入一股清凉,瞬间清醒了,一看,母亲早已经把晚上剩的饭热好并盛到碗里,不一会儿功夫,吃完了,稍歇,父母便领着我和哥姐,肩扛铁锨和镢头摸着黑往地里走去……到地后,天才刚刚露出鱼肚白……</p><p class="ql-block"> 记得要翻的那块叫“四亩地”,其中三亩是自家的。看着漫漫的地,心里未免有点发怵,这得多少天才能翻完啊。不容休息,跟着父母就翻起来。“翻”就是背向着要翻的地站立,从地头开始,两手把铁锨把儿扶成与地面80度左右,铁锨尖儿落地处与要翻土的厚度掌握在3—6厘来不等(根据体力大小,一般父母每次翻的厚度在5—6厘米,我就是3厘米左右),左脚撑地,右脚抬起,脚掌压到铁锨的右边横柄处,猛然使劲儿用力往下踩,然后身体稍弓,左右手配合,把所翻的土提起来,向前扣下,等于完成了整个动作;如果用铁镢头刨,则和刨红薯的道理一样,面向要刨的地,两脚一前一后,身体稍弯,抡起镢头,要想刨的深,镢头稍斜,欲要刨的浅,镢头直立,但有点弯腰不舒服。就这样,你一锨我一镢的忙了起来,累了,出汗了,也顾不上休息。记得当时父亲说,“早上虽然起的早,但精力旺盛,出活,就是一早晨干的活要比半天干的活多,一天之计在于晨嘛……”是啊,学习何尝不是这样啊!</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连续干了3天,才把自家的“三亩地”翻完了,这时胳膊根儿和大腿跟儿“锻炼”的也快不疼了,手掌上起的泡也磨破没感觉了……但没有来得及休整,又去“翻”下一个地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翻地”不仅考量体能,更重要的考验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