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自从颜真卿张旭那里学到了笔法每日笔耕不辍,书法造诣与日俱增,时运也开始慢慢变好。在公园747年39岁的他升迁为监察御史,他的第一个儿子颜颇也出生了,在那个年代39岁得子一定是晚生晚育的标兵。在接下来的两年,颜真卿去到了河东,朔方,河西,陇佑等军区去巡视,广泛的接触了地方的军队事务,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政治军事经验,对往后的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颜真卿正气,耿直,坚定的性格去到一处总能广受好评。一是为百姓做实事,口碑特别好,声名远播。二是果断弹劾了一些不法官员,让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图为《郭虚已墓志》局部)</p><p class="ql-block">工作上的优异表现,公园749年,41岁的颜真卿升迁到殿中侍御史,相当于从地方直接调回到中央,在皇帝身边工作。这段时间皇帝李隆基每天只顾和杨玉环唱歌,跳舞,写诗弄月,朝堂已是乌烟瘴气,奸佞当道,先有口蜜腹李林甫,再有国舅爷杨国忠。以颜真卿的倔强刚正不阿,怎会与这些人同流合污。不久后颜真卿就得罪了杨国忠,被排挤出中央,去做了东都畿采访判官。颜真卿能看到这个朝廷的病根却开不出药方。官可以被贬,但想让颜真卿顺从奸邪小人,改变一些态度那是不可能办到。他变得更加的坚强,更加的无畏。笔下的字也变得更加得正气,此时距离得到张旭得笔法已经有3年有余。现有1997年出土的《郭虚已墓志》就是颜真卿41岁所书。《郭虚已墓志》与《王琳墓志》一样也是一直深埋地下,与世隔绝,保存十分完好。相较之前的作品,有了巨大的进步,笔画更加的刚健,结构也更加的严谨,一丝不苟,只比《多宝塔碑》稍逊。主要特点,横画略细为增强厚重收笔形成较重的顿笔,竖画加粗,捺画也变得更加的厚重,已经极具颜体风貌。</p> <p class="ql-block">《郭虚已墓志》</p> <p class="ql-block">750年颜真卿42岁,颜真卿的五哥颜幼舆去世,同时又一次被调回了中央,还是做殿中侍御史,悲喜交加几乎也成了颜真卿往后人生的常态。43岁的颜真卿兵部员外郎。此时的国家,已经被年迈的李隆基搞得是民怨四起。朝廷已是昏昏欲睡看不到即将到来的危险。这两年还没有大的战事,兵部的事情也并不多,颜真卿的同僚大多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但颜真卿却不甘眼下的生活,他的血液有列祖列宗的荣耀,骨子里有《颜氏家训》的教导,他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修炼学问和书法,他挥毫如风,撒汉如雨,这是他书法进步重要的一段时间。</p> <p class="ql-block">(图为《多宝塔碑》局部)</p><p class="ql-block">到了公园752年,据说一位法师送法华经到长安,突然幻觉出现了一座多宝佛塔,随后又出现了一系列灵齐的事情为之佐证,这个事情在京城传开以后被各种神话,后来集资修建了多宝塔,由于皇帝也入了股份为求取福报,这事情成了当年京城的头等大事。此时颜真卿的书名已名震天下,于是多宝塔建成,禅师请44岁颜真卿书写碑文,请当时另外一位盛名书法家徐浩书写碑额。又请刻碑高手史华来刻碑。</p> <p class="ql-block">(图为《多宝塔碑》局部)</p><p class="ql-block">《多宝塔碑》现存于西安碑林。当时用的石料用得特别好,刀口也刻得较深,经过1000多年的风化及碑拓依然品相完好,也是今人书法爱好者之福。此碑风格,已完全是颜氏气息,脱离了初唐楷书,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的味道。字型多为正方形,在《郭虚已墓志》结体特点上结构和笔法也有了质的差异,结体更加宽博,字型多为正方形。同样是横画更瘦劲挺拔,强调收尾的顿笔处理,捺笔更为肥厚,竖画更粗壮,显得更为豪迈,端庄平稳。</p> <p class="ql-block">《多宝塔碑》几乎是颜真卿作品的分水岭,之前的书法法度尚缺完整,之后书法情性越来越多,这也是大多学颜体者学初都选择《多宝塔碑》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小朋友学书法,那种后期作品古拙朴素的质感是需要阅历才能感受的。另外《多宝塔碑》存字较多,书写规范为学习提供了实用与艺术的双重借鉴。</p>