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醉鸟语衔“湘”舞 笃志研学伴“数”行(上)

秋潇雪兰

<p class="ql-block">  记“智慧园丁新课堂”第23届(小学数学新课标、新课例)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初春如鲤,破冰而来</p><p class="ql-block"> 是一场与花草的约会</p><p class="ql-block"> 初春如酒,不饮亦醉</p><p class="ql-block"> 是鸟语花香愉悦的心境</p><p class="ql-block"> 揽一袭旖旎春色</p><p class="ql-block"> 掬一抹香甜春味</p><p class="ql-block"> 衔香蝶舞,梦醉流年</p><p class="ql-block"> 建宁株洲,风华正茂</p><p class="ql-block"> 杏坛满座,群贤毕集</p><p class="ql-block"> 灵动数学,绵延了千年的血脉</p><p class="ql-block"> 情智教育,点亮了梦想的翅膀</p> <p class="ql-block"> 3月31日,浑源县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一行17人不远千里来到株洲,参加“智慧园丁新课堂”第23届(小学数学新课标、新课例)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p> 专家简介 课题:倍的认识 <p class="ql-block">  《倍的认识》一课在“2011版课标”中属于“数的运算”领域,如今“2022版新课标”,把《倍的认识》这一课移至“数量关系”领域,从“数的运算”到“数量关系”应该说关注的点完全不一样了。蔡老师以新课标为指导,追溯数学本源,寻找知识的生长点,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来体现数学核心素养的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p><p class="ql-block"> 这节课中,蔡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引导学生从一个个的数到一份份的数,把学生眼中原来的“1”发展提升,变为“一份”,帮助学生“长”出了一双新的数学眼睛,理解“1”可以表示“一个”,也可以表示“一份”,丰富了“1”的认知,引出倍的意义。蔡老师通过创设一双新的眼睛,让孩子换一个角度去观察现实问题,追寻数学的本质。</p><p class="ql-block"> 接着,蔡老师通过“比一比”数学活动,紧扣数量关系,让孩子理解“几个一样多就是几倍”,从几个一样多——几个几——几倍,顿时有一种爬坡的舒适感,感觉站着够不着,努力一把就能成功。我想这就是我们数学课堂该给孩子应有的思维挑战吧。</p><p class="ql-block"> 课的最后,蔡老师继续引导学生用两双数学的眼睛来比一比。在“一个个比”、“一份份比”中,学生比出了“几倍多几个”“几倍少几个”,使得“倍”的认识达到后续学习的启迪和延伸。</p><p class="ql-block"> 一节有思想的课,让人百看不厌;一节颠覆性的课,让人回味无穷,蔡老师的课给我们就是这样的感受,这就是大咖的风范。</p><p class="ql-block"> ——崔海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 </p><p class="ql-block"><br></p> 讲座:小学数学整体教学 <p class="ql-block">  《小学数学整体教学的几个建议》观后感</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场视觉的盛宴,这是一场听觉的享受,蔡老师课例展示之后,就《小学数学整体教学》作了专题讲座与我们共享。</p><p class="ql-block"> 整体教学是在厘清学习内容的本质与结构、把握学生学习该(类)内容的经验与关键基础上,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系统设计与分步实施的教学活动。是基于现成教科书的日常教学样态。知识整体化有纵向整体化和横向整体化两条路径。整体教学是教师在整体把握课程内容的教学目标和结构体系的前提下进行的课时实施过程,教师注重揭示所教内容的本质,寻找整合知识的“锚桩”。</p><p class="ql-block"> 整体教学就是改变过于注重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的关联。</p><p class="ql-block"> 在教学中,我们也要注意知识之间的衔接,用前面学过的知识去解释后面要学习的知识,强化前后内容的逻辑关系。</p><p class="ql-block"> ——焦志宏</p><p class="ql-block"><br></p> 专家简介 课题:测量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是来自南京琅琊路小学张冬梅老师执教的《测量》,整节课紧紧围绕新课标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发展学生的量感,让学生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以及大小关系有直观的感知。</p><p class="ql-block"> 张老师在《测量》一课中创设了真实的、富有挑战性的情境,让学生测量彩带长度,用以前学过的米、厘米旧知识解决新问题,感受选择单位的重要性,产生创建新度量单位“1分米”的需要,在不同创造方法的对比中感悟数学思想。接着,张老师带领孩子们在观察、想象、比划、测量、调整中建立了1分米的表象,在沟通对比中,构建完善关于长度单位的知识结构。</p><p class="ql-block"> 课堂上,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问题解决中培养了量感,养成了用定量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抽象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逐渐形成,数学素养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p><p class="ql-block"> —— 杨菊梅</p><p class="ql-block"><br></p> 讲座:素养何以在课堂中养成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江苏省特级教师张冬梅老师为我们作了主题是《素养何以在数学课堂中生长》的讲座,结合她优秀课例《长度单位》让我们看到专业成长的生动样态,也享受了素养在专业课堂成长的快乐,张老师的教学设计方法和理念值得我们借鉴和推广。</p><p class="ql-block"> 首先张冬梅老师通过对课标分析、教材结构剖析等环节,让我们明确备课研究的路径和方法。她将素养具体化为教学目标,转化为任务设计的过程清晰地展现在老师们的面前,生动解析了任务设计的过程。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文化已然成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堂在弘扬数学工具价值的同时,更应注重它的文化价值。挖掘数学文化,既能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也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nbsp;</p><p class="ql-block"> 其次张老师从长度单位的产生告诉我们知识不是与身俱来的,是随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要而产生的,因为需要而创造,知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让学生经历量感形成的“完整过程”是培养学生量感的一条路径。&nbsp;</p><p class="ql-block"> 第三、张冬梅老师给我们分享了备课的重要环节是要把握住学习的心理特点,按照学生学习的规律来设计并组织教学,把教学的流程变成了学生深度学习的过程。测量的知识看起来很简单,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心智发展很不成熟,尤其是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不强,要掌握线段的本质,是有难度的,因此,张冬梅老师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分析了教材的框架特点、量感的培养重点以及知识的拓展延伸。分析这几个板块的内容,从感性的生活认识入手,抽象出线段的概念,然后,根据对线段的理性认知,再回到丰富的实践中去。遵循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认知逻辑,而拓展延伸更是把测量这个知识放到更广阔的平面几何空间知识体系中去认识。这一过程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由归纳再到演绎,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让学生登堂入室,进入美妙的数学世界,体现了认知性学习的内在逻辑结构,发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品质。</p><p class="ql-block"> ——晋振翔</p><p class="ql-block"><br></p> 专家简介 课题:运算定律的复习 <p class="ql-block">  浙江省海盐县三毛小学校长、特级教师何月丰老师,秉承着“心无旁骛,只有学生”的教学理念,带着六年级的学生给我们展示了《运算定律的复习》课例。</p><p class="ql-block"> 本节课,何老师先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五大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以及乘法分配律。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孩子们回顾了减法的两条性质以及除法的两条性质。何老师问孩子们:“仔细对比运算律和性质,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孩子们自行观察,积极回答问题,最后一致认为律是铁律,是唯一的,是不可改变的;而性质都可以通过运算律来推断出来。在推断的过程中,何老师通过提出猜想,孩子们进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的方法帮助孩子们理清“律与性质”之间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这个是我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我在想,六年级的孩子有必要这样去学习运算律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吗?可是当何老师说:“运算律是数学大厦的基石”时,我恍然大悟,为了以后可以盖好高楼大厦,现在必须打好基础,这也为我以后的教学提供了方向。</p><p class="ql-block"> 最后何老师幽默风趣地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讲座《向着“学生立场”迈进》。他讲述了他和同事之间如何成长的艰难历程,让我明白了:每个成功背后,都来自于汗水的支撑。教师想要尽快成长,必须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教材,处理问题。只有站在学生立场,教师才能更好地明白、理解学生学习时的困惑,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p><p class="ql-block"> ——张艳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场遇见,一片惊叹;</p><p class="ql-block">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一场温暖,一生回忆;</span></p><p class="ql-block"> 走进名师,浸润心灵。</p><p class="ql-block"> 穿过杏坛的长廊,一颦一笑,一言一语,羽化成一抹沁人的馨香,闪耀了小数课堂灼灼其华,浇灌了每一颗求知心灵。</p><p class="ql-block"> 感恩生命的每一次遇见和感动,左手人生,右手希冀,我们这群小数人愿在似水年华里一路前行,一路成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编辑:赵雪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审核:李春芳 杨菊梅 孙桂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图片提供:工作室全体成员</span></p><p class="ql-block"><br></p>

数学

学生

教学

老师

知识

素养

课堂

运算

新课标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