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批注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中做好批注,可以提高读书效率,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p><p class="ql-block">一、什么是批注?</p><p class="ql-block"> 在阅读时,把自己读书的感想、疑难的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自己理解文章,深入思考。</p><p class="ql-block"> 批注可以是批语、注释,也可以是你的心得体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批注的三种形式</p><p class="ql-block"> 根据批注的位置,可以分为眉批、旁批和尾批。</p><p class="ql-block">1.眉批就是将批注写在文章的上端。</p><p class="ql-block">2.旁批则是指将批注写在自然段或句子旁边的空白处。</p><p class="ql-block">3.尾批是将批注写在一段或全文之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常用的批注符号</p><p class="ql-block"> 要想做好批注,首先要学会使用批注符号。</p><p class="ql-block">~~~~~波浪线(也叫曲线)可以画在文中精辟重要、文采斐然、写作可以借鉴的句子下面。</p><p class="ql-block">。。。。。。圈,标在文章的难词下面。</p><p class="ql-block">--------直线 标在文章中需要着重领会,加深记忆、理解的语句下面。</p><p class="ql-block">?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p><p class="ql-block">//、/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p> <p class="ql-block">四、批什么,注什么?</p><p class="ql-block">1.批标题,注明含义和作用。</p><p class="ql-block">(1)标题在文中的作用:概括内容、表达中心、线索、点明时间地点感情。:</p><p class="ql-block">(2)你存在的疑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p><p class="ql-block">例如:《散步》:1、概括了本文的主要事件;2、跟谁一起散步?在哪里散步?散步发生了什么事?</p><p class="ql-block">《羚羊木雕》:1、交待了文章的线索;2、关于木雕的故事是怎样的?文章主要想表达什么?</p><p class="ql-block">《爸爸的花儿落了》:标题语义双关,一方面指爸爸种的花败落了,一方面象征爱花的爸爸离开了人世。</p><p class="ql-block">《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题目来看,课文是按空间顺序来安排材料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批词语,注明拼音、解释或表达效果。</p><p class="ql-block">选词。寻找课文中未学过的、有价值、有品位的词语。例如成语、形容词、 动词等;可以注音、解释、造句、赏析。</p><p class="ql-block">例如: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批注:“创造了”是说劳动人民过去已经创造的历史,“创造着”是说劳动人民如今仍在继续创造中国的历史。两者的区别在于一个表示已经发生了,一个表示正在发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批语句,注明含义和作用或表达效果。</p><p class="ql-block">(1)学会判断和挑选文中的重要句子。</p><p class="ql-block">A、修辞句。(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等)</p><p class="ql-block">B、哲理句。(内涵深刻的句子,大多是出现在文末的议论句)</p><p class="ql-block">C、关键句。(中心句、过渡句、总起句、总结句)</p><p class="ql-block">D、描写句。(景物描写、人物描写)</p><p class="ql-block">(2)赏析时要注意表达的顺序和层次。</p><p class="ql-block">例如: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p><p class="ql-block">批注:(1)这句话运用景物描写,并采用排比的手法;(2)写出了北海的花种类繁多,颜色各异;(3)表达作者看到北海的花,引发对母亲的怀念。</p><p class="ql-block">例如: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蝉鸣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p><p class="ql-block">批注:两个“不必说” 先从整体上写百草园绚丽多彩的景色,一个“单是”再写“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这样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来写,层次分明,言之有序,详略有致,突出了百草园时一个乐园,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p> <p class="ql-block">4、批段落,注明在文章中的作用。</p><p class="ql-block">(1)开头段。(点题、总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渲染人物心情)</p><p class="ql-block">(2)过渡段。(过渡或承上启下)</p><p class="ql-block">(3)总结段。(总结全文、提升中心、照应开头)</p><p class="ql-block">例如:</p><p class="ql-block">(1)《秋天的怀念》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内容,照应题目。与第二段内容形成鲜明对比,通过绚丽多彩、五彩缤纷的菊花展现秋天美丽的一面。也象征作者对生命的渴望和眷恋,对母亲的歌颂与赞美。</p><p class="ql-block">(2)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热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p><p class="ql-block">批注:开篇直接抒情,在确定全文感情基调的同时,既呼应了题目,又引出了下文,一举三得。</p><p class="ql-block">(3)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我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讲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p><p class="ql-block">批注:该段为过渡段,承上启下,将内容从写百草园过渡到写三味书屋,表达了“我”离别百草园时浓浓的伤感和依依惜别之情。文中连用三个“也许是因为……”形成排比句,展示了一个孩子的天真推测,表明“我”是多么不愿离开百草园的心态。又用呼告句式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表达“我”对百草园里动植物等小生命的无限依恋之情。</p> <p class="ql-block">比,通过绚丽多彩、五彩缤纷的菊花展现秋天美丽的一面。也象征作者对生命的渴望和眷恋,对母亲的歌颂与赞美。</p><p class="ql-block">(2)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热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p><p class="ql-block">批注:开篇直接抒情,在确定全文感情基调的同时,既呼应了题目,又引出了下文,一举三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我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讲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p><p class="ql-block">批注:该段为过渡段,承上启下,将内容从写百草园过渡到写三味书屋,表达了“我”离别百草园时浓浓的伤感和依依惜别之情。文中连用三个“也许是因为……”形成排比句,展示了一个孩子的天真推测,表明“我”是多么不愿离开百草园的心态。又用呼告句式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表达“我”对百草园里动植物等小生命的无限依恋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 批结构,注明文章的行文思路。</p><p class="ql-block">(1)不管文章多长,尽量分为3——4个部分。划分不要过细,标准不要过于统一,只要有道理即可。</p><p class="ql-block">(2)内容概括用词要准确。一般10字左右,太长过于啰嗦,太短概括不清楚。</p><p class="ql-block">例如:《荷叶母亲》</p><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1——3):由两缸莲花引起对故乡园院内莲花的回忆。</p><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4——7):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感人情景。:</p><p class="ql-block">第三部分(8——9):直接抒情,讴歌伟大而无私的母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批写法,注明对写作技巧的简要分析。</p><p class="ql-block">(1)认识常见的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借物喻人、以小见大、先抑后扬、先扬后抑)</p><p class="ql-block">(2)学会判断文章最主要的写作手法。</p><p class="ql-block">例如:</p><p class="ql-block">周围死一般的沉寂。树叶开始骚动,然后整个树都在颤抖。要不是我使劲地抓牢树枝的话,一阵强风早就把我从树上刮下来了。狂风怒吼,树不停地、猛烈地摇晃着。一阵倾盆大雨把我周围的小树枝都打断了,我想从树上跳下来,但周围的恐怖气氛使我动弹不得,我只好仍留在树上。我感到一阵轰鸣声,似乎有什么重物掉下来,我坐的树枝摇晃得更厉害了。我想树和我会一起倒下来。正巧这时,老师来了,她一把抓住我的手,扶我从树上下来。我紧紧搂住老师,感到非常高兴,我的脚又重新踏在坚实的土地上了。这件事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课——大自然并不总是对你微笑,给你仁慈。</p><p class="ql-block">批注:</p><p class="ql-block">①作者用了“骚动、刮、怒吼、摇晃、打断、跳下来、动弹不得、留在、倒下来、抓、扶、搂住、踏”等动词来描写暴风雨,使景物的描写生动传神,既渲染了环境气氛,又生动地写出了海伦当时感到陌生、无助、害怕、孤独的心境。</p><p class="ql-block">②正巧?——莎利文老师为了让海伦更加充分地认识自然,故意安排了这一幕。</p><p class="ql-block">③“坚实”写出了海伦重获安全之后的高兴心情和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批感悟,注明体会和启示。</p><p class="ql-block">(1)对文章主题的理解。</p><p class="ql-block">(2)对生活的感悟。</p><p class="ql-block">(3)对自我的反思。</p><p class="ql-block">例如《金色花》读后感:</p><p class="ql-block">A、写法及主题:本文用充满童真的想象,细腻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又稍带顽皮的心理,含蓄巧妙的表达了他与妈妈难分难舍的感情,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p><p class="ql-block">B、生活感悟:生活就是一首诗,妈妈我要变成一朵云,当你在烈日下收割小麦的时候,我就飘在你的头顶,送你一份阴凉 ,你走到哪里,我就会飘到哪里。</p><p class="ql-block">C、自我反思:童年一去不回,和妈妈撒娇的日子越走越远。多渴望一份温暖,但母亲对学业的唠叨与责怪,充斥了我生活的全部。但愿有一座心桥,能走向母亲的心灵,回到往日的美好时光。】</p><p class="ql-block">例如: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p><p class="ql-block">批注:“爸爸的花儿落了”语义双关,既指爸爸养的花儿败落了,也指爸爸永远地离开了自己。爸爸的离去让年幼的英子过早地品尝到了人生的苦涩,过早地成长为早熟多思的少年——已准备承担起父亲去世后家庭与人生的责任。因此前一句虽然有些低沉忧伤,但后一句却镇静坚定,含蓄地表达了她“长大”的感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8.批主旨,注明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p><p class="ql-block">文章主旨的表述:</p><p class="ql-block">①写人为主:本文记叙了……(事),赞扬了……(行为、品质),表达了……(情感、看法)。</p><p class="ql-block">②记事为主:本文记叙了……(事),批评(歌颂)了……(行为、品质),表现了……(思想、观点、看法)。</p><p class="ql-block">③写景状物:本文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表达了……。</p><p class="ql-block">总之,文章中的字词句段的思想内容,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艺术效果以及文章的结构、思路、主旨等,任何方面都可批注上自己的看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自我出题,自问自答。</p><p class="ql-block">(1)题目有价值。</p><p class="ql-block">(2)自设的题目要有答案。</p><p class="ql-block">【例如:读完《秋天的怀念》,出两道题目。</p><p class="ql-block">1、文中说“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在文中有什么作用?</p><p class="ql-block">答:这句话是插叙,补充说明了母亲的病情之重,并为下文的母亲突然去世做铺垫。</p><p class="ql-block">2、本文的主旨是什么?</p><p class="ql-block">答:本文歌颂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表达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批注的七种类型</p><p class="ql-block">根据批注的内容、角度的不同,我们可以将批注式阅读大致分为:阐释型批注、赏析型批注、质疑式批注、评价式批注、补充式批注、感受式批注和联想式批注等七种类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种:阐释型批注。</p><p class="ql-block">这种批注用来阐释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着重解决读懂“写什么”的问题。</p><p class="ql-block">其中包括:对词语的阐释——学生阅读文本, 勾画出含义深刻的词语,写出词语的本义和在语境中的意义;</p><p class="ql-block">对句子的理解——当文中出现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时,学生要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深层含义;</p><p class="ql-block">对段落的概括——段落是 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阅读时需要概括段落大意,进而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p><p class="ql-block">对主题的把握——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p> <p class="ql-block">解作者的写作思路;</p><p class="ql-block">对主题的把握——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种: 赏析型批注。</p><p class="ql-block">这种批注用来欣赏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着重解决读懂“怎么写”的问题。</p><p class="ql-block">其中包括:</p><p class="ql-block">词句——词语和句子运用的巧妙之处;</p><p class="ql-block">段落——段落在文章内容和结构中的作用:</p><p class="ql-block">篇章——整篇文章在构 思和表达上的精妙之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种:质疑式批注。</p><p class="ql-block">质疑式批注就是在阅读时记下自己的疑问。只有带着问题读书,阅读者才能真正地走入文本,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p><p class="ql-block">一首诗、一个人或者一件事。让阅读者能够由此及彼的将知识迁移、拓展到文外。这种批注是对原文内容和表达的探究。</p><p class="ql-block">无论是文章的内容还是表达,都需要用探究的目光去审视。内容有没有漏洞?遣词造句是否准确?有没有更好的表达?</p><p class="ql-block">以这样的视角观照一篇文章, 实际上是对文章进行更深层面的品读,在“信任一怀疑—探究—明晰”的心理和思维经历中完成读者与作者的深度对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四种:评价式批注。</p><p class="ql-block">评价式批注是我们针对文章的内容、情感、语言特点、人物塑造、表现手法等各个角度写出自己或褒或贬的评价。评价式批注是个性化阅读的独特之处。</p><p class="ql-block">例如有位同学在《雨港基隆》一文这句话的旁边,通过赏析写作手法、表达情感写出了如下批注:这个句子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细雨中雨点的形状和动态美,带给人无限的遐想。句子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p><p class="ql-block">又例如有位同学在《普罗米修斯》一文旁时,针对人物形象写下这样的批注:你,勇敢、坚强、博爱、无私。是你,让漫漫黑夜跳跃希望的火苗。是你,让蛮荒时代沐浴文明的曙光。是你,甘愿触犯天条也要救人类于水火。是你,深受酷刑却无怨无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五种:补充式批注。</p><p class="ql-block">补充式批注就是读者顺着作者的写作思路,依照作者的写作方法,根据原文的主题和思路,遵循作者的写作风格,对文章进行扩展补充。</p><p class="ql-block">例如,叙事类文本可以补充人物的言行心理,补充故事发生的场景,补充情节的发展变化等。说理性文本可以补充作者论述的道理,或者补充支撑道理所需的论据,等等。</p><p class="ql-block">又例如在阅读了《凡卡》一文,大家可以将凡卡把信寄出后的情景补充在文后,做补充式批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六种: 感受式批注。</p><p class="ql-block">感受式批注即记下读文章时的理解感受、困惑迷茫或者收集相关资料得来的收获。</p><p class="ql-block">如果一个人用心去读文章,就一定会有或深或浅的感想。这种感受式的批注能帮助阅读者深入理解文本,把握文章主旨。</p><p class="ql-block">例如在句子“我们的青春,必得要经历许多令人难以忍受的寂寞、痛苦和忧伤的浸泡,才能走向成熟和丰盈。”一句旁我们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p><p class="ql-block">又例如有的学生在读了《送东阳马生序》的第一段后 写下这样的批注:“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 ?宋濂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就因为他能经受得恶劣的环境的考验。现在正值冬天, 这几天所处的环境有点和书中的环境相似,但我有时候却想打退堂鼓,看来只有吃得苦中若,才能方为人上人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七种:联想式批注。</p><p class="ql-block">联想式批注就是写下由文章而联想到的文外知识。 阅读最大的乐趣引起联想,能够由此及彼,能够自觉的由文本迁移到文外。</p><p class="ql-block">这种批注有助于知识的迁移、信息的归类整合。做到把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触类旁通,真正的把知识学活,内化成自己的一种能力。从而使课内牵一发课外动一身。</p><p class="ql-block">联想的内容可以是各种形式的,诗歌、文章、图片、歌曲、视频等等。例如在阅读古诗文时,我们就可以将自己阅读诗句所联想到的情景、景象写在诗句的旁边。很多文章的作者常常运用“空白”的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七种类型的批注可以分为两组,前四种(阐释型批注、赏析型批注、质疑型批注、评价式批注)侧重対文本的“读”,是対文本的接受;后三种(补充型批注、感受型型批注、联想型批注)由“读”转向在此基础上的“写”,是对文本的再创造。其中体现了读者对文本“读一思一悟"的过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四种批注的能力层级是逐步提升的。阐释型批注仅仅是感知文本的写作内容,能力层级相对较低,是学生与文本的浅层对话,赏析型批注需要在此基础上对文本进行欣赏,能力层级有所提升,对话也渐渐走向深入;质疑型批注则需要对文本内容和表达进行探究和质疑,是一种较高层级的阅读能力,能使读者与文本的对话达到一个新境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思维水平上,四种批注既表现出不同层次,又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完成读者与文本的全方位、高水平对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注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课直接批注在课本,旧课句、段、篇摘抄下来,在旁批注。自己的新书直接批注,借来的书摘抄下来批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做批注时应注意用语简洁、精练,语言通顺,不能太繁琐,用自己的话准确概括,做到言简意赅。 在原书地方写你的真实的感受,写不下可用其他纸张。有什么写什么,不拘一格。</p> 练习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