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一、背景与主题</b></p><p class="ql-block">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数学教学的核心要素。恰当的数学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激活学生数学思维,有效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问题为驱动,促使学生深度体验、深度思考、深度理解、深度练习,进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以往传统的课堂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以至于在不少课改的课堂中“伪提问”“伪活动”和“伪探究”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今的数学课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同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坚持小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目标,并以“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作为新的目标。可见,新课程标准中的“解决问题”目标不同于传统教材中的应用题教学。</p><p class="ql-block"> 为此,经棚第三小学数学组以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解决问题》一课为载体,在“双培计划”的基础上,以问题导向为驱动,对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了研究。</p> <p class="ql-block">二、课例研究过程</p><p class="ql-block"> (一)《两位数乘两位数》第四单元教材分析</p><p class="ql-block"> 1、本单元的地位与作用:能用两位数乘法的估算和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计算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2、本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p><p class="ql-block">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和进位乘法笔算。</p><p class="ql-block">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计算方法,形成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3、本单元教材编排: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解决问题。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分两个层次编排。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p> <p class="ql-block"><b> (二)《两位数乘两位数——解决问题》课时教学设计</b></p><p class="ql-block">(人教版三年下册数学课本47页例题3)</p><p class="ql-block"><b> 1、教学目标:</b></p><p class="ql-block"> (1)以问题为驱动,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分析问题的两种策略——分析法和综合法,初步体验两种方法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2)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悟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p><p class="ql-block">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p><p class="ql-block"><b> 2、教学重难点:</b>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会用连乘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且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悟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p><p class="ql-block"><b> 3、教学实践过程</b></p><p class="ql-block"><b> (1)课堂实录一(复习导入 揭示课题)</b></p><p class="ql-block">师:某超市一个月卖出5箱保温壶,每箱12个。仔细阅读,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吗?</p><p class="ql-block">生:......(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复习导入有条理和层次,能寻找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整个教学活动是围绕着“问题”展开,展现了学生的思考过程。课堂反应出来的就是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自我反思:为了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教师积极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采取亲切的态度,时常关注学生的反应,从而树立学生发现问题的自信,让学生愿意并敢于发现和提出问题。</span></p> <p class="ql-block"><b> (2)课堂实录二(探究新知,体验策略)</b></p><p class="ql-block">师:同学们太棒了!今天呀,老师把这个问题再增加一个已知条件,难度增大了,老师很期待你们在学习中的精彩表现!</p><p class="ql-block">师:出示例3(某超市一个月卖出5箱保温壶,每箱12个,每个保温壶售价45元,一共卖了多少元钱?)仔细阅读,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p><p class="ql-block">生:(自由发言)</p><p class="ql-block">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大屏幕上出示自学提示:首先独立思考,在学习单上写出解答过程。然后组内交流分享解答时你是怎么想的?每一步算式的意义是什么?最后交流时要认真倾听,提出质疑和补充,及时完善组内解题方法。)</p><p class="ql-block">生:组内探究解题思路。</p><p class="ql-block">生:全班分享</p><p class="ql-block">(1)可以先求一箱保温壶能卖多少钱,再求5箱卖多少钱。</p><p class="ql-block">45×12=540(元)540×5=2700(元)</p><p class="ql-block">(2)可以先算出5箱共有多少个保温壶,再根据每个保温壶的价格求出一共卖了多少钱。学生列式解答。12×5=60(个)60×45=2700(元)</p><p class="ql-block">(3)还可以列综合算式,45×12×5=2700(元)</p><p class="ql-block">师: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为什么用连乘呢? </p><p class="ql-block">生:因为都是在求几个几是多少。</p><p class="ql-block">师:非常好。同学们你们做对了吗?虽然解答方法不同。但计算结果是一样的,还可以相互检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学生通过问题的创设驱动,“某超市一个月卖出5箱保温壶,每箱12个,每个保温壶售价45元,一共卖了多少元钱?”,即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也把主动探究权还给了学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自我反思:问题就是思维的牵引力,教师的问题设计关系到学生的思维深度,教师的思维观念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出发,关注已有认知结构,深度钻研教材,并采用问题驱动的方式,设计生活问题情境,在问题的解决中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建构,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逐级跃升。第二个“问题驱动”为孩子接下来的探究活动搭好了台阶,也教给了孩子自主探究过程中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学生即有热火朝天的探究活动,也有沉默安静的思考时间,虽不能通过一节课取得突飞猛进的进步,但也可以通过老师的不断引导一点一滴的浸润。</span></p> <p class="ql-block"><b> (3)课堂实录三(尝试应用,理解深化)</b></p><p class="ql-block">师:3.1班4个小组的同学去摘苹果,每个小组8人,平均每人摘15千克,一共摘了多少千克苹果?</p><p class="ql-block">生:方法一 分析法:</p><p class="ql-block">(1)一共有多少人?</p><p class="ql-block">4x8=32(人)</p><p class="ql-block">(2)一共摘了多少千克苹果?</p><p class="ql-block">32×15=480(千克)</p><p class="ql-block">答:一共摘了480千克苹果。</p><p class="ql-block">方法二 综合法:</p><p class="ql-block">4×8x15</p><p class="ql-block">=32×15</p><p class="ql-block">=480(千克)</p><p class="ql-block">答:一共摘了480千克苹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通过课堂观察发现: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以问题为“驱动”,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出发,精心设计问题,关注教学中的“数学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能力训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自我反思:在教学中,不仅需关注问题的解法和结论,还需关注教学中的“数学味”,以问题的解决为载体,注重加强能力训练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积累数学经验,促进学生思维的生长。本课中,教师以富有数学味的阶梯式问题链为载体来优化学生思维过程的训练。该问题串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打破惯性思维,带着兴趣和质疑去思考和探索,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数学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span></p> <p class="ql-block"><b>三、课例研究的成效与反思</b></p><p class="ql-block"><b> 1、学生方面</b></p><p class="ql-block"> 通过逐层递进的问题驱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学生自主探究的主动性更强了,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在自主探究过程中真正以问题为驱动,让学生在经历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分析问题的两种策略——分析法和综合法,初步体验两种方法的作用,而不再只是对知识的生搬硬套</p><p class="ql-block"><b> 2、教师方面</b></p><p class="ql-block"> 本课不仅以问题导向为驱动,在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上,李老师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教学策略:(1)提供充足的学习材料和充分的探究时间、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通过观察、操作、验证、归纳等活动,从具体到抽象,使学生真正的去自主获取信息并解决问题,感悟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探究,在互动中生成,在生成中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因为探究性越强,学生的差异就会越大,在小组合作讨论中,学困生往往处于劣势地位,参与机会相对越少)。在小组安排上,李老师把班上的优等、中等生、学困生进行异质搭配,在组长主持和问题的导学下,合作讨论交流,构建新知,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多项交流和共同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创新意识。</p><p class="ql-block"><b> 3、以问题为驱动,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措施</b></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在教学中以问题为驱动,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且引导学生通过熟悉的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产生自主解决问题的信心和态度。</p><p class="ql-block"> (1)提炼问题,增加问题的科学性</p><p class="ql-block"> 基于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要求教师创设符合学生学情和教材大纲要求的问题。并且要求教师提炼的问题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在提炼问题时,一定要将学情和教材有效的结合起来,提高问题的科学性。</p><p class="ql-block"> (2)联系生活,提高问题的生活性</p><p class="ql-block"> 在创设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数学问题和生活问题有效的结合起来。并且,基于问题驱动的教学还能降低学习难度,能让学生爱上学数学,并可以自主学习。联系生活实际,不仅可以简化数学问题,还可以增加问题的趣味性。</p><p class="ql-block"> (3)深化问题,加强问题的延展性</p><p class="ql-block"> 问题驱动下的教学方法应该是一个连贯的、系统的教学方法。问题驱动策略应该是让学生可以自己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合作探索问题,运用问题知识等。所以,教师要注意问题的延展性,鼓励学生从多方面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创设的问题也应该具有多面性,具有讨论价值。</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4、反思与感悟</b></p><p class="ql-block"> 以问题为驱动的数学教学,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欲望,围绕学生认知上的困惑、知识本质开展探究活动,通过数学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引领学生学习,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深度理解数学知识,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围绕学生的困惑进行指引和点拨,以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为目标,不断将课堂学习推向更深的层次.这样才能铸就深度学习的数学课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