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strong>到大理旅游,品尝一下特有的美食弓鱼是最必需的。</strong></h3></br><h3> <h3>肉嫩味美的弓鱼,是洱海独有的特产。之所以叫做弓鱼,并不是因为他们长的像弓,而是他们在运动跳跃的时候,需要首尾相接,屈身弹起的形状像弓,衔尾跃水,形如弓,色如银,故名“弓鱼”。大约是因为运动或者是生长在高原湖泊之中,所以弓鱼形态小巧,鱼体线条优美,每尾约2-5市两重,因而当地卖弓鱼一般不用秤称,4条就是一斤。洱海里有三五十种弓鱼,但只有桃源村的弓鱼最好。有人偶然把弓鱼在牛奶中加糖煮着吃,食后感到有滋补身体的功效。从此,牛奶煮弓鱼就名传遐迩,成为白族名菜。平时普通人煮鱼一般用清洁的洱海水或泉水,水沸后将弓鱼同作料一齐下锅,这样鱼鲜、肉嫩、汤甜。</h3></br><h3> <h3><strong>耳闻不如一见,洱海裂腹鱼是中国独特的稀有鱼种。</strong></h3></br><h3> <h3>大理弓鱼俗称细鳞鱼,学名叫裂腹鱼,背部及侧部披细鳞,胸部及前腹面裸露无鳞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现着银白亮光,特别喜欢清水激流,每当农历五、六间把籽儿产在水底的沙土上。成活后的小鱼,也喜欢在激流中生长,以浮游动物为主,尤以枝角类为最多,其次是桡足类和昆虫以及少量昆虫幼虫、虫卵,偶尔也见食绿藻和丝状藻类。生殖季节在4-5月间,亲鱼结群由湖中溯至各支流或溪沟,或群集出溶洞周围,在入湖溪流及湖湾中的鱼沟、鱼洞中产卵,卵粒沉于水底砂石上。一般雌鱼较雄鱼为大。在生殖期间,雌鱼很少摄食或停止摄食,而消耗储存于体内丰富的脂肪体。它们对水质的要求很高所以容不得半点污秽。</h3></br><h3> <h3><strong>对于曾经充分享受过洱海福惠的老一辈大理人来说,弓鱼之恋总是挥之难去。</strong></h3></br><h3> <h3>这是一种生存情结,是对和谐生态环境的一种眷恋,洱海弓鱼确实是一种美的象征。在民间弓鱼有很多名字:工鱼、江鱼、竿鱼、公鱼,每一个名字都具备其特征的含义。比如,弓鱼从低水域游到高水域时,靠的是嘴卸尾成弓状的弹跳力,一紧一松,可以到达点苍山麓的溪流中;又比如捕鱼季节,人们在西洱河湍急的流水中用竹竿对着成群集队而来的弓鱼“甩”去,必有收获,故名之曰 “竿鱼”;又比如在渔汛期捕到的弓鱼中很少见到雄性的,被诗人戏称:“大理公鱼皆有子,云南和尚岂无儿。”</h3></br><h3> <p class="ql-block"><b>为什么弓鱼会消失得如此急促?</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当地人回忆60年代还用汽车把腌制好的成吨弓鱼,从滇缅公路运到昆明发往各地。80年达后就已经难觅弓鱼的踪迹了。有人说是因为水电工程的修建,拦河闸坝阻隔了弓鱼生殖、肥育或季节性洄游,影响了它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另一种说法是,引进的外来凶恶鱼种吞食了温顺弓鱼的鱼卵,比如虾虎鱼等。还有一种原因是自20世纪70年代后,洱海水位下降,数十条鱼沟、鱼洞全部干涸,再加上酷渔滥捕,造成资源破坏极其严重。</p> <p class="ql-block">通过这些图片再欣赏一下这些美丽的弓鱼。正如哲人所说:<b>“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