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了解、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精神实质及主要变化,确实把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地实施,在湍东镇中心校的组织下,我们一行8人于2023年4月1日-4月2日到南阳参加了由北京中教博文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北京宏星未来教育承办的“全国小学数学大观念视域下单元整体教学观摩研讨会”。</p><p class="ql-block"> 本次到场的所有老师都是德才兼备,春风化雨,桃李满天下的名师,他们给我们带来妙趣横生、惟妙惟肖、精彩纷呈的课堂展示及讲座。</p> <p class="ql-block"> 4月1日上午是由许卫兵教师带来的观摩课《年、月、日》许卫兵,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校长,是全国较有影响力的教学名师,讲学足迹遍布全国。</p><p class="ql-block"> 许老师用自己先进的教学理念、巧妙的教学设计、精炼的教学语言、一流的组织教学给我们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p> <p class="ql-block"> 成功的课堂教学背后,是深邃的思考,是艰辛的探索、是经验的分享,观摩课结束后我们聆听了许卫兵教师的讲座《课程内容结构化通达核心素养的基本路径》,进一步感受他的智慧。</p><p class="ql-block"> 许老师提出新课标要求我们要加强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突出课程内容结构化,教学中要重点对内容进行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p> <p class="ql-block"> 4月1日下午,是江苏省特级教师陈军老师带来的观摩课《图形的运动》,他在学生已学知识基础上再提高、再升华,把学生已获得的“线条”知识,经过整理形成“网络”,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发现知识上的缺陷,及时给予补教。陈老师在带领学生有条理地进行回顾和整理的同时,着力引导学生探寻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启发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展开探索和交流。把基础知识的温习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把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及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加深理解,发展数学思考。本节课是在新课表大单元教学倡导下的一堂原生态的温习课,整个数学流程设计合理,再加上课件的恰当运用,使得本节课更趋完美。这节数学课使我感受到,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课,它将和精彩的生活配合演绎着艺术文化以及数学图形的美丽。</p> <p class="ql-block"> 观摩课结束后,陈老师又进行了以《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设计的思考》为主题给我们做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有效生成的解读报告,陈老师对预设和生成的解读深入浅出、精彩绝伦、发人深思。让我们受益匪浅,感受颇深。</p> <p class="ql-block"> 为了更好的探索大单元教学,实现课堂教学质量高要求,新课标下科学合理地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4月1日下午观摩了赵震老师带来的《行程问题》,赵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北京育翔小学回龙观学校校长。</p><p class="ql-block"> 赵老师从东京奥运会的百米赛跑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整节课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许老师的课堂教学风采,深深的感染着我们,灵活的预设十分充实、精美,有效的生成非常朴实,自然。</p> <p class="ql-block"> 观摩课结束后赵老师带来了别开生面的一场座谈会《新课标视域下的数量关系教学》赵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座谈一、数和量的联系与区别,量—具有客观性,能够被人所感知,数—具有主观性,是人对度量结果的生成。二、怎样看待速度,主要区分广延量和强度量的区别。三、数学学习应根植于学生的经验之上。</p> <p class="ql-block"> 经过昨天的培训,我们在学习中成长,今天,我们又齐聚一堂,共享黄彪老师带来的文化盛宴,思想的碰撞。</p><p class="ql-block"> 黄老师展示的《加法数量关系》一课,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黄老师风趣幽默的课堂教学风格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p> <p class="ql-block"> 观摩课结束后,黄老师又做了《基于结构化的单元整体教学探索》的主题报告,基于单元整体的结构化教学,主要是能够打破单课教学带来的知识碎片化现象。具体而言,数学结构化教学要做到三点:第一,立足"类"的建构,把握数学知识之间的单元整体结构,比如:聚焦单元学习目标结构,彰显单元教学核心价值,聚焦知识结构,架构单元教学知识体系;聚焦方法结构,促进单元教学的策略迁移。第二,关照“联”的统整,形成立体关联结构,比如:在教学中体现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的元素关联;让学生在任务驱动自主探究中体验活动关联;让学生在认知迁移解决问题中理解方法关联。第三,立足单元整体教学,以单元的视角发现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数学知识结构之间的关联,主动求变,既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改变教材的呈现序列,又要变换数学概念的表征形式,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促进学生对知识的重构和迁移。</p><p class="ql-block"> 与专家同行,与名师为伍,相信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视觉的冲击,更是内心的震撼,站好讲台,上好每一节课,成就学生,成就自己,行于致远。</p> <p class="ql-block">杨柳老师的学习收获:</p><p class="ql-block"> 1.“数学教学,要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p><p class="ql-block">2.运用有效的课堂</p><p class="ql-block">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评价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今天这节课中,黄老师一点都不吝啬对学生的评价。如,教师在提问时都尽量使用委婉而友好的语气,评价学生的语言都是多表扬、多鼓励,适时适度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积极的评价,如“他说的好不好,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吧。”等等,这些积极的、激励性的正面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促进教学。</p><p class="ql-block">万峥老师的学习收获:</p><p class="ql-block"> 通过本次的学习,我对大单元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数学大单元教学是数学思想的整合教学,挖掘一个单元中符合课标的大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掌握超越知识和技能的数学核心素养。通过专家教师们结合小学数学知识和具体课例的解读,我了解到新课标下的大单元应以学生的深度学习为出发点,以大单元主题教学为新的教学模式,整合教学目标,让知识间的联系更清晰,进一步促进学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结构。也让我深刻明白了自己还有很多很多要学习的地方。今后,我将努力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最后,感谢学校给我们如此宝贵的学习机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看的更远,而借鉴前辈的宝贵经验能让我们的职业生涯走的更宽。</p><p class="ql-block">李丹老师的学习收获:</p><p class="ql-block"> 通过本次培训学习,让我对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实际操作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深切感受到理念支撑下大单元教学的魅力,更体会到以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重要意义。在今后的教学和学习中,我将继续勤于探索,不断提升自我,潜心教书,精心育人,努力实现数学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