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年纪稍大的人都知道,从上世纪50年代初至90年代,粮油票是人们居家过日子的必需品,上到国家首脑下至黎民百姓,没有例外。今年,适逢它退出流通三十周年,就来说说粮油票的事儿。</p><p class="ql-block"> 粮油票,即粮食和食用油票证。其产生的背景是当时社会农产品需求迅速增长,而供给相对不足的情况加剧,粮价成为稳定食物类物价的关键。为此,国家制定了配售的统购统销粮油政策,粮油票从此走进了千家万户。</p> <p class="ql-block"> 我收集了一批粮油票,是在90年代后几年积攒下的。经整理装册,汇总出全国和14个地方省市自治区以及若干地市级城市流通的共52种128张粮油票。相比国家和各地方总发行的5000多种粮油票来说,我的这些收藏只是沧海一粟、九牛一毛。可类比清版《唐诗三百首》是近五万首全唐诗的代表一样,数量少同样能反映其应有的历史价值,因此我视它们弥足珍贵。常言道:“窥一斑而见全豹”,在每次阅览品味时,从中依然能“闻到”其散发的独有丰富票证文化的“香气”。</p><p class="ql-block"> 粮油票的标量有讲究。标量的单位大多采用我国市制(十进制)的斤和两,面值按市斤计量的分为伍拾、拾、叁、壹、半市斤等5种;按市两计量的分为伍、叁、贰、壹市两4种。单纯按公制“克”为计量的是上海,但标量相对较小。安徽安庆市发行的公制和市制双计量标注的粮票,实为少见,其1986版500克的票面上括弧内还有壹市斤的标示。</p><p class="ql-block"> 据说,最初的粮票采用16两制计量,但我没有见过。</p><p class="ql-block"> 大部分粮油票票面都有图案。这些图案题材广泛,蕴含着当时丰富的经济、历史、文化等内涵。这里从中撷取一些图案加以印证。</p><p class="ql-block"> 比如,建设成就类的有1974年北京发行的贰市两票面是北京十三陵水库,它反映了新中国北京水利建设的成就,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十三陵水库”五个大字,用汉白玉石块镶砌于紫色的水库大坝护坡上,十分壮观;1978年湖南发行的伍市斤票面是1977年改建的长沙火车站新貌;1990年上海发行的50克票面是1975年新建成、位于徐家汇的万人体育馆,这在当时堪称国内最大;1972年上海发行的贰市两票面是上海新制造的大型工程自卸车;1980年辽宁发行的贰市斤票面为我国最大的阜新露天煤矿使用的大型装载机,一铲可装4吨,它进口于前苏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全国通用粮票</span></p> <p class="ql-block"> 各地名胜、山水风景现于票面。1990年上海发行的100克票面是上海市区豫园内一亭台楼阁、1983年蚌埠发行的贰市两票面是当地张公山公园一水榭、1986年安庆发行的壹市斤票面是当地迎江寺雅致的明代门庭古迹等。</p><p class="ql-block"> 农业生产、机械也是取材重点。1965年版全国流通的叁市斤、1974年北京发行的壹市两、1984年安徽淮北发行的贰市两、1978年山东发行的壹市两、1972年上海发行的壹市两、1973年四川发行的壹市两等票面分别是联合收割机或手扶拖拉机作业场景图,均反映了那个时期的农业方针,即“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1973年版贵州壹市斤、1978年版山东壹市斤票面均是起伏山峦间的梯田风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上海市的流通粮票,其中的月度粮票在其它地方罕有发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湖南的竖版粮票独树一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辽宁的粮票票面反映了其老工业基地的风貌</span></p> <p class="ql-block"> 新面世的交通成就、工具也不缺席。1978年江苏发行的所有粮票票面均是1968年建成通车的公、铁双路南京长江大桥;1972年安徽发行的叁市斤票面是万吨轮船;1984年合肥发行的贰市两票面是面世不久的内燃机车在高架桥行驶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风土人情、职业人物也跃然票面。1974年湖南发行的壹市两和1972年安徽五十市斤票面均是一女工在大型纺织机旁织布场景;1973年安徽发行的半市斤油票票面是农民收获油菜籽的劳动场景,这是我收藏中唯一的一张油票。</p> <p class="ql-block"> 居民粮食定量是吃饭的保障。那时的家家户户,都使用有粮食定量的粮本,这个定量一般不给兑换粮票,而在工厂、机关等单位工作的人员另外按月能领到一定数量的工种粮票。比如机关干部、教师等人员每月可领到5市斤粮票,从事起重、锻铆、锅炉检修等重体力人员为18市斤,当然也规定了其它不等的工种粮标准。属集体户口的就直接领到工种加居民基本定量的粮票。居民如果转到另一个城市工作生活,除了转移户口关系外,还必须转移“粮油关系”。没有它就成了“黑户”,就断了吃饭的渠道。如果临时到外地,就必须持单位、街道介绍信到粮店或粮食局兑换出差地或全国流通粮票,以便解决乘车和出差期间的吃饭问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罕见的一张油票</span></p> <p class="ql-block"> 城镇“非农业户口”居民粮本中核定的基本粮食定量是:成人每月男28、女27市斤,油半市斤,小孩按年龄划分依次递减定量。人们持粮本或粮油票到指定国有粮店购买米、面、油等粮食,还可持粮票到商店按单价购买粮食加工的食品,以及下饭店、食堂吃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渡口市粮票,它是现在攀枝花市的前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贵州发行的部分粮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安庆发行的公制、市制双标粮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当时粮油本中居民的定量核定及购买记录</span></p> <p class="ql-block">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农产品增收,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副食品逐渐丰富且不用粮票,粮食便不再紧张,很多居民家庭的粮票出现了结余,有的就将粮票当钱用,私下买卖。这个时期,粮票曾与钞票一样,成为“硬通货”。“全国通用粮票”最值钱,当时的潜规则是,壹市斤的粮票能换两毛钱,叁市斤粮票在我们当地就能换0.5公斤鸡蛋。1993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宣布取消粮票和油票,自此,伴随人们40年的粮票和其它依次取消的布票、糖票、肉票等一样,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居民的粮油本则沿用到1996年方停止。</p><p class="ql-block"> 粮油票,虽然完成使命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了,但它也成为我记忆中一缕抹不去的垂挂。今天将集册拿出来再次观看,犹如再次进行穿越时空、不出家门的历史旅游、风光旅游或文化旅游一样,唤起我的时代回忆同时,又加深和丰富了我多方面的阅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写于二零一八年,二零二三年季春稍作修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