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支系及祖茔考证

雪域白驹

<p class="ql-block">  祖德宗功,留芳百世!护佑子孙,兴旺发达!兰桂腾芳,长发其祥!房房皆发,源远流长!</p><p class="ql-block"> 追念我马氏先祖,根据家谱记载原籍是甘肃靖远,先辈口头流传是靖远糜子滩,因年代久远已不知具体村落庄户,也是一件憾事。 </p><p class="ql-block"> 祖先迁入天祝后初修的家谱不幸毁于同治年间发生的陕甘回乱之中。后来我的伯高祖、高祖(大祖爷、祖爷)堂兄弟请了金强驿的一位纪先生重修了流传至今的家谱,重修家谱的时间为光绪十七年(1891年),算来家谱距今133年了,是记载家族迁徙、支派、墓葬的第一手文字资料,也是睦亲友族的精神文化寄托。</p><p class="ql-block"> 按照重修家谱记载,当时先人们在天祝落户生活,已经传世五辈了。经过查看家谱,推算先人出生日期可知,重修家谱那一年,我的曾祖一辈(太爷辈)皆为孩童年龄段,由此断定曾祖一辈为祖先来天传世第五辈,我们这辈就是第八辈。而我们马氏家族来天至今已传世第十辈了,可谓人丁兴旺,源远流长!</p> <p class="ql-block">  我马氏家族祖先坟茔有三处,后辈皆知塔湾祖坟,这处祖坟是四世祖(我的祖爷)、五世祖(我的大太爷、二太爷、太爷)的佳城福地,这处祖坟内也葬了六世、七世中已过世的部分先人。其实祖爷们(四世)和已过世的祖爷们起初葬于边墙(城墙的俗称)后一福地。60年代初,因为此处被规划修渠族人将祖坟迁移,将祖爷和已过世的太爷们迁移到了塔湾。父辈们说塔湾祖坟是一位名叫罗楦的地师所选。</p><p class="ql-block"> 边墙祖茔迁出的还有大祖爷,移迁在了长岭沟。大祖爷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曾在清朝陕甘总督左宗棠所帅军部立有战功,历任把总、千总、后备都司(四品武官),因功被朝廷赏戴蓝翎,封为昭武都尉。当时,迁葬人打开大祖爷寿房,只见大祖爷身着清朝武官朝服,头戴官帽,大祖爷当时虽去世六十年多年了,但据说当时官帽上的红穗子依然非常明亮。可惜官帽朝服在当时都被族人焚烧了,这与当时破四旧以及人们没有文物保护观念和意识有很大关系。其实,我族的家谱在破四旧时差点被没收烧毁,当时是六爷(公讳成驥 ,六世,族行为六)冒着风险将家谱封存于自家后墙窑洞内保留了下来,据说六爷把自己的秘密告诉了一位朋友,不曾想朋友揭发,六爷急中生智,说自己私下早已焚烧了。不得不说六爷胆大沉着,为家族做了一件大事,立了大功劳;否则先人名讳又被失传。 </p><p class="ql-block"> 四世祖、五世祖的坟茔明确了,那一世祖、二世祖、三世祖的坟茔又在何处呢?根据重修家谱序言记载,当时有坟茔在湖滩台大泉头,因此可推断这是四世祖的父辈及往上先人的佳城福地;我马氏家族在坟石沟也有一处祖坟却在重修家谱中没有记载,然我太爷辈(五世)每年清明就会到坟石沟祖坟上坟扫墓,我老太太(曾祖母,五世)在世时,也不能给我的父辈们说明这处祖坟墓葬祖先的辈分名讳,说明这处祖坟是我们马氏家族最早的祖坟。</p><p class="ql-block"> 去年我和大伯父说起祖坟一事,他说自他从小记事起,在坟石沟上坟,在坟茔由上到下,为两辈先人的坟头顶压上黄纸;在大泉台上坟,在坟茔由上到下,为三辈先人坟头顶压上黄纸。听了他的解说,结合家谱记载支派传系,我对大伯父说,坟石沟应该葬了一辈先人,为两辈压纸,是因为最上面葬的是神主牌位(俗称墓主),前面葬的正是一世祖;同理大泉台最上面也是神主牌位,前面依次葬了两辈先人,正是一世祖和二世祖,按照我们当地的习俗。新找的坟茔会葬下墓主,后葬逝者的。听了我的分析,他很赞同这个说法,这样以来,一世祖、二世祖、三世祖的佳城福地在理论上也就有明确了。此外,坟石沟祖坟外有一棺坟,是一位先人因月间病葬外了。</p><p class="ql-block"> 另外,据大伯父说,河东的老大大(我的一位族伯父族)小时候由他的爷爷(公讳负图,五世行一)带领曾去我们靖远老家祭过祖。按此说法,我想我们在天马氏这一支系中与靖远老家那边名字排行在七世之前应该一致的,我曾通过网络和靖远一位网友聊起我们的祖籍,他说靖远米滩有个马家庄子,而我们这边居住地叫马家庄,这是不是先祖怀旧留下的一个文化符号,也是很难说的,也许会有随缘的!</p> <p class="ql-block">  二零二三年清明节祭祖敬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