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草长莺飞季 厚积薄发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春风已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万物向阳而生</p> <p class="ql-block"> 阳春三月百花香,教书育人勤且忙,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撷一束光阴,抚过心间,唯有“研”语的芳华,沉香流年。一起来看本次的研修话题:</p><p class="ql-block"> 一、研修话题</p><p class="ql-block"> 1.“双减”之后,有的家长会把期望全部寄托在学校、老师身上,自己撒手不管,还对老师提出过多的苛刻要求。面对这样的状况,如何发挥家校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成长?</p><p class="ql-block"> 2.对于尖子生的特殊性,如何调整其它学生心理?</p> 话题一 <p class="ql-block"> “双减”之后,有的家长会把期望全部寄托在学校、老师身上,自己撒手不管,还对老师提出过多的苛刻要求。面对这样的状况,如何发挥家校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成长?</p> <p class="ql-block"> 第一小组的王海燕老师是一名管理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她认为班主任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p><p class="ql-block"> 一、 打造平台,为家长“开班”解焦虑。</p><p class="ql-block"> “双减”之后,有些家长把期望全部寄托在学校,自己撒手不管,是因为家长没有明白“双减”的含义。作为老师,可以为家长“开班”授课。在网络上开设政策解读、家教指导、学生成长等“双减”专题课程,或发送政策解读、育儿理念等,向家长定期进行推送。使家长明白:</p><p class="ql-block"> 1.“双减”,不减责任。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导,家庭的熏陶。减轻学业负担,不代表减去父母的责任,与之相反,它更要考验父母的担当。优秀的父母不在于学历的高低、文化的多少,而在于是否有责任意识。陪伴是责任,养育是责任,以身作则是责任。履行父母的责任,就是对孩子人生负责。</p><p class="ql-block"> 2.“双减”,不减质量。“双减”,减去了作业的总量,减去了课外培训,学习回归课堂,但同一个班级的孩子各有所长,在普遍性的教育模式中,难免出现行为和成绩上的差异。作为最了解孩子的人,家长要更专注于培养孩子的自控力、专注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与老师携手,共同为孩子成长助力。要知道,孩子的学习是爬坡,更要家长和学校的“双向奔赴”。</p><p class="ql-block"> 二、可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与学校沟通,可以把家长请到课堂,分享经验。家长们来自不同的行业,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广泛的兴趣爱好,把家长请进课堂,利用好这些资源,能收获家长们的支持。同时,家长也能体谅老师的辛苦,更理解和支持老师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 第二小组的王文景老师认为最重要的是做到“共情”,简言之就是把自己当成家长,从内心深处理解家长此时的想法和感受。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p><p class="ql-block"> 一、学会换位思考</p><p class="ql-block"> “换位思考”就是说教师要站在当事人的立场去考虑问题。意外发生时,教师首先要站在家长的角度看问题,把自己当成受伤孩子的家长,想一想: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受伤了,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进而将自己的心情告诉家长,让家长知道教师是关心自己孩子的。再者,教师还可以在跟家长描述客观事实后表达对孩子的关心,比如孩子不慎摔倒了,教师可以这样对家长说:“当我知道孩子受伤了,我的心也跟着咯噔一下,孩子肯定特别疼,看着孩子脸上的小泪花我的心情马上就不好了”。</p><p class="ql-block"> 二、学会倾听</p><p class="ql-block"> 孩子出现了异常情况,作为家长在第一时间肯定不能平复自己的担心,当然内心的愤怒更是难以压制,这个时候,教师大可不必急于对家长进行解释和道歉,一定要耐心听完家长内心的想法,看看家长到底想要如何解决问题,弄懂了家长的需求之后,我们再跟家长表示歉意,然后再对症下药,这不仅免去了一些不必要的争吵,问题也能够得到圆满解决,何乐而不为?</p><p class="ql-block"> 三、表达尊重或复述感情</p><p class="ql-block"> 任何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感同身受,家长更是如此。如果教师能够对家长给予足够的理解和尊重,相信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有些家长经常这样对老师发牢骚:“我真的好生气,为什么我的孩子在学校被其他孩子打破了头?”教师可以这样回答:“我很理解您现在的感受,如果是我,我肯定比您更生气,我知道这件事情时,心里也是十分恼火,但是生气归生气,相信您也不会跟一个小孩子生气,对吗?”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缺乏成人的理智,所以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也许是无意识造成的过错。家长都是有孩子的人,肯定能理解孩子的弱小与不成熟,慢慢地就会冷静下来正面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 孩子的健康健全成长单靠家庭或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肯定不够的,因为这容易导致教师观察不到孩子在家的情况,家长也很难看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要想让孩子更好地成长,需要两者之间的有效沟通作为支撑,这样才能将有针对性和连贯性的教育工作落到实处。</p> <p class="ql-block"> 第三小组的任瑞敏老师认为“双减”之后,作为老师,在家校协作部分,我们应该有怎样的问题意识和解题能力呢?能够看见问题、看到改善问题的空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很重要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1.能够看见问题。“所以拥有看见问题的能力,这意味着老师要敢于、善于、勤于从自身问题找原因,这不是要说明我们自己有问题,因为只有这样才更容易找到破解问题的突破口。</p><p class="ql-block"> 2.没有问题能形成真正的无解之局。老师首先要端正心态。因为,替服务对象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替我们自己的工作解围的过程,这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非站在“敌我战壕’”的两方。发现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利再战。</p><p class="ql-block"> 3.有错能纠,有错必纠。家校协作的解题能力需要有错能纠,有错必纠,迅速调整是不断完善、持续优化的王道。“当老师的不用死撑着师道尊严的面子。人到中年回头看,你会发现知错就改真心是个好习惯,偶尔写错了一个字,偶尔批改错误了一道题……哪里出错改哪里,善于调整就是陪伴学生的共同成长。</p><p class="ql-block"> 4.抛开情绪本身来解决问题解题能力需要抛开情绪本身来解决问题。每逢有问题交流,难免会遇到情绪碰撞。教师要能经得起磕磕碰碰,善于忘记那些小摩擦和不愉快,尽快地回到帮助孩子成长的轨道上来。“不记仇是美德,因为我们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p><p class="ql-block"> 5.以学生为中心,尽快达成家校共识。“家校协作的解题能力,还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尽快达成家校的共识。”不同学历背景的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教育方式必有差异,要在协作中逐步找到因人而异的解决问题思路,而不是强拉硬拽所有人到既定的轨道上来。“保持和而不同的原则,心态放平,道理讲清,不求速成,逐步带动。当你的心态越稳,意味着你操盘越稳。”</p> 话题二 <p class="ql-block"> 教学工作中,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情况:一些班主任往往不自觉地偏爱其心目中的优秀生而冷落中等生,厌弃后进生,而对于尖子生的特殊性,如何调整其它学生心理?</p> <p class="ql-block"> 第一小组的张文静老师发表了自己看法,她认为:班主任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应该做到热爱每一位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p><p class="ql-block"> 首先,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头人,其基本职责是教书育人,管教管导。班主任工作是通过师生间紧密的相互影响作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他既是学生的长者,又是学生的朋友。在学生心目中,班主任具有很大的权威。但班主任的这种权威没有诸如行政上的、法律上的措施做后盾,要发挥其应有的权威性,唯有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因此,班主任必须锐意进取,不断学习,吸纳新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教学经验,要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要热爱专业,热爱职业,热爱学生,热爱班级,对教育事业要有赤诚之心。要豁达,容人,幽默,坦直,要发扬民主精神,做到平易近人。要诚实,勤奋,公正,廉洁,坚持原则,追求真理,具有献身精神。在伦理道德上要能够辨别是非善恶并能很自觉地操守。要具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要能深思,慎独,反省,自制,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承认失败并不屈不挠地寻找达到目的的新途径。要知识渊博,勇于开拓;要具有较强的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的能力以及组织和管理学生的能力,等等。</p><p class="ql-block"> 其次,班主任要充分了解班上的每位学生。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只有全面、充分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家庭环境以及社交情况等等,才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探寻最有效的教育及管理方法。因此,班主任要勇于奉献,要舍得花力气、花时间,通过教学、课外活动、谈心等多种途径,尽可能多地了解班上的每位学生。另外,班主任不可忽视家访的作用,要经常进行家访,通过家访了解许多在学校无法知道的学生的详细情况,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要将班级中的后进生和特殊家庭的学生列为家访的重点,要通过平时的观察和不间断的家访,了解他们的一举一动,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教育方法,融洽师生关系,最终达到转化他们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再次,要严格要求优秀生,热心引导中等生,高度重视后进生。班主任应该辩证地看待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要充分认识到这三者之间并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他们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对优秀生,应要求他们将好的方面继续发扬光大,不断克服自身的不足之处。对中等生,决不可因为他们“表现平平”而放任和冷落他们,应积极教育和引导他们,使他们不断转化,步人好学生的行列。对后进生,则要给子更多的关怀和奉献更多的爱心,因为后进生平时表现差,经常受歧视、遭冷落,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刺激极为敏感,对他人心怀戒备,自卑心理、逆反心理比较严重,对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常常存在反感和抵触情绪。但在内心深处,他们仍渴望得到老师、同学和家长的尊重、信任和理解。班主任要因势利导,应该对他们充满信心,要从情感、态度、言语等各方面表现出对他们的爱护、关心、尊重和信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个闪光点,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热情鼓励,使他们重新找回自我,获取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一旦他们犯错误,班主任则要做到心平气和,以诚相待,不挖苦讽刺。要耐心教育,热心帮助,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风范和无私的爱去感化他们,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火,使他们不断进步。</p> <p class="ql-block"> 第二小组的李萍老师说作为班主任,从以下几点加强对学生的教育。</p><p class="ql-block"> 1.帮助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学生跨优的壁垒不在于天生的不行或缺乏能力,而在于在学习、生活中没有正确的定位自己。大多数学生在一次或两次考试失败后,便垂头丧气,泯灭信心,认为自己进入好学生的路遥不可及。因此,教师应该帮助他们实事求是地分析,认识自己。告诉他们不能因一两次的失败等同一辈子的不行,而应该己。告诉他们不能因一两次的失败等同一辈子的不行,而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自己,不能以偏概全,应看到自己的潜能。告诫学生不要将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比较,而应放大自己的优点,在点滴的进步中树立一种“我能行,一定行”的意识。</p><p class="ql-block"> 2.构建结对帮扶体系,提高学生的成绩学习成绩的滞后,造成学生产生自信心丧失等一系列的畸形心理,因而帮助他们提高成绩尤为重要。可以采用生——生、生——师组合方式。优等生帮助中等生,同时在辅导中等生的过程中又可以促使优等生更广泛、深入的提升自己的学识与能力,最终形成前浪引后浪,后浪推前浪的格局。另一方面,班主任可以和任课教师配合,对中等生的弱科进行强化训练,使弱科迎头赶上,这也加强了师生交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p><p class="ql-block"> 3.家长多理解,勤沟通学生的成长历程是学校、家长共同教育的过程。学生除了希望得到老师、学生关注,同时也期待父母的理解和鼓励。学生特殊的心理特征和学习成绩平平的现实,面临老师的忽视和父母冷遇的困境,久而久之,他们将暴露出一些严重的问题。作为家长,首先应该肯定孩子学习上的努力,用平和的心态和孩子沟通,找出孩子学习滞后的原因,研究对策。父母亲在与孩子沟通时必须做到: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和宽容五个原则。学生往往表现出自卑、忧郁等心理特征,父母应不吝啬的鼓励孩子,使他们的心灵得到抚慰,让孩子找回学习的动力。家长还应经常性地与教师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况,努力为孩子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希望在学校和家庭的同心协力下,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辉煌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 第三小组的妍妈妈提站在学生的角度,如果说你确实发现老师偶尔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存在有失公平的现象,你也不必急着为老师贴上一个“偏心”的标签,这样的评价,不仅对老师有失公平,也会影响到后续你对老师客观正确的评价。建议找机会展示你自己的长处</p><p class="ql-block"> 1.尝试发现老师做得好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班主任年轻、美丽、时尚,课还上得好,让人容易亲近,除此之外,相信老师还会有其他方面做得很好的地方,不妨多留心观察,去发现老师好的地方,而不是盯着老师做得不尽如人意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2.找机会让老师了解你的长处</p><p class="ql-block"> 老师却让另一个同学参加比赛,你认为是另外那个同学成绩比你好,所以老师才做了这个决定。但你有没有换个角度去思考,也可能老师并不知道你也很擅长演讲,所以挑选了她较为熟悉的同学去参加,包括其他的活动也是如此。为什么总是那几个同学?也许是他们善于把自己的长处展示出来。</p><p class="ql-block"> 所以,如果每个人愿意抓住机会、创造机会,展示自己的优势,让大家了解自己的长处,这样老师也才能更为公平地分配机会。</p><p class="ql-block"> 3.学会接纳他人待人接物之道</p><p class="ql-block">当我们遇到与自己的处世方法不同的人时,尽量不要去抱怨和指责,应该尝试去包容和接纳。每个老师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他们自己为人处世的模式,也许不能让每个学生都满意,但作为学生,不应该在老师的决定与自己的想法不一致的时候,就认为老师偏心。</p><p class="ql-block"> 4.不受从众心理和刻板印象影响</p><p class="ql-block"> 这是两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从众心理”通俗地说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希望你不要因为同学们认为老师偏心,就认定老师偏心,要自己做出正确而又客观的评价。“刻板印象”也叫定型化效应,是指个人受社会影响而对某些人或事持稳定不变的看法。不要草率地给老师下一个“偏心”的结论,否则,带着有色眼镜,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p> <p class="ql-block"> 教育是班主任与学生双向奔赴的成长之路,班主任是学生人生旅途中的引路人。“独行快,众行远。”班主任们将结合本次研修活动中的所学所想,潜精研思,在帮助学生更好成长的道路上砥砺前行。</p> <p class="ql-block"> 编辑:张文静</p><p class="ql-block"> 一审:李忠琴</p><p class="ql-block"> 二审:张合丽</p><p class="ql-block"> 三审:李金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