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br> 今天是2021年高考的第一天,白天送考,想在第一时间完成高考作文而不得,直到这个时候,才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于是,按近几年例行的习惯,泡杯茶,坐下来,打开电脑,开始写作今年的“高考作文”。<br><br> 还是先来看看今年湖南高考的作文题吧。<br><br> 稍微有点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是,今年新高考一卷并未出现复习训练过程中很热的“情境任务驱动型作文”,而是相对比较老套一点的“材料型作文”。应该是新高考求稳的特征的体现吧。<br><br> 具体作文题目如下:<br><br>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br>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br>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br>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br><br><br><br><br><br> 一看到题目,很多人说,写体育啊,写“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啊,写体育对当代青年教育培养的重要作用啊。<br><br> 我说:是吗?<br><br> 当然,写体育,写体育教育等等,也不能算跑题了,但它真就切合材料吗?<br><br> 试回看材料:“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材料里这几句主要说了两层意思——一是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一是强弱可以互相转换。如果只是注意到了这样几句,写作时往往会只是浅层的谈身体素质的强弱变化,很显然是没有深度的。相信高考作文命题老师也不会拿一个这么没有深度的立意来考学生的。<br><br> 实际上,材料的重点句在这里:”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怎么理解这两句话,就最能考查考生的作文审题立意能力。<br><br> 要准确地理解这两句话,我们得首先回到毛泽东写作《体育之研究》一文的时代,得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毛泽东同志真的是在做体育之研究吗?高考命题老师真的是想让我们这些考生来研究体育吗?只要把这两个问题弄清楚了,很自然地就会正确审题立意了。实际上,毛泽东这篇文章写于1917年,发表于当时的进步刊物《新青年》,文章研究的表面上看是”体育“,实际上是有感于国家积贫积弱的现实,通过”强弱可以转换“的分析,唤醒国人”生而弱者不必自悲“,”吾“,在这里指的是中华民族,即使是”生而弱者“,或许这正是”天之诱我以至于强“,因此极大地鼓舞了国人,让更多的人为寻找让中华民族强大的道路而奔走。再联系当今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你就可以知道,这高考作文题实际上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引导青年一代坚定四个自信,紧跟时代步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让中华民族顺利实现伟大复兴的任务。<br><br> 个人今天看到的两篇成年人写作的高考作文中,对老朋友阳剑先生的文章颇为首肯,先录于此与大家分享。<br><br><br><br>吾等自强,中华当自强<br><br>作者: 阳剑<br><br> 吟诵起上述这段文字时,我仿佛看到24岁的青年毛泽东正在一师的课桌上奋笔疾书——生而强者不必自喜,生而弱者不必自悲。<br><br> 是的,人的体质有强有弱,强者不自珍,恣意挥霍,可以由强变弱;弱者奋发图强,加以锻炼,可以由弱变强。<br><br> 不过,我读此文时,感悟到伟人毛泽东只是借体育之名而已,实际是论时势大道。回想一百多年前,青年毛泽东看到的彼时之中国:民国初立,军阀争权,列强辱华,民不聊生。<br><br> 此时的中国可谓“弱者”。出生在这样一个时代,毛泽东慷慨激昂地发出了“生而弱者不必自悲”的呐喊。想想堂堂中华,有过强汉盛唐,悠久文明,自1840年以来,才逐渐沉沦,沦为“弱者”。<br><br> 今我为弱者,当奋发图强,因此,青年毛泽东组织“新民学会”,探求救国道路,1927年,他举行起秋收起义,为中华图强,点燃星星之火,此后,万里长征,延安灯光,直至在天安门城楼上,他发出“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宏音巨响。<br><br> 他用自己的实践,雄辨地证明了“弱者不必自悲”。他用艰苦卓绝的奋斗,践行“中华图强”的使命。<br><br> 一百年过去了,今日之中国已变得强大。但是,无庸讳言,我们在列强虎视眈眈的国际格局中,还有一些“弱项”,比如:至今我们不能造出最先进的芯片,最好的飞机发动机……在科技和军事实力方面,比起发达国家来,还有很大的差距。<br><br> 面对困难,一些人看不到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各种悲观论调纷纷出笼。这些人的自信力到哪儿去了?所以,今天重温起伟人的文章,更让人热血沸腾。<br><br> 我们应该懂得,强弱互变是世间永恒的真理。弱者如自哀,则后人哀之,为不使后人复哀,吾等须自强。今天参加高考,明天,我们就是建设祖国的栋梁。应当树立信心,自强不息,努力学习,报效祖国。<br><br>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让我们以伟人的名言为指针,把一生融入“中国梦”这项伟大的事业之中。<br><br> 吾等自强,中国当会强。<br><br><br><br><br><br>下水作文:<br><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弱而不悲者定强矣</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翼新</div><br> 犹记得,1932年中国人刘长春参加奥运会,一个大国就一个运动员,可想而知,无缘奖牌;也记得,1952年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于奥林匹克体育场,却无法改变奖牌为零的记录;直到1984年第23届奥运会许海峰拿下第一块金牌,中国人始终难以摘下”东亚病夫“的帽子。<br><br> 这是何等的耻辱啊!<br><br> 中华民族不能输,中华民族不服输!<br><br> 就是这样一种不服输的精神,不断地改写着奥运的历史,中国的体育运动迅速崛起,如今早已是奥运会金牌奖牌总数居前几位的世界体育强国。<br><br> 弱而不悲定强矣。此道理不只于体育,于个人于国家概莫能外。<br><br> 个人无须多言,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br><br> 历史更忘不了。由于清政府的丧权辱国,由于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国家一直处于积贫积弱的状态。但是,中华民族骨子里的坚强,使许多先驱者奋起疾呼。青年毛泽东于《新青年》撰文呼吁: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br><br> 是啊,弱而不悲者定强矣。<br><br> 君不见,浙江嘉兴南湖上,13名代表宣布组建中国共产党,他们不因自己弱小而悲观,宣传马克思主义,发展党员,一步步壮大了自己的队伍;君不见,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共产党员大量被屠杀,他们不因自己弱小而退却,果断地拿起武器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君不见,遭受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湘江一役中央红军剩下区区三万人,但他们不因自己弱小而失望,坚定自己的信仰,不但取得长征伟大胜利,最终打败国民党,建立起了红色社会主义政权……<br><br> 我们目睹了国家由弱变强的过程,我们的经济总量如今已跃居世界第二位。这缘于中华民族不服输的精神,缘于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领导,缘于中国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缘于我们对自己的弱点有清醒的认识……弱而不悲,奋发图强。<br><br> 如今,我们的形势并不乐观,国际上新冠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势力对我国各种围堵,世界经济下行的整体状况,特别是一些所谓公知对西方世界的吹捧,这些都让国人有些难以淡定。这就需要我们更加坚定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弱而不悲者定当越来越强。<br><br> 请君谨记:生而强者勿自喜,生而弱者无须悲。 中华儿女应自信,复兴梦想定可期。<br><br> <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